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成长教育树关于教育的深层思考:“大树底下”难成长经济观察报2022-10-11 14:04经济观察报2022-10-11 14:04)
王国平/文
普通百姓和科学家就是不一样,老百姓对大树的念头,不过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而科学家牛顿躺在大树下乘凉时,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了头之后,不但头没晕,还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确实,大树底下不仅可以乘凉喝茶,也可以琢磨点事。
我琢磨的事与邻家老哥的提点有关。那天,我在后园子里对比两株月季花,发现本是同宗、同时栽种的,可不知为啥,一株健康茁壮、而另一株却骨瘦嶙峋。不解,问会种地的老哥,老哥说:那个没长好的花离大树太近了,太阳光被大树挡住了,营养被大树的根吸收了。
当即顿悟,并自言自语: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难成长。
随后,在“大树底下”想了好多事,想出了一串问题,在此,想摆点事实,讲点道理,与大家聊聊。
一、若家长是一棵大树
有一对夫妇,家有一宝,是男孩。孩子几个月后,这对夫妇就走进了社会机构举办的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下,夫妇实行分工负责制,爸爸担任了孩子入学前的所有教育任务,妈妈承包了卫生保健食品营养安全保护等工作。
后来,因为这对夫妇的认真态度和工作效果,还获得机构评选的“五星级家长”荣誉,并在群里圈里红了一时。
为什么说“红了一时”呢?因为,孩子到了初中出问题了,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力弱,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弱、与人沟通能力弱,还包括学习能力弱,被老师归结成了“三弱学生”。
为什么孩子成长得如此弱呢?我和家长分析了三点:
第一点,被圈养问题。三岁前孩子基本被父母和隔代亲包围着,没有走出家庭环境。所以,孩子的意识中不懂他人,并因此导致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弱。
第二点,被替代问题。这是孩子父亲的反思,说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拐棍,一直到初中都离不开我,遇到稍难一点的问题就得我从头到尾的解答,自己不会也不愿意思考,他是典型的依赖性学生。
妈妈接住这个问题说,不仅学习被替代,包括应该的生活自理,也多被我们替代了,上小学的时候都不懂装书包,整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都是我的错,如今追悔莫及。
第三点,被保护问题。男孩避免不了和同学发生矛盾,或者吵架,可我家孩子一旦遇见这事就不知咋办?或者找我们去解决,或者找老师解决。
我最后说,你们用尽全力以为爱孩子,就像一棵大树,一心想着为孩子遮风避雨,却忘了孩子更需要经风雨见世面,所以,何谈成长!
二、若老师是一棵大树
一位同事,无论是对教材还是高考,都熟得不能再熟了,所以,他常对学生说:你们啥也不用管,所有问题都由老师解决,我就是你们学习路上的清障车,你们只要听好课,做好题,其它想都不用想。
他不是说大话,确有如此功力,所以,家长们都说:孩子的高考就靠你了。
于是,这位名师让学生们领略了“背靠大树好乘凉”。
然而,事过多年后的老学生们却反思说:该我们思考和动脑筋的活,老师代劳了,我们有点像一只被喂大的小鸟,缺少了点能力。
这是后话,也是实话,是“名师未必出高徒”的注解,是“名师”与“明师”的差别。
三、若校长是一棵大树
也是真事,一所名校,因为有一位名校长。名校长之名,不仅办出一所业界有名的学校,还有校长的乾纲独断能力和精细管理效率,非常可比。
于是,跟着校长的中层干部都说,有校长在啥事都不是事。还有一说:世上无难事,因为有校长。
我很了解这所学校,说在这所学校做管理,轻松。因为,校长太能干了,大家不用动脑筋,只要有执行力即可。确实,校长也多次对外来参访者说:我带出来的团队很听话,执行力极强。言外之意是“这块地,我说了算”,如果借用霸总说法,或许他便是“霸校”。
不过,“霸校”确实有资格让他的霸气充满校园,干部和老师们也颇感习惯,甚至当校长出门开会时,全校都没了主心骨,好在有现代工具,可以事事请示,时时汇报。
然而,当校长退休后,问题来了,上级组织部门来校考核谁能接班,竟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最后,只能外派了。
这件事用常理讲不通,因为,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可在这位强势校长手下,还真的不成长,用一位教务主任的话讲,这些年有老校长在,我们都很舒服。此等舒服,被我说是围坐在大榕树下,摇着蒲扇喝“闲功夫茶”。
总之,有些事理深究下来,或者需要换个角度去看,思维惯性需要打破,思维逻辑也需要重构。比如:大树底下难成长,强将手下有弱兵,名师未必出高徒,虎父也会有犬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