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专题讲座(智慧成长教育【生长教育】【智慧爸妈生长课堂第3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读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家长的用心陪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
家庭陪伴重要吗?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是如何了解这个世界的以及他们的思维是如何发生系统变化的。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地建构对世界认知的,智力的发展是儿童与环境动态而持续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陪伴尤其是亲生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认知过程有不可替代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陪伴孩子,相对好做的有亲子旅游、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外出旅游,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对孩子的能力、情商、习惯、性格等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会与孩子多了些共同语言。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则可以在参与孩子的游戏、引导孩子探究、与孩子平等对话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二
小学阶段应如何陪伴孩子?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的陪伴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的陪伴应以父母的眼睛为主。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意识渐渐增强,他们不愿意再接受父母的束缚,尤其是身体上的束缚。他们渴望自由,有强烈的探知欲望,因此到处探索、冲破束缚是他们这时的特点。如果父母此时再保持牵手不放或过多干预他们的行为,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从而使其对世界的认知受阻。因此,这个阶段就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相对自由发展。但另人,不仅要能够及时化解他人、周围环境带给孩子的消极暗示,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的不当言行、举止带给孩子的消极暗示,从而给孩子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收获成功。
三
陪伴孩子到底陪什么?
陪伴孩子,相对好做的有亲子旅游、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
亲子旅游
外出旅游,不仅能增长知识,对孩子的能力、情商、习惯、性格诸方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抽空与孩子一起看看书,则是低成本的陪伴方法。
亲子阅读
阅读,不只是学知识。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既为孩子树立好学的形象,也会与孩子多了些共同语言。
亲子运动
爱好运动,不只是锻炼身体,更会促进人的阳光性格形成。运动对孩子而言,基本上属于天性。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的。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则可以在参与孩子的游戏、引导孩子探究、与孩子平等对话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四
如何让孩子喜欢家长陪伴?
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家长有时间陪伴孩子自然是好事,问题是,常有家长并不受孩子喜欢。也有些家长,时时事事控制着孩子,这样的陪伴,还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那么,如何让孩子更喜欢家长陪伴 ? 这里有个教育的学问,那就是遵循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基本准则。每个孩子都有人格的特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人的心理也会不一样。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又尽可能恰当地要求孩子。如果缺乏应有的尊重,孩子与家长在情感上会产生距离。尊重孩子,就要多让孩子做主。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做主,这既是基本权利,也是做人的责任。比如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听从孩子的指挥是关键,如果希望主导游戏进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当”指挥,那么孩子就不喜欢与大人玩了。
自主,可以从给予选择权开始
如春天适宜带孩子外出游玩,如直接带孩子外出也无妨,而如果家长能问:“天气这么好,许多小朋友都到外边玩,你去不去?”孩子说“去”,就是选择。如果说“不去”,也是选择,家长不宜强制,可以先给孩子讲道理,再让孩子选择:“今天不去,那么是明天去还是后天去?”
尊重孩子,就要多赏识
多赏识,并不是说纵容孩子的缺点。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肯定得提出教育的要求。但提出要求,并不意味着都要狠狠批评。
五
陪伴的方式由哪些?
肢体接触
肢体接触是父母尤其是妈妈能给予孩子安全感的第一条件。目前一些地方的产房在婴儿离开母体的那一刻不做任何处理,第一时间就把婴儿放到妈妈的怀抱,让孩子感知妈妈的心跳和温暖的怀抱。接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轻拍和抚摸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孩子迅速地安静下来。这个肢体接触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眼神的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经常会向父母投来探寻的眼光。对危险的认知、对成功的分享、对悲伤的体验,孩子都有眼光的传递。所以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时刻和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和沟通,这种技巧胜过语言的说教,更胜过无数次反反复复的唠叨。
身教与言传
在团体辅导案例中有这样一个操作技术,即挑选一名指令提示者,其他团队成员在指令提示下完成只有发指令者自己能看到的一副几何图形。活动中,发出指令者尽可能地想让自己的语言描述能够具体。但结果发现,能确保和原图完全一致的画图者寥寥无几。当让参与画图的成员亲眼看一遍图形之后,他们纷纷表示其实这并不难完成。这个案例说明,再多的说教不如亲身体验,甚至过多的说教反而起不到正向引导作用。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应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示范,这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
不同家庭背景应如何陪伴?
单亲家庭
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通过积极努力,我们最起码可以把这种缺失所带来的遗憾降到最低。单亲妈妈(爸爸)要敢于并善于陪伴孩子一起面对现实,并习惯于“蹲下身子”同孩子交流。这样交流的意义在于可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倾听到孩子内心情感的表达,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共情理解。同时应尽量避免刻意用物质弥补爱的缺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物质攀比不利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反而会过度强化其内心的亲情缺失感。
留守儿童家庭
父母不能常年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及兴趣爱好往往不能做到经常的陪伴和引导。这种家庭的父母需要换一种方式陪伴,可以选择视频电话或邮箱书信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重在仪式感,最好能锁定时间,固定间隔时间,不可有太大的随意性。风雨无阻地陪伴、雷打不动地坚持,同样能给予孩子支持和能量。
联合家庭
此类家庭里有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甚至兼有小姑、小姨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往往能得到多重宠爱,甚至是溺爱。有时候爸爸妈妈的陪伴和监管经常受到“无奈的干扰”。这种家庭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少规则和界限意识,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必须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家长可以在用餐、出行、游戏等多种时刻,给孩子灌输规则概念,从守秩序、讲先后到懂规则、有规矩,逐渐渗透、潜移默化。
总之,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过程离不开陪伴。让孩子在陪伴中成长,在包容和关爱中去体验和感知这个世界,使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能时刻感受到安全、自由、被重视、被信任和被爱以及感受到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J]. 陈钱林.社会科学Ⅱ辑·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新课程导学.2019(13)
2.父母用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当代家庭教育之浅见.[J].李涛.大众心理学. 2022,(03)
END
审核:黎勇坚、黄兰桂、张赛英
责编:王周清
供稿:肖栋腾
— 往期回顾 —
【生长教育】融合教育 让爱无碍——塘厦镇林村小学开展融合教育专题培训
【生长教育】“音”为有你,书香有声——朗读者:二(3)班 陈玥伊
【生长教育】齐心向学 线上也精彩——塘厦镇林村小学语文线上学习报道
生长教育精耕厚土,尽性生长
校训:日有所进 岁有所成校风:共生共美 先后有序教风:丰德丰识 浇灌有度学风:自主自觉 身心有渐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东莞市塘厦镇林村小学”公众号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