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分析(成长教育 小学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探索)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这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还会对幼儿的成长与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面对这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并且克服这种错误的教育倾向呢?本文将对幼儿园“小学化”教育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小学化”教育的表现、成因和解决方案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探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快乐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探析

过早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这不仅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还不利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育规律相悖,揠苗助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本末倒置,使得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学业负担过重,忽视了幼儿的心理特点,这对幼儿的成长弊大于利,所以我们要认清这个教育问题,并采取有效、正确的解决策略。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以教师、知识、课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

国内一些幼儿园,一味地追求课本上的知识,因而忽视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觉得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应该学习知识,幼儿园只重视读写算这些看得见的知识,认为不应该把学习时间浪费在玩耍和游戏上,孩子上了幼儿园,上课的时候就要认认真真听课学习,听老师的话,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这种错误的教育倾向,违背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背学业负担压的喘不过气,没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如果纯粹为了学习知识而忽视了孩子习惯能力的养成,将会对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会因为幼儿的学习方法,还有规矩不同,造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后果,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追求灌输式教学

在当下的大教育背景下,孩子能够背多少首古诗、记住多少个单词、认出多少个汉字等都成了教育标准,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孩子从小学的知识越多越好,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有些幼儿园盲目地向幼儿灌输课本上的知识,让孩子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讲授书本内容为主要形式,不关注孩子的表现,一心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灌输式教学,与小学的教学方式是相同的,这种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教学,这样的行为,有悖于教育规律和幼儿的认知特点,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小学化”

游戏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快乐的情感,在教育方式上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知识与技能。而一些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在短期内学习到更多知识,纷纷采取“小学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上的幼儿要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端坐于椅子上,眼睛必须盯着黑板和教师,认真地听老师传授知识,老师对课堂的秩序进行严格的管控,整个课堂氛围尤为紧张,在这样的课堂上上课,孩子的精神压力也跟着紧绷着,课堂上的主人由幼儿转换为教师,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向幼儿强制性地灌输书本知识,控制着幼儿。“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会使幼儿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甚至还会产生讨厌学习的心理,本该快乐玩耍的童年,却被过早地扼杀在家长期望的摇篮里。

(四)“小学化”的课堂管理模式

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活泼愉悦、轻松快乐的,在幼儿园幼儿应该尽情地享受快乐时光。但是,有的幼儿园在上课时,会要求幼儿保持统一坐姿,课堂上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不能随意发言,不能随便乱动,压抑、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得幼儿的精神不够,无法专心学习,课堂中,教师着重于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幼儿,没有真正地去关心、关注幼儿。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受到阻碍。

(五)提前学习小学课程

部分幼儿园的中班、学前班提前学习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孩子的游戏时间被占用来学习小学知识,写老师布置的作业,有部分孩子还要上幼儿园开设的其他课程,学业任务繁重。其实幼儿园幼儿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弊大于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上了小学一、二年级后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学过这些知识了,对新知识就没有了新奇感,学习的兴趣减少,产生懈怠心理从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到了三、四年级这个转折时期,就容易跟不上学习步伐,还会使幼儿养成不爱动脑思考的不良习惯,并且年纪小小就要背负这这么大的学业压力,课业负担,久而久之幼儿就容易产生焦虑、厌学的情绪。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思维水平有限,教授其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他可能没办法好好掌握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六)统一的评价标准

对于幼儿完成的作业,教师采取对幼儿的作业进行评分、评定等级、让家长签名或进行测试的方式检验幼儿作业的完成情况,运用“小学化”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幼儿,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单一、僵化的评价不利于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为何国家教育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但是这种现象还是层出不穷呢,我认为“小学化”教育的造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幼儿园错误的办园理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社会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小学化”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根植于绝大多数家长的育儿观念中,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多学点技能而使尽浑身解数,孩子学会的知识越多,家长就越是骄傲。有的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家长问的不是:“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而是“今天幼儿园都学了什么知识呀?”孩子如果没回答上来,家长就会很焦虑,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呆这一天都浪费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越小,知识基础就越要打好,这只是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第一步。

另外,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标准是以成绩来衡量的,孩子考试成绩好,家长就开心,考得不好,一顿斥责是在所难免的,家长们会对于那些学习好,知识会得多的孩子给予更多的肯定,这其实也是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体现。过于追求知识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有悖于当前的学前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而去关注幼儿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知识的储备。

(二)幼儿园错误的办园理念

办园思想是幼儿园办园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幼儿园的灵魂。科学的办园理念能够引导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谋取利益把教育初衷抛诸脑后,盲目迎合家长的需求,以此争取更多生源。为了突出招生优势,在园内开设与小学书本内容相关的补习班和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并大力宣传这些相关课程能够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还有利于幼儿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正中家长下怀,与家长想要让孩子多储备知识的思想达成一致,因此,这些课外课程学习班的开展工作也极为顺利,这种情况在私立幼儿园中更为普遍,有的家长甚至还会以转学、退学要挟没有开展相关课程的幼儿园,强烈要求其开展与小学书本知识相关的课程。家长的呼喊声多了,幼儿园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让步。

有的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幼儿园,教育思想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因受到以前教育思想的影响,而随意增加开设“小学化”的课程内容,教师也没有“小学化”教育的意识,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所以造成了“小学化”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更为常见。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有的幼儿园招聘的幼儿教师多为行业新人,由于对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不是了解,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造成盲目执教,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学习效果,会以孩子是否会背诵古诗,课文故事等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整个课堂,过程中极少与幼儿互动,只是一味地灌注书本知识,将小学知识下移至幼儿园并效仿小学的教学形式,因为小学教学形式管理起来更容易,对于老师的工作量有一定程度上的减轻,因此,许多教师都套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认为既方便管理又能多教给幼儿知识,但是片面地追求知识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弊大于利。

(四)社会方面的影响

关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界限,社会政策并没有完全的普及,由于没有明确划分这两者,因此导致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内容混乱,给幼小衔接带来了困难,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花高价为幼儿选好学校或者买学位,有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质量会在入园前对幼儿进行面试,面试内容对于有小学知识基础的幼儿更有优势,这给焦虑的家长们指出了一条明路,为了让孩子成功通过面试,就得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以便更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这个阶段。因此“小学化”课程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学习内容难度增加,孩子不得不背负着学业压力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即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要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上好学校,家长只得从娃娃抓起。有些幼儿园和幼儿教育机构,为了迎合社会需求,违背教育规律进行“小学化”课程的教学,但即便“小学化”教育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如此盛行,但并没有相关的措施对这种情况进行整治,给幼儿的童年生活一个保障。

三、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解决对策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这个问题在幼教体制中存在许久,这种错误的教育倾向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希望,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教育事业。想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不能够解决的,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大力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观,让家长摒弃“超前教育”的错误理念,要转变家长把全部重心都放在知识的储备而忽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培养的理念。这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要落实到位,使科学育儿观念实实在在地贯彻到底,深入每个家长的心里。只有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改变了,才能使幼儿园“小学化”这个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除了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家长们还需要具备儿童观。儿童观要求人们把幼儿看成独立的个体,发展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尊严,我们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本该享受幸福的童年生活的年纪不应该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学业负担,不应该把成人的生存法则压在年龄这么小的幼儿身上,我们应该要“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经历这个年龄该经历的事,随着成长去解锁不一样的世界。

(二)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督导检查

幼儿园“小学化”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就离不开相关教育部门的监督、管理。各个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规政策对幼儿园“小学化”这个教育问题进行整改。首先,对办园硬软件不合格的幼儿园予以警告,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整改,仍不符合要求,就取消其办园资格,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定期入园检查幼儿园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标准等是否存在“小学化”的现象,一旦发现这种现象,教育部门要及时令其整改,并定期回访。各地区教育部门还可通过定期暗查暗访、座谈会等方式对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有些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不齐全,资金不足,教育部门除了要对农村幼儿园进行督导管理,还要对其进行帮扶,这些基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后幼儿园才会把重心放在教育质量上,放在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上。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办园不规范,办园宗旨不端正,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这些幼儿园,规范办园。

(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苏联教育学家爱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成长才能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备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这个问题想要得到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要从社会、幼儿园、家庭多方面去分析解决。要让家长转变片面追求知识传授的育儿观念,让家长认识到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储备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针对家长们错误的教育倾向对症下药,采取视频、网络平台等传播工具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念,邀请幼儿教育专家举行各种教育讲座,让家长知道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违背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性从而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其次,家园共育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联系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当积极支持并且帮助家长,使家长教育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成长信息,针对幼儿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指导家长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去教育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家长们掌握科学的的育儿观的同时,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育思想不端正是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根源。幼儿园是幼儿走进社会的第一站,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个时期的教师是对幼儿产生影响核心人物,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拥有正确教育思想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把关,要求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幼儿园也应定期为在职教师开展相关培训、讲座、教研活动,鼓励幼儿教师积极探讨教育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端正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使其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师之间应保持交流,互相沟通教育心得,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幼儿教师还要用心地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游戏观。尊重理解每一位幼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知识。幼儿教师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前都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恰当地引导幼儿,使幼儿得到适宜发展的同时又不过多地束缚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多去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空余时间,幼儿教师要多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园部的研讨活动,在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准备

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折期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因此,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园教师要与小学教师保持交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带幼儿去小学参观,让幼儿提前感受和了解小学的氛围,并用正向的语言鼓励幼儿,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所以,幼儿园应联合家长共同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沟通能力等,使幼儿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为孩子顺利上小学而做好准备。

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就是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一切为了孩子,”只有大家一同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地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无限美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周小青.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 究).2011,(8):7-9.

[2]邓茜予.学前教育“小学化”表现、成因与治理[J].科技风.2020,(12):12-13.

[3]吴斯婷.学前教育“小学化”教育危害、成因及解决策略[J].林区教学.2020,(2):11-12.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早期教育.2001.(9).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