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施文界简介(教育新成长特稿 | 施文龙:区域整体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成长教育实践)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新成长教育理念引领区域教育新发展

教育即生长,成长教育(Growth education)最初的概念,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他们结合美欧二战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虑和浮躁,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进入新时代,基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的目标定位,我们要思考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多元成长,要思考新时代新成长教育的理念和策略。

由此我们提出新成长教育的价值观,即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成长的育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知行合一、整体育人的育人路径。在育人目标方面,牢牢把握所有教育活动必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本质任务,并充分认识到智能多元的规律,不苛求那种理想化的“完人”和“全人”教育,让教育活动更好地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多元个性成长。在育人路径方面,坚持“五育”并举,强调学做融合、知行合一,反对死读书、唯分数,要在品德人格养成、身心体格发展和知识技能习得中实现整体育人。由此我们研制推进《新成长教育行动纲要》的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多元成长、家校社合力育人、教师行动研究六大行动计划及其50个专项,整体推进以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学校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区域育人方式变革。

二、推进“三型”新成长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关于课堂改变,日本学者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提出学校应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也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新成长课堂教学创新的核心就是倡导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构建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的“三型”新成长课堂,让课堂充满学习活力。

努力构建高效学习型课堂。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总结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在全国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这八个字,“读读、议议、练练”六个字都说的是学生的学,只有“讲讲”两个字提到教师的教,而且从顺序上来看也是“学”在前“教”在后,可见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是让学生的“学和习”真正有效发生,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构建高效学习型课堂,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是针对如何更好促进学生的学,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情,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始终是如何更好地让所有学生“开动”起来,如何更好地促进所有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

努力构建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课堂。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得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主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罗杰斯则批评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儿童的身心劈开来了,儿童的躯体和四肢进了学校,但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只有在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达。他认为认知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所以应倡导同伴教学、分组学习、探究训练和学生自我评价。奉贤区推动构建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课堂,就是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力,在更好的师生、生生互动和自我反思中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升华的全面成长。

三、推进“六好”新成长班级建设创新

班级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学生在学校的“成长之家”。我们以新成长教育理念为引领,推进“六好”新成长班级建设创新,发挥班集体的育人功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

班级文化建设好。发挥班级文化的凝聚、激励、教育和熏陶作用,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目标。运用班名、班训等班级文化载体,营造安全、整洁、美观、温馨的班级环境,健全班级行规、值日制度、评比表彰等日常规章制度,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班集体呈现积极、乐观、和谐、向上的好班风,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成长。

自主管理成效好。合理设置班级小岗位,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主动做。开展班干部民主选举和适度轮岗,让学生经历磨练成长,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班干部培训指导,提高学生领导力,形成自主成长的自我管理生态。

课程活动育人好。落实区“贤文化”教育读本,丰富节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校本德育课程。利用晨会、午会、主题班(团、队)等阵地,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依托区校级学生活动节,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开展假日小队、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养成、多元成长。

勤奋学习进取好。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落实作业管理制度,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完成作业。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建立互助合作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伴团结友爱、互助互促,比学赶超,共同进步。

家校协同共育好。加强班级家委会建设,提高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线上线下融合,拓宽家校共育平台,开展家长会、家访等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丰富家校亲子活动,加强亲子沟通,落实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主题活动,构建和谐家庭氛围,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师生共生发展好。落实全员导师制,形成以班主任为首席的班级导师团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学业、心理、生涯等方面鼓励和指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创设和谐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加强自我学习研修,用师德和学识影响学生,实现师生共生发展。

四、推进新成长学校管理变革

一个区域的教育是由一所所学校来实施的,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效能永远是区域教育治理的核心工作。奉贤着力推进新成长学校管理变革,激发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活力,让校园成为人文家园。

首先是促进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团队优化。“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组织结构必须尽可能包含最少的管理层级,设计最便捷的指挥链。每增加一个管理层级,组织成员就更难建立共同的方向感和增进彼此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看上去是说好校长个人的重要性,其实是在讲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团队,并通过这个优秀的学校管理团队激活每一位教师进而激活每一位学生,调动更多的资源焕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我们建立了对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指导管理机制,让所有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尽可能简练,对上能有效对接上级管理机制,对下能做到便捷高效管理。同时,我们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团队建设,全面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培养培训、交流轮岗、绩效分配、评价考核和退出解聘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队伍建设新机制,加快推进奉贤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其次是促进学校文化和管理机制优化。彼得•德鲁克也说,组织精神能唤醒员工内在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努力付出,决定了员工究竟会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对于学校来说,组织精神体现在学校文化,而学校文化不只是在学校章程里写上去的、学校墙面上挂上去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之类的标语,其核心是价值观,根本表现是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行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除了提出科学的理念价值观,更需要通过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化实施,让学校所有的办学行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行为都真正践行这种价值观并成为行动自觉。我们全区域倡导学校管理的“制度化、人文化、内涵化、精细化”,推进学校管理的有效制度建设、以人为本导向、重视内涵发展、强化精细管理,以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引导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行为转变,更好激发每位教师的专业活力和每个学生的成长活力。

本文原题《聚焦新成长教育 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奉贤探索》刊于光明日报社《教育家》2022年12期

编审:赖黎明

核发:骆之强

021-37597011

奉贤教育热线

工作日8:30—11:00和14:00—17:00

021-67137151

招生考试热线

工作日8:30—11:00和13:00—16:30

400-920-8761

奉贤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

咨询热线

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

奉贤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热线电话

主要服务时间:8:00—20:00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奉贤教育

http://www.fengxian.gov.cn/jyj

微博ID:上海奉贤教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