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激发孩子动力的方法是什么(成长动力教育激发孩子成长原动力的方法有哪些?)

家长们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我们家长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可孩子始终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儿,或者只能在被强迫下去学习,而不愿意主动去学习。

往往,在我们的强迫下,孩子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暂时变好了;但一旦我们不给与监督,不给与强迫,孩子好的行为也就开始发生变化或者消失了,马上恢复原来的样子。为什么孩子缺乏原动力?总要督促、提醒、陪伴甚至惩罚,才会好好听话,才能有好的行为?

1.认清驱动孩子成长的两种力量

孩子的成长需要两种动力,一种来自于孩子内在的力量,叫内部动力,一种来自于外在的推动外在的力量,叫外部力量。

外部力量就是靠外力成长,一个孩子要创造好的结果,要有好的行为,必须是基于某种外在的前提条件。比如说他人的帮助、他人的鼓励、他人的赞美、欣赏、他人的陪伴、他人的强迫、逼迫、外在的惩罚、规则的约束、客观的环境等因素。

内部力量就是发自孩子内心的自我认知、自我要求,是不被强制下约束下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不被外部条件限制下的自我驱动。

2.依靠外力推动的成长不可持续。

不可否认,任何孩子的成长、任何人的变化都需要一定外力的推动,但外力绝对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动力,也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唯一动力。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缺乏主观内在动力,而完全依赖于外部力量的推动而成长,这种成长是不可持续的。当外部力量消失的时,好的表现和好的行为也会很快消失,好的成长、好的结果也就很快消失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当有家长在场、老师在场时就能好好学校,好好表现,而当家长、老师不在的时候,就有很多小动作、不好好做做作业的原因。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很多孩子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书撕掉。很多学校六月飞雪,天女散花,满地都是纸屑。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长期压抑的情感宣泄,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各位家长,孩子为什么会撕书?孩子是喜欢学习还是恨学习呢?如果是一个恨学习的孩子,那么进入大学之后会不会好好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上大学后沉迷于游戏,经常逃课旷课,最终多门成绩不及格,不能毕业的原因。

3.依靠外力成长一旦外力消失,孩子立刻变得放纵。

很多家长对孩子平时管的很严,事实上却造成了孩子的表里不如一。

比如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很乖,可是他们离开父母视线的时候干坏事、说脏话、迷恋手机、迷恋游戏、去网吧等。

举个例子,比如手机。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迷恋手机、迷恋游戏,事实上今天有很多孩子的确迷恋手机、迷恋游戏。家长常见的办法就是不允许他玩手机,也不允许他玩游戏,或者严格规定。给孩子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或者不断地去提醒、监督和管控,这样的结果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孩子他不会去玩手机、玩游戏,好像有了自我管理能力,可孩子离开父母视线之后呢,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呢,我们今天有没有很多结了婚的男人依然不独立,天天玩手机玩游戏的。

一个人自身有很多好的行为,好的选择应该来自于自主的自身的、主动的选择,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某个因素被迫下的选择,他某个好的行为只是他的一种生存策略罢了。

4. 依靠外力成长的孩子,容易导致性格缺陷,未来适应社会难度大。

当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外力影响因素越多的时候,孩子就会越依赖于外力。孩子越依赖于外力,孩子的人格就越不独立。人格越不独立。未来的选择、未来的行为、未来的关系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5.孩子依靠外力成长的根源其实就是父母。

家长们一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家长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可孩子始终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儿,或者只能在被强迫下去学习,而不愿意主动去学习。

往往,在我们的强迫下,孩子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暂时变好了;但一旦我们不给与监督,不给与强迫,孩子好的行为也就开始发生变化或者消失了,马上恢复原来的样子。

这一类的孩子问题根源其实就是父母,家长过度以孩子为中心,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认同、欣赏、鼓励、奖励等,或者给予孩子过度的监督、强迫、帮扶、代办。家长的这些行为歪曲或误导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动机。

这种依靠外力的被动力学习的模式,外界的力量是否会持续的,就变成了影响孩子学习心态和影响孩子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当这些外在动力没有消失或变化的时候,那么这些外在力量没有的时候,也就是孩子行为出现极大问题的时候。

6. 三种造成孩子外力依赖的典型现象

现象一:过分赞美——迷信孩子是夸大的

如果一个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别人来赞美才有动力,那么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容易出现以下的问题:

(1)骄傲。难以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从而容易导致自我欣赏,不思进取;

(2)敏感。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永远活在别人表扬中,为别人表扬而活,为别人批评而死。

(3)讨好型人格。恐惧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于是就开始讨好家长,讨好老师,讨好同学,从而在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

现象二:依赖权威——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多家长,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容易急功近利,打、骂、吼叫自己的孩子,这些也都是外力。而这些外力,这些打骂、这些吼叫,因为效率最高,也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就会使用的。在吼叫和打骂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1)缺乏信心。很容易产生恐惧,安全感不足,对自己缺乏信心,从而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遇事容易放弃,不能寻找自我突破。

(2)迷信权威。没有办法正确的和权威建立关系,和领导建立关系,甚至未来会有逆反,和领导产生对抗、愤怒,甚至不屑。

(3)奴性人格,批评、打骂、严格控制会导致孩子从小在权威下屈服的人格,培养出来了孩子的奴性人格,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凡事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现象三:控制孩子——我都是为你好

有些家长喜欢控制我们的孩子,不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力,凡事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完全不理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并经常将“我都是为了你好”“爸爸/妈妈会害你吗?”这些话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被控制下的孩子,容易造成这些问题:

(1) 或者发生责任转移,反正你帮我做的决定,反正你让我这么做的,做的好做不好,跟我没关系,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

(2) 或者产生强烈对抗。过度控制孩子的另外一种结果就是引起愤怒和对抗,无论家长的意见、要求是否是正确的,孩子都会不加分辨的进行对抗,让孩子往东孩子偏偏往西,让坐下孩子偏偏站着,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氛围紧张。

上面不管是哪一种行为啊,都足以导致这个孩子未来人生全部失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