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影响少年儿童发展的环境包括(成长教育的资源少年儿童成长教育的环境及影响)

今年的暑假期结束,孩子们开学上课。今天9月1日下午在北京看到一家小学校大门外的家长们拥挤着等待迎接自己的孩子放学,路边也停满了接孩子放学的各种车辆。

最近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就是在某高铁上因为一个小女孩高声喧哗影响了车厢里其他人的休息,一个穿白色衣服年轻女子发出制止的要求,引发小女孩的母亲与该年轻女子的争执,进而发生殴打。其过程中小女孩也参与其中出手打白衣女子,引发众多网评。

上个月初我到泸沽湖旅游,在草海眼见小孩子们刻苦学习的场景:在简陋的小商铺隔间里,守护着自家出售的小商品或土特产的同时,认真的在读书写字,甚至是趴在地上写作业,让我感动。

最感慨的场景

上面的几个场景表现出小孩子们的不同境遇,不同的行为(出手打人的孩子会明显有家教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涉及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传媒影响等多方面,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及社会资源分配也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有的小孩子有手机、有IPAD、有电脑,还有多种智能学习设备和优雅的学习环境;而趴在地上写作业的孩子只有她的课本、作业本和笔。这就是起跑线的不同,差异太大。首先是孩子的家庭不同,家庭出身是什么?家里有没有钱?其次是家庭和孩子所处的地方,城乡和区域的差异让孩子们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还有是孩子们自己的努力,以及引导教育他们的学校老师的水平。

相信每个人的智商水平出生下来都差不多,但是出生后启蒙教育及所处的成长环境和家庭影响了孩子终身。有的孩子或许因为家庭原因上不了学,一生难以走出家乡;有的孩子或许在家庭的支持下经过刻苦学习考上大学但没有背景支持而混迹于世;有的孩子家庭环境优越国内考不上学就出国上学,回国后有了好的工作。等等,真是差别太大了。记得多年前有部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孩子永远是贼”,确实是家庭的延续影响很深远。

根据报道,在8月3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相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在会上表示,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切实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并指出,要 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支持力度,省级政府聚焦促进省域内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缩小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此外,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完善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