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哪些(教育成长发展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假期将至,为非教育学专业考生(或教育学基础薄弱考生),提供一对一专业辅导。如果需要,请加QQ:984524375,谢谢!】

促进个体的发展是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存在的唯一合理依据。

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的发展。

【事物发展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则为教育的主要矛盾,一定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一、个体发展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一)个体发展的内涵

个体发展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就发展的内容而言,不仅有生理上的成熟,也有心理上社会性和个性的成长,不仅有身心整体的发展,也有身与心各自作为一个子系统内部的完整发展。就发展的形式而言,既有自发的,自然的成熟,也有自觉的有意识的加速。就发展的过程而言,既有量的积累,也有量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质的变化,使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发展的时间而言,发展不只是人生中青少年阶段的产物,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程。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生中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二)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发展既有先天生理的自然成熟,也有后天因素影响的生长。人的生命发展不同于动物,动物的生命为本能所支配是特性化的,因此完全是先天的自然因素所支配,是生理自然成熟的结果,但人的生命是未特性化的,先天因素没有赋予人完整的生命,还需要后天的继续发展。单一的影响因素论,无论是强调先天因素的遗传决定论,还是强调后天因素的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等都是错误的。

人的生命发展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学者关于人的发展因素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

1.二因素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因素,包括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及生理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总和。另一类是社会因素,包括环境和教育等方面的后天影响因素,尤其突出环境因素的影响。

2.三因素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分为遗传、环境和教育。

3.多因素。二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都是在对三因素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因为三因素论存在着环境与教育因素的重叠,存在着对个体发展内在因素的忽略。多因素论,在三因素的基础上增加影响个体发展的内部因素,就形成了多因素论,包括在三因素基础上加了一个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四因素论,在四因素论基础上加了一个反馈调节因素的五因素论。

4.综合因素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系统、多层次的,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综合作用影响人的发展。

其中,叶澜教授提出二层次三因素论。二层次,即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可能性因素)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在可能性因素中,包括个体自身的条件与环境条件两个因素,现实性因素指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包括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分析的视角,建议深入掌握,尤其是最后一种】

一般来说个体发展主要受个体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活动因素的影响。

1.个体自身因素。个体自身因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个体先天因素有遗传素质和成熟,个体后天因素有个体发展的水平和个体发展的自觉性。个体发展的早期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后天因素的影响逐渐增。总之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四个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对个体发展来说,遗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

成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指机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在形态与机能上达到完善的程度。成熟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的发展还是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实验提出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

个体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后天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个体发展的能力和倾向。遗传素质和成熟水平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个体自出生就开始接触社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后天的经验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能力和发展倾向性,达到一种新的发展状况。因此个体发展水平既是个体发展的结果,也是个体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和条件。

个体发展的自觉性,是个体对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发展需要以及对发展行为的自我控制。个体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个体发展的自觉性,是个体对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发展危机、发展需要是个体发展成为一个生命自觉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人根据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展开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而不是外力强迫的。【教育中对学生自主性的强调】

2.环境因素

人的发展虽然表现为身心的发展,但不是内发式的自我完善。发展必须借助于外部环境。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自发地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和生物共同的生存环境,是人和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指人通过劳动和交往所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个社会人,人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必然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

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尤其是正常的社会环境。(狼孩、熊孩的例子)环境影响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而人是自觉的存在,人对环境能够进行选择。所以,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所谓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外部条件,既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个体提供了发展限制。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人正是在环境中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占有、利用和吸收,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脱离了环境,人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良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发展,恶劣的环境则限制人的发展,虽然也有逆境中奋起的成才者,但其付出的代价太大。人的发展需要磨练,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优良的环境,逆境中能够成才,恰恰说明了环境不可能决定人的发展。即便是优良的环境,也不会自动转化为人的发展,恶劣的环境,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泯灭人的意志,这一切都取决于个体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大小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程度分不开。【辩证的视角】

3.活动因素

个体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均是通过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分别成为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在活动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发生相互转换,通过活动使客体的环境资源转换为主体的素质,而主体素质也是通过活动转化为客观之物。

活动可以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外部活动是原初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源于外部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是内部心理活动。个体的发展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是自我精神建构的活动,但内部心理活动必须由外部实践活动转化而来(杜威“做中学”)。人的活动基本形式有游戏、学习和劳动。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到了学龄期,游戏活动便逐步被学习活动所取代;到了成人期,劳动变成了人的主导活动。人,生命不息,活动不止,发展就不停。【联系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劳动活动”的重要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