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芝麻开花节节高 快乐成长时时甜——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创新开发“活力教育”课程体系

石珊/摄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载体,一个好的课程建设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丰富多彩并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课程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的核心任务。近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揭晓了2021-2022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名单,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获此殊荣,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活力”课程体系更新升级到“三类五维”

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办学理念是紧密相连。自2011年建校以来,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提出“活力教育”办学特色,全力构建、不断优化“活力”课程体系,经历了活力课程1.0时代,活力课程2.0时代,活力课程3.0时代,最终创新开发了以核心素养为支点的三类五维的“活力”课程体系,以课程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命脉渠道,全力培养有志向、会求知、能作为的活力少年。

三类五维的“活力”课程体系到底是什么?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校长王梅解释道:“我们以活力教育为源点,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形成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发展类课程。这是我们课程体系中的三类。另外,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实践,在三类课程的基础上细化课程领域维度,形成‘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生活’五大领域,这是我们课程体系中的五维。”

开发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正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困难和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王梅校长带领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开会百余次,领导小组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统筹各学科、各年级的课程开设情况,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生实际发展相结合,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思考,进行架构、实践、调整、优化,逐步形成内在衔接、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并收获建设成果。

王梅告诉记者:“学校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探索课程资源,深挖国家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延展国家课程内涵,在学科基础上生长并形成校本课程群。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对课程内容及资源的评价,引导教师通过提供门类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老师,水龙头滴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生活中的阶梯水费,是怎么回事?”记者在五年级2班的数学课堂上看到,学生们在前期进行了水资源调查研究后向老师提出了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再带领学生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的应用,也了解了淡水分布、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再利用的相关知识。这就是学校校本课程中的“数学+课程”,课程依托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主题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组组长谈燚表示:“数学+课程它其实是一门基于课程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校本课程,我们老师会精心设计每一个主题的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这种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他感受到数学有用,数学好玩,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文化的发展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校内教师资源和专业优势,本着学生自主选课的原则,学校开发了到公园“认识植物”等综合实践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的非遗课程,开展科学实验的零点创新课程,以及引入英语戏剧等俱乐部课程,共几十门校本课程,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逻辑思维、创新创造、积累知识、审美鉴赏等能力。

“我们在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点突破:第一,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育人策略,保障活力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形成以课题引领课程建设的策略,在研究中实现课程实施的育人价值。第三,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形成活力教育的课程群。锚定未来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要求,实现活力课程对活力少年的生命滋养。”王梅说。

未来,学校将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继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优化活力课程体系,让国家课程更好更恰切地生长,让学校课程成为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沃土。(记者 刘畅)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