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程思简历(中国成长教育程斯辉: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生力量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10-25 12:30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10-25 12:30)

2023年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与会教师代表,从六个方面凝练和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说:“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要求“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精神的力量,他曾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家精神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内生力量,是建设教育强国所需的一种精神支柱。因此,理解教育家精神、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以整体视角全面理解教育家精神

从习近平总书记凝练和阐释的中国教育家精神内涵来看,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长期投身教育、奉献教育的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职业操守、行为风范、道德品质、高尚灵魂的总和;是教育家在为什么投身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方面进行不倦探索而展现出来的积极的生命状态。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

1.“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对教育家之家国情怀的深刻写照,也是对教育家之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而又具体的揭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展示的是教育家在认识教育事业与家乡、与国家之关系后的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教育家有着对教育推动社会进步、振兴国家之价值的信仰,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期待通过教育改变个人与家庭的命运、推进家乡与国家的发展。家国情怀促使教育家自觉地将教育与个人前途、家国命运、时代使命结合起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提升民众文化文明素质呕心沥血,为振兴国家育才孜孜不倦。

2.“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对教育家之道德品质的深刻阐释。“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教育家在理解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关系后所进行的自觉选择,是教育家以身作则、以德立教的一种自愿自律。其实质是教育家对教育者角色严格要求的体现,是教育家对教育者履行教育责任与任务之根本规定性的把握,是教育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行为选择。真正的教育家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他们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自立自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进而“以德施教”。

3.“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对教育家之教育智慧的深度凝练。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生命之间的互动,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融,是人格与人格之间的对话。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能够悦纳所有的受教育者,能够以宽广的胸怀体悟前人的教育观点、容纳同辈的教育理念、接纳他人提出的对人才培养有益的新方式新方法,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与教育关联的一切因素,进而拥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解决培养人过程中的难题,从而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还体现着教育家的包容与精细,是教育家依据受教育者的具体实际,在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选用、教育时机把握等方面秉持的施教取向与基本的教育教学风范。

4.“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对教育家之教育态度行为的精辟总结。“勤学笃行”是教育家对教育与学术事业执着的体现。这种执着来自教育家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来自教育家对培养人的事业拥有的激情,来自教育家在名利面前秉持的超然态度。“求是创新”是教育家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勇于创新和开拓的重要品质,是教育家不断探寻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办学规律的精神体现。

5.“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对教育家之人格风范的高度概括。教育家以教导学生为乐,以成就学生为荣。他们期待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也体现在教育家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所得传授给学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奉献教育的同时收获成长。

6.“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对教育家之社会担当的概括描述。弘道者,弘扬正道也。“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在中国教育家身上有着一脉相承的传承,孔子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他着力培养学生有心怀家国天下的志向,为实现“大同”世界坚毅前行。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是中国教育家“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体现。梁启超曾讲“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梁启超基于天下发展大势的判断,不仅极力宣传教育救国价值,而且投身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弘扬正道,教育家深知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要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去创造美好社会。“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还包含对新时代中国教育家的新要求,即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

要指出的是,中国教育家精神特有的六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只从某个方面来把握,更不可割裂开来进行理解。这就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长期投身教育、奉献教育的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职业操守、行为风范、道德品质、高尚灵魂的总和。因此,要从六个方面互相联系所构成的整体上来理解把握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二、从教育特质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所具有的教育特质、其在教育领域中建功立业的特殊性,是我们理解教育家精神必须秉持的视角。

教育家是在教育领域建功立业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具有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中兴家庭、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综合价值,教师要有对教育价值的信仰,方能自觉自愿地投入精力与情感,付出心血与智慧。教育具有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需要有耐心,能够等待,即所谓实扬华”。教育具有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生命成长、发展的复杂性上,还体现在教育活动受开放环境中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故教师要能够潜心研究、探索,不断反思寻找教育教学规律、人的成长规律。教育具有长周期性、教育成效具有潜隐性,要求教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做表面文章,要能够“恒其教事”,有长期或终身从教的志向。教育具有生命性,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生命发展的主要特性,要求教师有敬畏之心、有仁爱之心,能够与人为善、引人向善,能够以身作则。教育具有文化性,教育继承文化与传承文化的特质,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修炼与丰富自己。可见,教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境界,才能达到“以文化人”可以弘道的境界,才能达到可称之为教育家的境界,才会拥有值得学习传承的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主要是从教师成长起来的。考察教师劳动的特性,我们发现教育家是符合和遵循教师劳动特性要求的最优者。教师劳动是崇高劳动,肩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劳动是脑力劳动,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与灵动的智慧;教师劳动是复杂劳动,要求教师能够理性思维、复杂系统思维;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统一,要求教师既要严于律己,更要有合作精神;教师劳动是创造性劳动,要求教师有研究能力、反思头脑、创新精神;教师劳动是自觉性劳动,要求选择教师职业是自愿参与而非外界所迫;教师劳动是示范性劳动,要求教师必须品德高尚,德行无亏;教师劳动是综合性劳动,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综合素养,更要在从教时身心合一,不仅身体在教育中,而且灵魂思想也在教育里。教师劳动特性对从教者提出的这些必然性要求,在真正教育家身上体现最为充分,教育家精神即是写照。

如何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还可以从外部来考察教育家是如何处理教育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国家民族发展之关系的,是怎样处理自己与教育事业、教育职业之关系的,由此探寻和理解教育家的精神境界。我们还可以从内部来考察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并形成对教育规律、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认知之后,是如何对待受教育者、处理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的,是如何形成育人取向、情感态度、道德风范的,由此探寻和理解教育家的精神境界。也可以进一步考察教育家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是如何认识自己与天地万物众生的关系而展现出悲悯情怀、高尚灵魂的,由此探寻和理解教育家的精神境界。

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我们不仅要准确理解把握教育家精神,更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的研究。教育工作者达到什么境界即成为教育家,教育家是否有类型划分,不同时代的教育家有何特征,教育家何以成为教育家,教育家成长有无规律可寻,教育家成长需要什么内部与外部的条件、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是需要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加以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家思想、教育家办学实践、教育家育人行为、教育家精神境界的研究,只有很好地把握了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的构成要义、价值、本质、因果、起源等,才能在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基础上,传播弘扬好教育家精神。

其次,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鲜活资源,在师范生培养之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及相应的教材建设中,要将教育家精神植入,使课程与教材体现出教育家精神的浸润;要在课堂的讲授中、在师范生的见习实习研习中传播教育家精神,给师范生树立成长为教育家的目标,发挥教育家精神的示范激励作用。在教师职后培训中,要对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进行专门的培训课程设计,开展专项培训,进行教育家精神展示。

再次,着力营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国家确定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教育部等七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奖励,依法依规在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教师中开展‘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评选授予工作,健全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多元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对荣誉获得者后续支持服务”。这是宣传教育家、弘扬教育家精神很好的制度设计。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地方政府表彰奖励本土教育家,作出授予属地人民教育家称号的制度安排,激励教育工作者扎根乡土办好教育。另一方面,要发挥大众传媒在弘扬教育家精神中的作用,以多种形式传播教育家精神,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育家、了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与教育家精神具有的特殊意义。

程斯辉 作者系湖北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二级教授)

《人民教育》2023年第18

作者:程斯辉

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