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嵊州教育局新局长(教育局成长嵊州市教体局学校干部同伴互助学习团队成长侧记)

同伴·同行·同成长

树要成荫,常需汲水;海要深阔,恒求纳川;教要有成,永思鼎新。

面对新时代的教学,触拂教改的清风,市教体局在探究,在分析,在借鉴,在积蓄教体系统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

2015年9月,嵊州市教体局组建了“学校干部同伴互助学习团队”,57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骨干教师走到一起,同伴,同行,同成长。两年来,57位学员时刻牢记局领导开班时提出的“服从管理、严守纪律,相互促进、比学赶超,改善学风、学以致用”的要求,潜心磨砺,立身正行,涵养心性;他们“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他们以梦为灯,携手同行,教学相长,共图发展。

自觉自愿 践行专业

同伴互助学习团体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班级,相关科室长担任班主任,三位副局长分别联系一个班级。2015年9月19日开班仪式后,57位学校骨干重新成为学生,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他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岗位成长”。

2015年10月24日双休日,离开班仪式仅仅一个多月时间,高中班成员就在爱德外国语学校举行“校长的角色”专题讨论交流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校长就有一千个关于对校长角色的认识。从自己的教育经验出发,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高中组19位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校长角色的认识。每一小组的学员发言后,对应组的学员都要进行互评,谈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想法。

在这里,学员和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相互启发和补充。在这里,思想擦出了火花,观点发生了碰撞;在这里,他们共识、共享、共进。

2015年12月26日,又一个双休日,高中班成员开展以“共同愿景的形成”为题的讨论会。第一、第二组学员就愿景的定义、生成和达成,结合学校愿景的实施途径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三、第四组学员对前两组的发言进行评论。发言交流的质量一次比一次有广度,一次比一次有深度,一次比一次有系统。担任班主任的普教科科长由衷感慨“受益匪浅”。

“每个月一次研讨交流学习会,两年来,几乎未曾间断过。”嵊州市高级中学副校长张军说。

和高中组一样,初中组和小学组也从没懈怠过。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去年3月的一个周末。这天下午,小学组成员围绕“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学员朱秋红提出了“特色学校建设,挖掘内在的核心文化是关键”的看法,并以一次外出参观学习为例进行了铿锵有力的阐述。周洪江就“学校特色建设的误区”与学员们进行探讨,他从“学校特色目标制定比较草率”“学校特色往往流于形式”“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区别”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对建设特色学校的困惑,希望得到学员们的帮助。周洪江话音刚落,就有刘永军、董琦达和张再良给他开良方。刘永军给出的方子是“将课程的独到之处校本化,并发展形成学校特色”;董琦达说“学校特色建设关键还是在人”;张再良则介绍了城南小学的越剧特色教育让周同学借鉴。

初中组学员那次关于“校园文化的生成和改造”的讨论会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

自团队成立以来,学员们每月围绕“校长的形象、幸福校园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的共同愿景”等一个个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学习,从小组分组交流汇总到全班集中汇报,学员们的思维与智慧得到了迸发,个体的经验在思想碰撞中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参加“校长学堂”,聆听专家讲座,接受局领导和班主任的悉心指导……每个学员重新定义了自己,课堂上传递出浓浓的教育管理专业特有的气息。

扬长避短 迭现精彩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发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互助学习的岁月,是一次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和互相提高的过程。

今年上半年,小学组一行学员专程赴里南乡中心小学,对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作“把脉处方”。里南是典型的山区学校,地处偏僻,经济薄弱,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为童年的天空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他们单薄的身子显得更加孤单落寞。

“老师要多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

“放下身段,亦师亦友,让亲情饥渴的孩子感受温暖。”

“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微信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

建言献策,出谋出略。里南的学生就是他们的学生,但凡有好法子好点子,他们便全部倾倒出来了。

在三塘亦是这样。那次,研讨会结束后,他们一边参观三塘校区,感受崭新、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一边为学校校园文化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这样的交流与学习、探讨与考察,不拘泥于57位学员,不局限于市区各所学校,只要有机会,他们还经常“走出去”,到绍兴、宁波、金华、杭州各地名校观摩交流。

2016年11月23日,小学组成员和鹿山、城北、剡北、城南四个校长互助成长工作坊学员赴杭州天长小学和崇文实验学校参观学习。整整一天的参观、讨论与反思,让每个学员对杭城名校的生本意识、品牌意识、行为艺术深有感触。

同年12月,初中组全体成员赴嘉善县开展学习交流。

两年来,学员们克服工学矛盾,走进鹿山、剡溪、育英、城南、东郭、里南、三塘等学校,深入审视诊断,取长补短;组织赴宁波、杭州考察,汲取名校的先进经验;徐铝萍、杨敏、姚军祥、张勇等学员还被局派遣赴杭州上城区名校蹲点学习。敬畏岗位,汇纳百川,“走出去”的一次次引领,令学员们契合教育的时代特点,指导教育管理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

“学习中交流,交流中成长”。两年的学习里,学员们努力扬长板,补短板,手拉手,锤炼出了“刚正如石”“温润如玉”兼备的管理能力。满满的“干货”, 唤醒了每位学员的职业生命自觉。

小学组学员张勇,参加学习的第一年是黄泽镇校副校长,第二年担任石璜镇校校长。从副校长到校长角色的转换,如果没有这两年来兄弟姐妹们的同伴互助,也许他不可能在岗位上如此得心应手。“和兄弟姐妹们说说话,听他们出出点子,什么事都扛过去了。”他和互助组学员以兄弟姐妹相称,他说,同伴互助学习团队特别草根,特别接地气,特别管用。

爱德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唐洪波,本来在教体局工作,对学校管理事务了解不深透,新官上任后,内心有些忐忑,可是,“整个小组的学员都可以随时请教,随时交流”。他很快适应了新的领导岗位,进入了新的角色。

同伴、同行、同成长。同伴互助是一种激励,在一次次同伴互助中,学员们激发和唤醒内动力,从“被成长”中产生职业生命的自觉,并用自己的成长力量,再去激发他人的正能量。每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同伴互助中,学员们彼此悦纳彼此赏识,在成长中绽放人生的精彩,展示独特的魅力。

开班仪式上,局领导曾要求全体学员要在强化理论上下功夫,要在增长才干上下功夫,要在勤勉工作上下功夫,要在推动创新上下功夫,要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要在提升修养上下功夫。两年过去了,这57位学员已经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