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科技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和成长让科技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实施,“作业减负”“课后服务”再次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将科技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积极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科技教育新常态。
将科技教育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力”。郭守敬小学在原有科技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课程覆盖面,为所有科技爱好者创造参与科技活动的机会。在5+2课后服务中,低年级以造物坊的自由搭建课程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中年级以模块化编程为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高年级以编程为基础的智能造物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模仿《打地鼠》游戏时,尝试将随机出现的“小老鼠”替换成“英文字母”,这样《打地鼠》就由一个游戏活动变成了字母练习活动。学生不断在模仿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些星星之火终将鼓励学生成为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小创客。
将科技教育与实践作业相结合,激发学生“好奇心”。在学校全面减少学生书面作业的前提下,为了确保减量不减质,郭守敬小学深入挖掘科技校本课程资源,找出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内容,开发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性作业,避免枯燥无味的重复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学生制作“沉浮子”的过程中,就会对浮力原理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动力;通过制作台灯可以全面复习四年级开关、导线、电源、串联等电学知识。学生每完成一次实践作业,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就强化了一次,通过这样几十个趣味各异的实践作业,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维持其好奇心的持久度。
将科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问题力”。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郭守敬小学在原有科技校本课程《科技创新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从身边小事发现问题,像科学家一样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研究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比如在“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来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郭守敬小学组织学生开展蚕宝宝生长过程实验研究,通过观察研究,知道了蚕的生命会经历四个阶段,从卵、幼虫、蛹到飞蛾成虫,了解到他们的食性、身体的构造,知道了“作茧自缚”“春蚕到死丝方尽”语句的来源和真正的意思。
经过几次完整的课题研究学习,从项目背景到研究过程再到创新点及社会效益,学生收获颇多,逐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学会了像科学家一样用严谨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问题意识进一步提高。
郭守敬小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索的科技教育三结合举措,让孩子在校轻负高效学习,在家轻松愉快研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形成个人特长。科技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作者: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 张万富)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