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我们是否还有余力成长作文(成长教育迅雷我们是否还有余力成长?)

开学第一周,是各类烦琐事务井喷的一周。

在这样焦头烂额的一周里,

民间教师成长团队“叙事者”成员们决定

挑战自我,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

教书已是不易,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们是否还有余力成长?

“嘿,这里有一场故事汇,要参加吗?”开学前一天,民间教师成长团队“叙事者”的成员们收到了这样一条微信公众号推送。“开学第一周,了解学生、发教材、上新课、登记造册、开会……是各类烦琐事务井喷的一周,是你的发际线濒危的一周,在这样焦头烂额的一周里,叙事者们是否还有余力成长?”

教书已是不易,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呢?

然而,无挑战不成长。曾经,2016年1月,叙事者第一次发起挑战活动,邀请老师们在寒假30天里坚持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认真想想,这两次活动选择的时间都很有挑战性,一次是在春节期间,一次是在“开学季”。每一次,都在挑战忙碌的极限。

为难自己,才能跳出舒适区。初为人师,来到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我们总会有一种陌生感,总会有一种要好好努力的紧迫感。一年半载过去,三年五年流逝,我们慢慢在熟悉的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也习惯了重复、平淡和庸常,甚至习惯了“嘲笑”别人的努力。我们以为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开始了人生的沉沦。叙事者发起这样的挑战活动,目的就是让老师们学会主动去“为难”自己,试着做一些必要的努力甚至挣扎,甩掉日常琐碎为生活蒙上的麻木,重新抖擞已经疲惫不堪的内心。

为难自己,才会发现更多可能性。开学季挑战活动结束,挑战成功的老师往往是恍然大悟般惊喜:“原来,我也可以!”这样的惊喜里透出的是老师们对自我的一种重新发现——我以为自己已经很忙,肯定完不成一天一篇文章的写作任务,但是我竟然完成了。主动为难自己,看一看自己到底还留存着多少激情和能量。其实,每一次挑战都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而正是这种发现,给生命带来了难得一见的生动与绚烂。为难自己,就是主动寻找、自觉突破,就是在人生的紧要处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推向未来和远方。

参加挑战的老师中,有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有承担着学校繁重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有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他们在挑战的过程中都有了自己的改变。

变成更好的自己,便是自我挑战和为难自己的全部意义,也是叙事者始终追逐的目标和方向。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很容易误会所谓的“为难”,以为那是一种挑衅或者戕害。其实,我倒觉得“为难自己”更像是一种自我成全,它可以让我们过上不会后悔的日子,也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独一无二、无可挑剔。(作者:王维审 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教研员、叙事者团队发起人)

未来已来 心有成长

从2009年毕业登上讲台,包括读研期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讲台。今年暑假,我成为一所正在筹备中的学校的教师,而学校给我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听到这个通知,内心百感交集,既有期盼学习的喜悦,也有对“不走寻常路”的担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没有太多思考就迎来了第一次赴京学习。改革,从来都是这样的“迅雷不及掩耳”。

第一次到北京学习时,我学到了许多具体的东西,也解决了心中的困惑,比如语文素养的长期性与学习目标的短期性之间的矛盾。我从物理老师那里学会了启发性答疑,明白了不能在学生提问时直接给出答案,要引导学生思考……

第一次进京学习的我,既兴奋又紧张。在做小组任务时,我意识到自己与亦庄实验中学老师们的差距。这不至于让我自卑,反而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

我们都有自己的骄傲,但是这种骄傲不应该是拒绝改变的借口。我很喜欢一句话“永远热血澎湃,永远热泪盈眶”,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教育新人,虚怀若谷,奋力前行。三人行尚有我师焉,更何况同行者全是师呢?年轻的“学霸”教师教会我们创新思维,年长的专家教师传授我们教育经验。保持一颗好学的心,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第二次来北京,除了好学的心,我还多了一份感恩。读研时,因为是公费生,我经常说要对得起国家为我支付的学费。这次学习,又让我想起了“对得起”这三个字,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送我们来培训,怎样的学习结果才算匹配得上这么多的付出呢?无论是教育叙事还是教育培训,我们都要努力走在教育前沿。

从来没有一项改革是“舒服”的,叙事者的开学挑战也是如此。在最忙碌的时候反思,在最纷杂不清的时候理头绪,都是“自虐式”成长。可是,站在讲台上的人需要这种刺激。听到的报告要梳理成自己的文字、语言,有感悟的时候赶快记录下来,文字整理终归是可靠的。甚至带着前一天的整理去面对第二天的教学,我们会真正懂得“挑战”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忙乱,而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在日常忙碌里找到自己的思路,变得更高效。学习如此,挑战亦是如此。

不怕犯错,不怕直面自己的无知和落后,才会有机会遇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难得的一年,且学且感恩,未来如何,谁也不能保证,但是学到心里的理论知识和练出来的手艺,却是谁也收不走的。

面对未来,不恐慌不畏惧,坚定脚下路,对于心中有成长的老师来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未来,已来。(作者:王洪梅 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华樾实验学校)

当我见过另一种教育生活

叙事者写作挑战活动结束了。蓦然回首,一如既往的忙碌中,焦躁烦闷在不知不觉间减少了;马不停蹄的穿行中,增添了一份从容的归属与宁静的守望。

这次挑战活动安排在9月初开学的第一周——最紧张、最忙碌的一周。5天来,我在处理班务、分发课本、安排座次、统计就餐等忙碌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多了一份寻找——发现潜藏在日常庸忙之中的教育故事;多了一份期待——孩子们的年幼、生动、纯真、美好将带给我何等奇妙的教育灵感;更多了一份安定与从容——教育写作能够将“事故”变为“故事”,我在守望与梳理的过程中,学会了优雅与淡定,变得沉稳而理性。

在默默坚持中,发现教育,发现自己。当孩子们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开学节奏时,我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各种“开学综合征”;当孩子们上课的纪律略有涣散时,我真切地表达自己的失落与希望;当孩子们课间打闹、推推搡搡时,我温柔地提醒他们,有教养的孩子该如何做。是啊,当我明确“行为世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学为人师”时,当我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故事里真实而重要的角色时,我便留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身的改变带动学生的改变,用自己的成长引领学生的成长。于是,我的眼光变得温和,我的步伐更加轻盈,我的口中多了赞美,我的心头繁花似锦。

每天一篇千字以上的教育叙事,对我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我恐慌过:要是写不出来,怎么办?我质疑过:要是写不好,怎么办?我也犹豫过:究竟为什么要写,写的意义是什么?写,就是全部意义。

在自问自答、坚持书写的过程中,我对自己、对写作、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我的教育行为也在一次次的反思与追问中不断改良,少了粗暴、打压,多了柔和、关爱,减了戾气、感性,添了诗意、专业。

参与挑战的5天,亦是被“教育故事”无声浸润的5天。提交完自己的文章后,我会认真阅读其他叙事者的文章,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在故事中映照、反思自我,感怀他们的初心与梦想。

在参加本次挑战之前,我给自己找了无数借口,其中最理直气壮的借口便是:我没有时间!

是啊,我太忙了——我要工作。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还担任年级组长,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冗杂的学校琐事,占据了我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每天像个陀螺一样旋转,穿梭于教室与会议室之间、餐厅与操场之间。也像西西弗斯一样,推着巨石从山脚到山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丝毫不敢松懈。

是啊,我太忙了——我要顾家。我是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我要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吃喝拉撒,我要收拾家务、洗衣做饭。

通过这次挑战,我再次确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如果我说,没有时间读书,那一定是我从未享受过阅读带来的充盈与幸福;如果我说,没有时间反思,那一定是被眼前的苟且蒙蔽了双眼,不曾想到还有诗和远方可以追寻;如果我说,没有时间写作,那一定是自己只顾埋头走路,从未抬头仰望星空,从未感知过星空的神奇与美好。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道:“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当我见过了另一种教育生活,当我的世界里重新推开了另一扇窗,我便知道,接下来的教育之路该如何行走——教育写作,便是我的“太阳”。(作者:袁 静 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枣园小学)

累又偷着乐

开学第一天,意外失眠。

忐忑迎新生。去年教一年级,今年又教一年级。课本没变,孩子变了,心情也随之改变。同时各种担忧与焦灼在脑海不停地旋转:今年我的学生是什么样子?他们会不会喜欢我呢?怎样让他们喜欢我呢?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家长呢?想到这些问题,人如临悬崖,心若在空中楼阁。时针刚过凌晨3点,我就从梦中惊醒,一直处于半睡眠状态。一秒一秒地煎熬到5点起床。7点就匆匆赶到学校,迎接新生的到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悄悄地降落到我的身边。为了留住这幸福的时刻,我端起相机,留下他们永久的童颜。我偷偷抓拍着他们与我的初次会面。42个孩子42朵花,第一天从幼儿园小孩子转换为小学生,他们带着或多或少的压力和忐忑。当回过头来认真审视照片时,我吃惊地发现,只有3个孩子是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的,其他孩子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不情愿。他们牵着妈妈或爸爸的手,慢腾腾地来到教室,有的甚至是被家长拖进教室的。这无形中又给我增添了一份巨大的压力,如何让这些孩子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我们这个班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小芝。他带着含泪的双眼,在妈妈和奶奶的双保镖下姗姗而来。我微笑着说:“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我吧!”我走过去,轻轻地说:“你长得真帅,可以给你拍一张照片吗?”他犹豫地伸出“剪刀手”。仔细一看,还是满脸浓云密布呀。“你能不能把洁白的牙齿露出来呢?我想那样会更帅的!”他小嘴向两边一扩,露出了洁白的小牙。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想,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不是应该让孩子找到自信呢?

安全自由谈。“安全是生命之本”。开学第一课,安全应当先。我高声地说:“生命很宝贵,安全应记心。谁知道什么是安全呢?”

一个“小不点”抢答道:“不能打架,如果打架把脸抓破了就不帅了!”

我加了一句:“如果打架大门牙磕到桌子上,会怎么样呢?”学生们哈哈大笑道:“那就成小豁牙了。”还有一个学生高喊道:“不能啃鸡腿了!”

“那如果把一只眼睛戳破了呢?”大家纷纷用手捂住一只眼睛,边喊边指着说:“哎呀,哎呀!看不到那边的东西了。”

“不能玩火!”

“老师,老师,火还会烧到屁股。”

大家又笑得前仰后合。

“着火了,还要打119。”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你争我抢,分外精彩。此时我想:每个孩子都有渴望表达的愿望。教师的每一次放手,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长。

自由绘画展。每个孩子的大脑都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画不出的”。机器人大战、豌豆僵尸拔河、动物世界大聚会……此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就是给孩子一份自由,让他们欢快地飞翔。

当我回首这疲倦而劳累的第一天,嗓子冒了烟,腿变成了“木棍”,但是学生们开心的微笑化解了我所有的疲惫。我想:开学季,就是播种季。只要你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以后就偷着乐吧!(作者:房淑云 单位系山东省临沭县光明路小学)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一般来说,开学第一周是最忙的一周,如果接了新班级、新学生就更加忙乱。

这个学期的开学第一周对于我来说更有特别之处。这是我延迟退休后继续任教高一化学的第一周。虽然忙乱,但我还是参加了“叙事者”开学第一周教育叙事挑战活动。

我们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学生加起来6000多人,在编教师600多人。我在高中学段,一直以来被裹挟在追求升学率的洪流中,虽然也有过送出诸多名校尖子生的荣耀,也有过高考优秀率、平均分全市第一的骄人成绩,但是许多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孤独的,精神上是空虚的。

对我来说,“叙事者”就像是一个精神家园,每当烦了、累了、迷茫了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它,看看同行者的文章,为他们点个赞或发个评论,当然我也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赞美和抚慰。更重要的是,我养成了读书写作的好习惯,学会了自律、自愈。

参加这次挑战活动,我的目的不是获奖,而是想找回从前的自己。我写教育叙事,不再像以前那样挖空心思为写作找主题,而是提前预设主题。

《改变》一文,叙述的是9月2日那天的真实感受,那时我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改变和同事的改变;《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一文,是我预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写好这篇叙事,我在备课上下了许多功夫,事后也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批阅,这比单纯让学生做几道题要有意义得多;《惜命是没错的》一文,源于我偶然发现的一个小场景,若不是因为要写挑战文章,或许这个小场景就会被我忽略,正因为有写文章的需求,也促使我充分利用这个小场景,开展了与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番对话……

一周的挑战活动结束了,收获很大。因为我战胜了自己的惰性,更新了自己的“内存”,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走,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我的收获还来自阅读团队成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我体会到小学教师的另一种累和快乐,理解了作为校长的不易,感受到了老教师坚持成长的动力所在。

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期待与“叙事者”之间能够演绎出更多的故事。

(作者:寇介芳 单位系山东省日照市五莲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9月18日第8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