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健康成长计划(中国成长教育2022年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
儿童健康成长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现状
中国儿童群体基数庞大,处于幼儿园、小学及中学阶段的在校生规模近2.5亿。受疫情影响,儿童居家时间增多,书桌成为儿童重要的居家生活和学习场景。与此同时,家长每天会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教育陪伴,且儿童年龄越小,家长教育陪伴时间越长。当前,家长对儿童的视力、脊柱等身心健康发育及学习状态等方面的担忧较为明显。
儿童健康成长的阻碍
在视力健康方面,超半数儿童患有近视问题,且呈现高发趋势,低龄化现象凸显;在脊柱健康方面,近七成儿童存在驼背、脊柱侧弯等脊柱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超两成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且抑郁倾向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在学习状态方面,学习专注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写作业粗心大意等都是家长较为常见的痛点。
儿童健康成长倡议
针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类健康问题,家长虽已自发采取一系列改善举措,但仍感觉不足,希望获得更多外部专业力量的介入和支持,健康学习桌椅、护眼台灯、护脊书包等功能性学习用品能够为家长在儿童健康保护和改善方面提供有效帮助。此外,儿童的学习环境以多种方式影响儿童的成长发展和学习成果,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孩子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家长需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促进健康成长。
中国儿童规模
中国儿童的规模庞大,2021年处于幼儿园、小学及中学阶段的在校生近2.5亿人
中国3-18岁青少年儿童的规模庞大。教育部2022年3月最新发布的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处于幼儿园、小学及中学阶段的在校生规模近2.5亿,其中幼儿园在园幼儿4805.21万,小学在校生1.08亿人,初中在校生5018.4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605.03万,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311.81万人。
中国儿童规模发展趋势
2021年“三孩”政策正式出台助力生育率提升,助力维持中国儿童群体的庞大体量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对于组织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方面进行了部署,为未来配套政策的出台指明了方向,我国开启全面“三孩”时代。“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生育率水平,为儿童学习用品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增量。
儿童的日常生活——整体生活轨迹
儿童在外时长受疫情影响缩短,而稳定的在家环境成为儿童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景
中国儿童的生活相对规律:周一到周五大部分时间里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状态。在国家对幼儿园课后托管和中小学课后服务等相关政策的推进下,儿童在园/在校时间稳定在9小时以上;随着年级的上升,儿童在园/在校时间有所拉长,睡眠时间自然缩短;而放学后晚间在家时长相对稳定,一般在4.5小时左右。周末放假期间,儿童一般会有6小时以上的在外上培训班以及休闲娱乐的安排,而除了睡眠外的在家时长则扩展到8小时上下。可见,相对稳定的在家环境是儿童重要的生活与学习场景。
儿童的家庭生活——在家时长与主要活动
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学习逐渐成为儿童在家时最重要的活动
在家场景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景。儿童在家中会进行写作业学习、素质特长培养、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学业任务的提升,儿童在家场景下的日常生活会越来越以学习作为重点任务,其中写作业学习时长会自然提升,休闲娱乐时长明显缩减,而素质特长培养和体育运动的时长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儿童的书桌场景——书桌使用时长与活动
书桌是儿童在家时最重要的活动场景,主要用途是写作业学习和开展素质培养
书桌是儿童在家最主要的活动场景。各年龄段孩子周一至周五在书桌前的活动时长一般达3小时及以上,而周末甚至接近6小时。孩子坐在书桌前的主要活动是写作业学习和素质类特长培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书桌的用途会逐渐向写作业学习偏移。
儿童的书桌场景——书桌使用频率与放置地点
各年龄段儿童均会高频率地使用书桌,尤其是中小学生;书桌多放置在独立卧室中
家里放置孩子书桌的地点以孩子自己的卧室为主,其次是放置在书房里,可见,家长希望为孩子营造更能专注学习的教育环境。大部分孩子基本每天都会使用书桌,其次为每周使用4~5天,极少数孩子每周只有3天及以下的时间使用书桌。
家长的儿童教育痛点——身心健康
家长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上有诸多痛点,其中视力、脊柱、心理状态等方面较突出
所有家长均对孩子的视力问题较为担忧,视力问题是全年龄段儿童容易产生的健康问题;在脊柱健康方面,三成左右的中小学生家长则担心孩子会有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随着儿童课业压力加大,家长对孩子的脊柱健康问题越加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疲劳程度、情绪、睡眠等心理健康相关的方面都有明显担忧。
家长的儿童教育痛点——学习状态
专注力差、粗心大意、做事拖拉等是各年龄阶段孩子家长在儿童学习上的共同痛点
在儿童的学习状态方面,各年龄段孩子家长拥有相对共同的育儿痛点:在所有家长看来,“专注力差”、“学习拖拉”、“粗心大意”及“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为各年龄段孩子最容易产生的学习问题。
家长的儿童教育痛点——生活习惯
与身心健康一致,家长多在孩子的用眼习惯和坐姿习惯方面存在更明显的痛点
与家长在孩子视力、脊柱等身心健康方面的痛点非常一致,在儿童的生活习惯方面,各年龄段家长在孩子的用眼和坐姿习惯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担忧;而相对幼儿园幼儿和小学生来说,中学生课业压力更大、平时睡眠时间更晚,所以中学生家长也表现出对孩子睡眠习惯的明显担忧。
中国儿童视力健康现状
超半数青少年儿童患有近视问题,且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
视力,又称视觉分辨力,是眼睛能够分辨的外界两个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是随着屈光系统和视网膜发育而逐渐发育成熟的。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其中,0~6岁阶段更是儿童眼睛的快速发育阶段。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问题呈现高发趋势,低龄化现象凸显。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2020年全国青少年儿童总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从用户调研数据来看,在孩子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家长中,孩子患有近视/散光/远视等视力问题的占比为27%,小学为38%,中学为39.5%,可见,视力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日益加剧,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健康防控已刻不容缓。
视力不良是如何形成的
坐姿不良、不健康用眼、用眼过度等不良用眼习惯导致远视储备过早消耗
儿童视力不良的原因多见于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及其他眼病(如弱视、斜视等),其中以近视最为常见。大多数儿童的近视问题都是由于眼轴长度增加而导致。根据儿童眼球和视力的发育规律,儿童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阶段,婴幼儿的眼球一般较小,双眼的屈光状态为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儿童的眼球逐渐长大,一般到15岁左右逐渐趋于正视。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变长、负荷变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远视储备”过早消耗,如果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就极有可能较早(如在小学阶段)发展成为近视。坐姿不良、不健康用眼、用眼过度、睡眠时间不达标及饮食不当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此外,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儿童形成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近视的遗传倾向性比较强,如果父母都近视,且度数较高,那么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也会相对较大。
中国儿童脊柱健康现状
近七成中国儿童存在驼背、脊柱侧弯、双肩不平等脊柱问题
脊柱位于背部正中,是人体中重要的功能单位之一。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生长发育高峰分别出现在婴幼儿时期(0~3岁)和青春期(12~18岁)。近年来,中国儿童脊柱弯曲异常情况明显增加。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于2019年组织的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结果显示,全国中小学生总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2.8%,其中初中、高中阶段增长更快。另据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调查统计,全国脊柱不健康的儿童已高达68%以上,包含有驼背、脊柱侧弯、双肩不平等。目前,脊柱问题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中国儿童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脊柱亚健康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姿势不当等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脊柱变形的重要因素
脊柱亚健康是脊柱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异常表现。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骨骼中有机物成分较多,骨骼韧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长期姿势不当(不正确的坐立行走及书写姿势,如歪头写作业)、缺乏体育锻炼、长期睡眠不足、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都可能会使脊柱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与保护,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劳受损,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突增速度比较快,很容易导致脊柱不同程度的变形,继而出现如驼背和脊柱侧弯等脊柱弯曲异常现象。
中国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常见心理问题多发,超两成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且抑郁倾向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才算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对于儿童来说,心理健康体现在智能发育正常、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拥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拥有健全的性格及能够正确对待现实等六个方面。儿童时期作为个体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及行为问题发生的高危时期,大约3/4的心理障碍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多发,且随年龄增长,心理健康的风险不断升高。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全国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总体比例超过24%,且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从用户调研数据来看,处于中学阶段的儿童出现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最高,达到17.3%。不可否认,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儿童学习状态现状
超七成家长在儿童学习状态方面存在担忧:幼儿园幼儿学习专注力较差,中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
学习状态不佳的原因及其不良影响
对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学习内容乏味、学习环境欠佳、学习习惯不好
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在学习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自身的学习状态,具体表现为学习障碍、厌学、逃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畏惧考试等。学习状态不佳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对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学习内容乏味、学习环境欠佳、学习习惯不好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深远。
家长的自发改善举措——身心健康问题
家长多通过增加体育运动和控制用眼后休息的方式来尝试改善儿童身心健康问题
针对家长担忧的各类身心健康问题,适度增加孩子的体育运动是各年龄段家长都最常用的改善措施;对于较多家长担忧的孩子用眼健康问题,控制孩子用眼后休息/远眺也是各年龄段家长都较为常用的措施。对于小学生,较多家长为孩子购置儿童功能性学习桌椅来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的自发改善举措——学习状态问题
家长多通过帮助孩子平衡分配时间的方式来改善儿童在学习状态方面的问题
针对家长担忧的各类学习状态问题,帮助孩子平衡分配时间是各年龄段家长最常用的改善措施,其中幼儿园和小学生家长更喜欢直接给孩子设置固定学习休息时长,而中学生家长则更喜欢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表,来帮助孩子自己掌握学习节奏。值得一提的是,购置功能性学习桌椅是幼儿园及小学生家长较常用的改善措施。
家长的自发改善举措——生活习惯问题
家长多通过“看到问题就提醒”的监督方式来尝试改善儿童在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
针对家长担忧的各类生活习惯问题,监督孩子坐姿/用眼/睡眠等生活习惯是各年龄段家长都最常用的改善措施。对于幼儿园和中学生家长,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也是家长常用的改善措施,而小学生家长则更明显愿意购置功能性学习桌椅来保证孩子的生活习惯健康。
家长的自发改善举措——功能性学习用品
考虑到儿童的成长健康问题,部分家长在为孩子购置用品时选择了功能性学习用品
本次调研发现,大多数家长会为孩子精挑细选各类学习用品,比如桌椅、灯具、书包。在为孩子购买了桌椅的家长中,15.5%的家长考虑到孩子用眼坐姿等问题而选择了功能性学习桌椅;在为孩子购买了专用灯具的家长中,61.4%的家长看重灯具的护眼属性从而购置了儿童护眼灯;在为孩子购买书包的家长中,19.3%的家长考虑到儿童脊柱健康问题,而购买了护脊书包。
功能性学习用品评价——用户满意度
功能性学习桌椅作为中高端学习用品获得超九成家长用户的高度满意评价
家长对已购置的功能性学习桌椅用户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其中儿童功能性学习桌椅作为中高端功能性学习用品获得最高水平的满意度评价,超九成家长对功能性学习桌椅感到非常满意。
功能性学习用品评价——用户的潜在需求
面对儿童成长问题,家长迫切需要科学解决方案的支持,功能性学习用品空间巨大
大多数家长认为现在对孩子的改善举措仍需要专业力量的帮助。与对孩子各类成长问题焦虑程度相对应的是,家长对生活习惯问题的焦虑程度最高,也认为现有对孩子生活习惯问题的改善举措需要更多科学解决方案的支持。因此功能性学习用品的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学习习惯倡议——以光明园迪系列产品为例
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从小培养,持续践行
学习环境倡议——以光明园迪系列产品为例
全方位呵护,营造儿童专属的学习成长空间,打造智能儿童房
儿童的学习环境以多种方式影响儿童的成长发展和学习成果,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孩子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从而高度投入到学习和钻研中。儿童有其自身的成长和学习规律,其学习环境的打造亦当遵循客观规律,为儿童营造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专属学习空间。卧室是儿童生活的核心场景,当具有健康学习、科学视光、健体益智、睡眠呵护的四大功能系统。从学习场景来看,多功能学习桌、正姿椅、护脊书包都有助于打造健康学习系统,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营造健康学习环境。同时,护眼灯、带有护眼功能的学习平板、可以管理视角视距的书页夹、护眼仪等都有助于打造科学视光系统;从娱乐场景来看,寓教于乐的玩具如积木、拼图、桌游等都有助于打造健体益智系统,提升孩子逻辑思维及社会交往能力;从睡眠场景来看,品质有保障的床上用品可形成睡眠呵护系统,帮助孩子缓解疲劳,养精蓄锐,从而迎接全新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