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是谁说的(成长教育专家兰海:教育孩子,只有爱是不够的)

文/兰海

允诺要在2015年写篇东西来回答“如何才能成为像你一样的超级育儿师”,并不是提笔的此时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正是由于这个问题太严肃,所以不得不仔细思量。

首先,我特别想让大家知道,《超级育儿师》是一个有社会价值的节目,我只是担任了这个真人秀的角色。

我很珍惜有这个机会,在过去的三年能够以这个身份进入到公众的视线,应该说我很尊重这个角色,这是一个真人秀的节目,它是我,但它不是我的全部,也不是我的符号。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制片人、导演和我加在一起才能给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能回答的部分是:

“如何成为一个教育者”

很多人强调“爱孩子”是对教育者的要求,但我认为,一腔热血的“爱”不是满足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的唯一要求。

爱,决定了态度,而能力则决定了这样的爱是否能产生实际或者最大的影响。

爱是一种纯粹但是又复杂的情感,我们的热爱可能源自本能的喜欢,可能源自工作带给你的价值满足感,也有可能源自你的自我价值实现中最大的核心需求就是帮助别人成长。

作为教育者,我认为有一种爱是特别需要我们警惕的,那就是“自私的爱”,是你以为你是爱这个工作,实际上你爱的是孩子们对你的言听计从,是他们依附于你而满足你自己的存在感,或者你享受着可以发号施令的炫耀感。

这种“爱”是相当危险的,因为你爱的不是这个职业,而是通过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可以满足你的控制欲。

所以,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分离出这样的爱。

对于能力的提升,我一直以来强调“没有理论研究支撑的实践会遇到瓶颈,没有实践的理论研究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遗憾的是,在教育领域中,两者不全则是一种常态。

十几年前,我在德国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研究个体心理的普遍规律和其在特殊环境中的状态,来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或者是研究围绕某种教育目的,使用何种心理学的方法最有效。

而社会学则是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背景文化发展的系统中理解现状或者研究未来的发展态势。大概通过二十几门专业课的学习和上百本书籍,无法计量的资料阅读来完成。

我记得在刚开始的第一学期,每一周的阅读量大概在1000页上下。记得如此清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要靠数字来满足我的成就动机来激发我的坚持力,因为每一分钟都有熬不下去的念头。

这种情况在两个月之后得到改变。

在回到国内的十三年中,永远保持自己在一线的教育实践,则是特别宝贵的把文字信息变成生动的具体场景。

比如书本上说“敏感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它会让个体在这个阶段对特殊信息产生强化反应,但又提供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这句话上的字每个都认识,但是能理解吗?它反应在个体身上的反应是什么?

还比如“当个体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时,需要被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来帮助它大脑获得转换的机会最终完成转变。”

如果没有实践经历,我们永远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去理解运用每一个理论的真正含义,也无法发展它。

但是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也只能是点到为止的理解。

两者都经历的感受,其实就是一个“原来是这样”的描述,当我体验到文字和真实之间完美契合的瞬间,那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喜悦。

至今我都清晰的记得2003年到2005年,我的每一个周末都要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在上濒,和孩子们在一起,有课程,有咨询。

平时的周一到周五都是在不断的验证、思考、质疑、总结、创造的过程。那是让我所有的知识开始鲜活起来的两年,直到今天,我仍然要求自己每年必须以实际教育者角色的全程参与一个营地活动,因为这是必须要做的内容。

我特别强调教育者应该具备学者气质,也就是:

研究、质疑、充分的好奇心,大胆的假设思考以及谨慎积极的行为。

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让我敬佩的朋友们,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让我不断的相信,在目前如此浮躁和匮乏研究精神的今天,还有人具备这样的学术精神,而他们在不同的行业。

莉莉是一位我就见过几次的朋友,现在在台湾攻读博士,研究的领域是儿童文学。她是典型的文如其人,看她的东西就知道她是一个敢于向任何权威宣战,爱恨分明的人,但是她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却又非常谨慎谦虚;

戴同学是全国著名的建筑师,每次和他聊天总是会跳离建筑本身而言及历史、古诗词和哲学;

蒋勇是我很敬佩的一名大律师,他带领自己的团队把多年的法律案例用数据化的方式整理成集;

姜哥哥刚斩获华北地区十大收益最高的私募基金经理佳名,他则经常出入各种公司考察调研分析;

邱源媛是一名研究清代历史和民国史的学者,社科院的博士也是哈佛的访问学者,最近因为在一起开发给上濒孩子们的课题研究项目而频繁接触,她对于研究的科学性和谨慎态度让我肃然起敬。

他们对于非本专业的好奇心也是学者气质中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在一个整体系统中。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除了教育本身,还需要了解更多领域的知识,只有你有时间有机会,再多也不嫌多,再少也要学。

这些让我尊敬的朋友都很爱自己的事业,他们的热爱更多的体现在对于从事行业的好奇心和谨慎。

这样的爱,就是我说的纯碎的爱。

最后想说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切记不能“自以为是”。

因为我们的工作和人有关,所以必然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情感和个人色彩,这个难以避免,所以更要自知让自己远离。所以情感占主导的分析判断都是危险的,保持客观冷静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如同一把锋利的剑,需要随时警醒。

看到这里,你们还想,或者说,还有勇气成为教育者吗?

我想说,不仅仅是老师,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的坚持。

在每一个游刃有余的背后都有奋不顾身的努力,只有从容不迫才不会辜负你多年的辛苦。

回到最原始的问题:“如何成为超级育儿师?”我想,

爱和能力,缺一不可。

我们每一天都会有很多机会,我们是否能让机会变成现实,不取决于现在,而是之前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积累。

如果没有这个节目,兰海还是兰海,只不过不会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但她还是会在一个叫做上濒教育的机构里,忙忙碌碌做着研究,嘻哈怒笑的和孩子们一起,和同事们一起折腾,和父母们一起折腾,这就是她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就是初心,无论我现在做着什么,都不会忘记当年的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兰海:成长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上濒教育”创始人、首席专家。

她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专业,带领上濒教育团队创立了完整的“成长教育”模式,以私人化“成长顾问”服务支持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在《超级育儿师》节目中担任超级育儿师。

(本文为上濒教育原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兰海说成长有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媒体平台及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