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体现教育理念的话(成长教育【成长教育】想要体现的教育理念到底是怎样?)

今天看完了这一部电影,感触颇多,一时间有点千头万绪,那就挑几点先说说,不行以后再改。

首先,一句话概括,这是讲一个高中女生如何被一个已婚的多金的优雅中年大叔玩弄的故事。

观影的过程里,我一直都能体会到一种悲怆感,因为,所有这些人,和女主角珍妮有关系的,爱着她的人们,没有一个能够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仿佛像命运的车轮,缓慢向前,但是无从抵挡。先一个个人物说吧。

珍妮的父母

出乎一般人的意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珍妮的父母两人。影片里拍得很清楚,珍妮的家境并不算好,她父母争吵的大部分主题,就是关于钱应该怎么花,这种窘迫的生活让他们显得很物质,甚至有些斤斤计较。甚至住在伦敦,却不清楚西边的建筑是什么,这一点,有些可悲。其次,这种生活让他们没有精力和兴趣去关注他们女儿的内心,只是想着,不要给我找事做就好,因此,一旦珍妮决心做什么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问她,这对你上牛津有什么帮助么?他们的冷漠让珍妮在这个家里找不到认同感,这才有了中年大叔大卫的趁虚而入。而在几次拜访之后,她父母之所以半推半就地让珍妮和一个他们并不熟悉的男人出去,除了是因为大卫善于和人打交道,一副和蔼可亲,上流社会的样子以外,恐怕,也是因为一个说不出口的穷字吧。让我想起,珍妮的母亲每次说起,我带珍妮出去玩的时候,她都会和珍妮父亲四目相对,凝视片刻,似乎在下很大的决心。但是其实最可悲的,我觉得,是她父母囿于自己本身的见识,看不出大卫这个人在浮华的外表下,隐藏的肮脏的内心,也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无从调查清楚这个人名声和背景,这才被他所欺骗,同意珍妮退学,嫁给了这样一个有妇之夫。关于这一点,在我想来,应该是她父母最自责的事情。电影里,当珍妮一个人去大卫家去讨说法时,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孩子,被当做一个物品来对待之后,回到家里,对她父母说了她没有去,父亲就要自己去讨说法时,珍妮对她父母发脾气说,“奥,现在你又成了我父亲是么,当你鼓励我抛弃人生的时候,你是什么?愚蠢的女学生永远都会被光鲜年长的男人吸引,那你们俩呢?”那一瞬间,能看懂她父母眼中的失落,本来穿上外衣的父亲默默把自己锁进房间。这时候,这种无力感和对自己的痛心,会有多难受。他们没有坏心,他们一辈子都艰难,只是希望女儿能够走一条轻松点的捷径,不要那么累,他们只是没有那种能力去甚至只是检验一下这个梦是不是真的。

大卫

很明显,这个人是情场老手了,从一开始的,能否让你的大提琴上车避雨,而非别的,想来也是欺骗了不知多少女孩了。他的对于珍妮的举止,都明明白白透出一种轻浮的感觉,比如不管珍妮的学业,带她花天酒地,分明是养一个宠物的方法,而不是爱。是的,他很有钱,精于世故,举止优雅,衣着光鲜,但是爱情于他,不过是件玩物,可能类似于养一只金丝雀,他不在乎这个宠物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追求,就像大卫的朋友丹尼豢养海伦那样,他们这些光鲜的所谓上流人士不过只是贪图美貌与青春,才愿意和这样一个女人联系。我最痛恨的一点,不是别的,就是明明爱情对于大卫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他却硬要装出来一种所谓爱情的样子,他的心里面,只有无数操控感情的技巧,和金钱的叮当作响。这一点,和我前段时间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简直如出一辙,黛西也只不过将对她一往情深的盖茨比视作玩物,从来没想过要和他在一起过。当盖茨比当着黛西的面向汤姆摊牌的时候,黛西是如此惊慌失措,正是她的内心的体现。扯远了,让我说回来正题当他的真相被珍妮揭开的时候,珍妮求他和自己一起去面对她的父母,而他只是从后备箱拿出一瓶红酒,坐在驾驶室上,一饮而尽,我不怀好意的想,他此时的心里,会不会在抱怨这个宠物怎么这么麻烦?

珍妮

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珍妮是我在整部电影里最看不懂的人物,她太复杂。

似乎很成熟,又似乎很幼稚,我打算明天再看一遍在写。

各位晚安吧

---------------------------------------我素补更的分割线-------------------------------------

现在让我说说珍妮

珍妮是一个乡下普通学校的学生,她一定是看了许多书,才显得有点早熟,电影里面恰巧也提到了一部我熟悉的小说《简爱》,珍妮就是这样一个受着这些文字熏陶长大的文艺青年。她喜欢欣赏唯美的画作,聆听美妙的音乐,热衷于看文艺的法国电影,总而言之,她相信美好并且追求美好。但问题是,她的知识大都来自于书本,而知识,需要的不是知道,而是理解她看不上自己在学校枯燥的学习,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一个女人的价值仅仅在于嫁给一个男人,做笼中的金丝雀,那么又何必要去学习那么多枯燥的语法,写作和拉丁文呢。她鄙视甚至是蔑视校长和老师每日不断重复的无聊生活,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她看不上同龄的追求她的男孩,嫌弃他们幼稚,不够优雅,就像一本还崭新的笔记本,里面没有什么有趣味的故事。我想,她一定读过罗曼罗兰的那句话,“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者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就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一天天的重复,重复的方式也越来越机械。”她害怕平淡,渴望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此,当大卫在她的生命中出现的时候,她立刻就被吸引了。大卫带她去参加她原来就心驰神往的音乐会,带她拍下来她最爱的画家的作品,带她开豪车兜风,为她准备精巧的礼物,总而言之,他带着她享受生活。

然后,我突然想起茨威格评论玛丽皇后的那句话,“她当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玛丽,安托瓦内特原是奥地利公主,十四岁成为法国王太子妃,十八岁就母仪法兰西。她丈夫很爱她,由着她的性子建宫殿,办宴会,夜夜笙歌。他哥哥专门来到法国规劝自己的亲妹妹,请求她,“你每天能不能读一小时书,这并不难”玛丽对她哥哥说“不,我不喜欢读书,我喜欢享受生活。”二十岁时,玛丽,安托瓦内特上了断头台,被称为断头王后。我想,同样的道理,也是如此,珍妮也没有想到,真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她不知道,她见到,听到,感受到这个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是要付出代价的。再或者,她其实想到了,知道,简爱与罗切斯特能在一起,其实是个偶然,并不常见,但是还是愿意去相信,相信上天会眷顾自己,也未可知。那时候,她还没有怎么接触这个肮脏的世界,导致太过相信美好的存在,这或许就是珍妮她的幼稚之处,也是她那时候囿于自己的经历,不可能看清的,但是这并不是她的错。

其实,我倒是十分欣赏她,她对于自己的权利的争取,她拒绝被大卫轻浮的对待,拒绝被叫做米妮,并且义正辞严地告诉大卫,要把她当做大人来对待。她很勇敢,敢于直面自己的被欺骗的经历,并且重新站起来。但是我还是对于她的遭遇,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在电影的最后,珍妮和一个与她同岁的男生又谈起了恋爱,她说,她看上去和其他学生一样好奇,新鲜和直率,但是她并不是这样的,她内心的伤,又有谁明白和了解呢?终于,她也学会了扮演一个角色,失去了奋不顾身去爱的能力了,当她自己独白说“我约会的男孩,有次让我和他一起去巴黎,我对他说,我很乐意去,我太渴望去巴黎了,就像我从未去过一样。”我的心不由一痛,多么可怜,她将自己全部的爱与热忱都送给了一个错误的人,那些原来想起无比甜蜜的回忆,如今都变成了深深留在心中的伤痕,如今,却还得将这些伤都一个人默默承受电影的名字叫 an education, 或许,言下之意讲的就是这样吧,总有一个人,让你学会戴起面具,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这样虽然没法亲密拥抱这世界的美好,但是至少能保护你少受这世界上丑和恶的伤害。

电影后半部分,珍妮终于明白了,生活没有捷径,非得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还是给我留下来了一个疑问,也是我一直有的 一个疑问,读书和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处?这个问题恐怕太过深奥,我决心,还是留待以后解决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