奈保尔传(教育局长艳遇成长史V·S·奈保尔:除了你自己,不要去讨好任何人|单读)
昨日,印裔英国作家 V·S·奈保尔于英国伦敦逝世。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奈保尔的名字对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而童年是影响他写作的重要因素。他出生于特立尼达,受父亲的影响,自小就对英国文化充满向往。在牛津大学留学期间,他和父亲通信的内容多为写作。
谈及写作,他说:“除了你自己,不要去讨好任何人。只须考虑你是否准确地表达出了你想表达的东西——不要卖弄;带着无条件的、勇敢的真诚——你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因为你就是你自己。……要发自内心地写作,而不是为了脸面。”
单读音频 Vol. 56 | 童年:
世事如斯:奈保尔传
(序言节选)
奈保尔起初不愿接听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因为他在刷牙。诺贝尔委员会的秘书跟他通电话时问:“你不会跟我们扮萨特吧,拒绝这个奖?”奈保尔接受了,并发表一篇声明,诺贝尔奖“是对我的家乡英国和我祖先的家乡印度之一大致敬”。他没有提到特立尼达。被问起为什么没提,他说可能“妨碍致敬”,这激怒了巴巴多斯作家乔治·拉明( George Lamming),奈保尔的一个老对手,他表示奈保尔在“玩 ole mas ”,意即他在掩饰或者为了自娱而惹事生非,这是特立尼达人的一个特征。
我注意到,当他以这样的方式无礼或挑衅时,奈保尔满是欢喜。制造紧张,侮辱他的朋友、家人或整个社群,令他兴高采烈。譬如,他可能根据《每日邮报》(Daily Mail)上的一张照片,责备伊丽莎白女王的孙女萨娜·菲利普(Zara Phillips)有张“罪犯面孔”,或说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个肥妹,她做肥妹做的事情,她嫁给一个祖鲁人”,或指责一名新闻记者“做有失体面的事情,如跟孟加拉人混在一起——还有其他罪犯”。后来,当我去过特立尼达,我意识到这一谈话风格在加勒比并非罕见。那是特立尼达人说的“屁孔”,来自法文“辛辣”,意为尖酸刻薄,有意模糊佳趣与恶趣的界限,并让听者晕头转向。
大概这时,有人请我撰写 V·S·奈保尔传记。我很犹豫,我正在完成另一本书,觉得这可能将是一个难以应付的大工程,或许是通过一套完整的书面档案来撰写的最后一本文学传记。他的笔记、信函、手稿、财务文件、录音、照片、剪报和日记(还有他第一位太太帕特的那些日记,他从未读过),已在一九九三年卖给俄克拉荷马的突沙大学,该地以飓风和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种族骚乱而闻名 。档案长达五万多页。我告诉 V·S·奈保尔,只有能够使用突沙大学不对公众开放的资料,并且自由引述,我才想写这本传记。并且,我需要对他进行详尽的采访。
我原来打算一九九六年他六十五岁时,亦即帕特死后数月,写完这本传记,而非太过接近现在的变形镜头。经过几个月的沉默,奈保尔发来一封接受函,笔迹匆忙难辨,用紫色墨水写就,仿佛不情愿接受约定。这封信之后五年,奈保尔一丝不苟地遵守我们的协议,我没收到他的指令或限令。他读过这本自传的完稿之后,并未要求改动。一九九四年,奈保尔在突沙的一次演讲中说:“作家的生活是个合情合理的探询对象,真相不应该被简化。实际上很有可能,比起一位作家的作品,对这位作家的生活之完整叙述,最终可能更是一部文学作品或更有启发——就文化或历史的瞬间而言。”
奈保尔书单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神秘陌生的加勒比海小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或许我们可以从 V·S·奈保尔的这 6 本书中找到答案。
1
《米格尔街》
张琪 译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
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有脾气、有盼头的小人物:“哲学家”波普,要做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艺术家”摩根,扬言美国国王会来买他的花炮;“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在写一首全世界最伟大的诗;“疯子”曼曼,频频参加议员竞选;“机械天才”巴库,百折不挠地改造一辆辆进口汽车……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2
《游击队员》
张晓意 译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
动荡不安的加勒比海无名岛国上,亚洲人、非洲人、美洲人和前英国殖民者生活在一种压抑而茫然的歇斯底里之中。一个叫简的英国女人带着对权力与艳遇的天真幻想,随着来自南非的情人罗奇来到岛上寻求冒险和刺激。然而,岛上的一切令人大失所望,所到之处散发着腐败和死亡的气息。当公社“画眉山庄”向简打开,当山庄的“革命领袖”吉米成为简寻找激情的对象,一场扣人心弦的谋杀跟踵而至……
3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余珺珉 译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纳保尔以父亲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精彩恢弘的史诗巨著。出生在特立尼达的印度后裔毕司沃斯先生,自小寄人篱下,长大后为了摆脱贫穷,入赘到一个显赫的大家族,凡事都得看人脸色。一次又一次白眼和侮辱中,他只有一个梦想:有一栋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他终于得偿所愿,却发现贷款和生活所需已使他负债累累。待到学成归国的儿女找到工作,毕司沃斯先生终于能够继续自己热爱的写作时,却再也没有机会……
4
《灵异推拿师》
吴正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在终年炎热的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的岛上,一个与印度教尊崇的象神同名的印度裔青年甘涅沙,因为识文断字、志向高远,令同党乡亲景仰有加。为了施展他所谓的人生抱负,在这个物质与精神双重匮乏的弹丸之地,从一个失败的推拿师到横跨政商两界的大亨,上演了一串串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夸张描写中夹杂着嘲讽的意味,印度民族史诗的传统文脉和南美加勒比海的酷热气息,被奈保尔在这部小说中混合搅拌。
5
《重访加勒比》
王爱燕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奈保尔重访家乡特立尼达和另外四个加勒比国家和地区。一路上,他目睹了特立尼达的繁华与落后、英属圭亚那的热情与冷漠、苏里南的多样与空洞、马提尼克的偏见、牙买加的茫然……这些急速转型中的国家和地区充满变化,却又停滞不前。奈保尔用惊人的报道技巧和敏锐的历史思维冷静地再现了这里“毫无创造”的文化。他关注的是这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处境。在他看来,这里的人是模仿者,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是一群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的旅行者。
6
《奈保尔家书》
北塔 / 常文祺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
奈保尔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小说成名,这跟他的老爸很有关系。虽然儿子的写作才能绝非做父亲的所调教,但他在每封信里都流露着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本书以时间顺序写成,既是一部奈保尔的成长史,又是一本不同寻常、感人肺腑的通信集。在这些父子之间的往来书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壮志未了、为家庭所累而心力交瘁的老人,以及立志在广袤的文学沃土上耕耘的年轻人形象。
编辑丨是鸭
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 17 :人的困境》
▼▼创造出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