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培训,注重理念更新(教育培训师的成长教师培训促进教育家型教师成长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01-14 10:00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01-14 10:00)
近年来,教育部接连出台诸多教师高端培训的政策,致力于培养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让他们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毫无疑问,这些高端培训项目发挥了积极作用,培养出各学科一大批卓越型教师。但至今仍然有人对教师培训持怀疑态度,甚至否定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前不久,第十二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组委会在有60余名教师参加的现场写作大赛中增加了一道论述题:“有人认为教育家型教师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培训是揠苗助长,是产生不了教育家型教师的;也有人认为教育家型教师不可能靠个人的努力就能达成,而是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才有可能产生。对此,你怎么看?”从征文中可以发现,一线教师对于培训能否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同样存在着对立的观点。有的对培训喜爱有加,充分肯定其对教育家型教师的生成作用;有的轻视培训,否定其培养教育家型教师的价值,甚至建议取消教师培训。绝对支持者中以地方名师居多,他们认为通过培训可以近距离接触名家,聆听真知灼见,可以耳濡目染、见贤思齐。最显著的便是在专家学者及名师的引领下,更新教育理念及方法,拓宽眼界,提升境界。当然,更多的教师是从内外关系的处理上强调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例如江苏南菁高级中学教师陈嘉英以《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出论点,认为靛青和寒冰都需要借助外力,而不能完全脱离外界而单独产生或生长,更不用说新一代的教育家了。相反,一些尚未进入教育岗位的研究生,却对教师培训可培养教育家型教师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培训也许可以提升自己,包括带来一些灵感,但教育家型教师的产生更多靠自我努力,包括学习研究全新的教育理念,参与大量、有开创性的教育实践。他们认为培训在接受他人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先入为主,从而缺乏自己的思考,影响专业成长。靳伟、廖伟在《论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与成长路径》一文中指出:“教育家型教师是指具有国家教育情怀与信念, 形成了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实践模式与理论, 并能在未来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与服务作用的领导型教师。”如果从教育情怀、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领导力这三个方面来衡量,我们认为教师培训对于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作用其实是很大的。教师培训特别注重师德课程,重视对教师教育情怀的培养。例如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中,每一学科、每一学段都安排了大量的思政性课程,包括《教育家的师德情怀》《模范教师师德报告》《师生关系与关爱学生案例研修》《教师职业理想的养成》等,这些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参训教师爱国爱民爱岗爱生的情感培育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优质培训机构所请的讲课导师都是那些阳光、开朗、充满正能量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名师,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他们的讲座都充满了激情,能够极大地感染参训教师。培训者以情感的火把点燃参训教师的心灵之火,从而使参训教师深入体验到教育是一项十分美好的事业。教师培训特别重视前沿理论或新理念的宣传,以此帮助参训教师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事实证明,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途径主要有两条:读书—实践,培训—实践。而相对于读书,培训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既含有读书,也包括听讲、训练、反思等。因此,相较于读书,培训的效果更明显。只不过培训往往是短暂的,而读书是教师一辈子的事。通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明白自己有什么或缺什么,并在专家名师的点拨指导下巩固强化优点,修补改正缺陷,从而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有诸多教师正是通过培训接触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了现代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学习到成熟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此时,他们眼界拓宽了,从师的境界提高了,追求卓越的想法也就形成了。教师培训都十分重视课程与课堂领导力的培养,甚至将这种领导力看成是参训教师的重要素养与必备技能。例如“国培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浙江师范大学高中语文班就采用了让学员轮流主持教学活动,研讨新版课标与教材的优劣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放手让他们引导研究生开展学术与教学研讨等方式,培养参训教师的教学领导力。除此以外,浙师大国培项目组还有意识让“平民”教师来担任班委甚至班长工作,以此提高他们的组织、调度与指挥能力。事实证明,通过培训特别是像国培这样的优质培训,教师成长速度普遍加快,发展境界迅速提高,有的教师其实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教育家型教师。可见,教师培训为促进教育家型教师成长提供了平台。我们要培养一大批教育家型教师,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职后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让培训真正成为教师的教育乐园和发展平台,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土壤。(作者单位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伟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13日第12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