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共青团记忆|周总理叮嘱我“把孩子们教育好”中国青年报2020-07-03 02:47中国青年报2020-07-03 02:47

主播君的话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之一,也是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他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少年儿童教育和少先队工作中。满头银发映衬下,俞明德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夺目。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俞明德依然经常出现在校园或者青少年宫。和孩子们在一起,他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好多”。即使在当前疫情时期,他仍然会经常戴着口罩到学校去,和少先队员们开展“云”主题活动。89岁的俞明德,是浙江省温岭市一位退休教师,他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少年儿童教育和少先队工作中。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之一,也是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他还曾多次作为代表参加全国少代会。回忆起与少先队员们一同走过的日子,俞明德总是精神抖擞,有说不完的话。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生于1931年的俞明德,在18岁那年,成为一名教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0月13日,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也是在那一年,俞明德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当时组织安排我当了少年儿童委员,刚好我从报纸上看到少年儿童队成立的消息,就给团委打报告,申请成立了温岭第一个少年儿童队组织——紫皋乡少年儿童队大队部。”俞明德回忆,也正是这个机会,他成为当地第一位“少年儿童队辅导员”。当时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紧巴,孩子们都没有红领巾。怎么办?俞明德就在附近找来一些红布,撕成小布条,当红领巾。“我又扯了几米白布,剪了很多小方块,用蓝色的墨胶在上面印下孩子们的姓名和年级,用线给他们缝好,别在衣服上。”就这样,他们成了温岭的第一批儿童队员。当上辅导员的俞明德,白天为孩子上课,晚上就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带着大家唱革命歌曲、宣传土整、土改……抗美援朝时,大家都想着为志愿军捐飞机大炮,孩子们能做点什么呢?俞明德发动大家,把各家各户的鸡蛋收集起来卖了换钱,再通过团组织捐给志愿军“买飞机大炮”。别看辅导员带着一群“娃娃兵”,在那个年代,俞明德和这些孩子们没少作贡献。他回忆,当时紫皋往新河一带还是一大片荒地,为了防止特务来搞破坏,乡里会组织人员查路条(当时过路时官方乡镇开出的临时通行证——记者注)。白天大人们值班,到了晚上,俞明德就和孩子们住在附近的关帝庙,扛着从地主家里缴来的标枪、大刀,轮流放哨查路条。1954年1月的一个晚上,让俞明德印象深刻。当时乡土改工作队队长陈明登找他谈话,要他谈谈对共产党的认识。“我迫不及待地把对党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等认识和想要入党的心愿一股脑儿说了出来。”陈队长听完后,笑眯眯地拍拍俞明德的肩膀:“那么你就写张申请报告来,我们再研究研究。”他连夜写好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把入党申请书送去了。“3月18日晚上,在煤油灯前,在土改工作队同志的主持下,我紧握拳头,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喊出‘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从此后,在党的直接教诲下不断进步,逐渐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时隔多年,这一幕,俞明德至今铭记。周总理叮嘱“要把孩子们教育好”1955年,对于俞明德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那一年,他被评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主要还是因为在紫皋组织儿童队的事情,不过那个时候我已经调到城区的方城小学了,当副校长兼大队辅导员。”尽管俞明德一直以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为荣,当年9月30日,俞明德到北京参加大会和国庆大典,还是让他再次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那一天,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并准备和大家留影。“当时,领导人的目光没有朝向我站的地方,有一个代表急中生智:‘小俞,赶快解下红领巾来挥舞。’我照办了,马上,毛主席把脸转了过来……”俞明德讲,事后,许多代表说这是红领巾的功劳。更让俞明德没想到的是,晚上的国宴上,周总理来到他身边,见他胸前戴着红领巾,便问:“你是辅导员代表吗?”“是的。”“你是哪个省的?”“浙江。”“为我们美丽的西湖干杯!”“那是我第一次喝葡萄酒,当时喝的那杯酒是那样醇美。”俞明德更清楚地记得,临走前,周总理还叮嘱他:“你是辅导员,回去以后要把孩子们教育好。”这些年,俞明德先后到过不同的学校任教,他始终牢记周总理的嘱托,走到哪,都不忘干好少先队工作,把孩子们教育好。曾经有一段时间,既担任校长又负责辅导员工作,教育局领导看他肩头的担子有些重,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把辅导员工作放一放。俞明德的选择是,校长可以换人,但是辅导员工作,自己一定要干。后来,一次带着学生到北京参加夏令营,俞明德有机会和邓颖超同桌吃饭,还把周总理的嘱托讲给她听。“当时她听了很高兴,还送给我和同去的一名少先队员林欣两颗桃子……”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点滴俞明德都清晰记得。1989年10月,俞明德在天津市凤凰山庄,参加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0周年活动时,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李源潮曾给他亲笔题词:“一生春播无限情,喜看幼苗已成林。功高人老童心在,夕阳点燃漫天云。”这让他再次感受到很大的鼓舞。2017年12月8日,俞明德给李源潮同志邮寄去一本自己编写的《难忘岁月》画册。2018年1月23日上午,俞明德收到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亲笔来信,信中说:“明德同志:寄来的画册已经收到,您为红领巾事业奉献的一生令人敬佩、我无以相复、还将二十八年前为您写的诗重抄于下:一生春播无限情,喜看幼苗已成林,功高人老童心在,夕阳点燃漫天云。春节将至、祝春节快乐!李源潮二零一八年元月”。多年从事少年儿童工作,俞明德能够切身感受到,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关心少年儿童工作。毛泽东主席始终念念不忘少年儿童的教育与健康,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后来,每个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总的目的就是关心和教育好少年儿童。俞明德印象深刻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更加关心。“每一个阶段、每一次(相关)会议,他都在这方面很重视,不光是内地,还有香港、澳门同胞的孩子,都关心到了。”俞明德还记得,5年以前,他到人民大会堂开会,亲耳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对少年儿童的要求。去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少先队建队70周年时对新时代少先队员提出期许,“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寄语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这些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关心,俞明德始终牢记。他还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重视劳动,全国少先队辅导员都在加强对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沿着总书记指出的方向,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和指引。还有一件让俞明德感动的事是,曾在团浙江省委工作过的沈跃跃,多年来一直通过他关心着少年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即使如今沈跃跃已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依然如此。2018年10月13日晚,俞明德应邀在温岭市青少年宫给少先队员们讲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历史。当晚7点5分,俞明德的手机铃声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亲切的声音,“您是俞老师吗?今天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9年的生日,我特地打电话来祝贺您,也请您向温岭市的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们问好。”短短的几句话,俞明德内心却十分激动。放下电话,他立即把这个好消息传达给在场的全体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这样的关怀已经不止一次。曾在许多个教师节,俞明德收到过沈跃跃的短信、电话、贺卡等不同形式的节日问候。将近20年,沈跃跃的关心为俞明德干好少先队工作增添不少动力。在他看来,不管是党的领导还是团的领导,对他的关心不是对俞明德个人的关心,而是对辅导员队伍的关心,对红领巾事业的关心,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心。“关心我就是关心我们红领巾。”俞明德表示,虽然自己年龄大了,有时候力不从心,但还是要努力,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少先队工作不分年龄早些年间,俞明德刚当上辅导员,到底要怎样开展工作?当时没有人具体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他自己也充满困惑。“不是简单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俞明德始终坚信一点,辅导员工作,就是要围绕热爱共产党的宗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是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部分,这一点,俞明德一直没有忘记。早些年间,他在一所小学任教,那会学校条件比较差,六七个班,两三百个学生,有一排房子还是解放前留下的。窗子都是空的,用毛边纸一糊,背后搭两条交叉线,免得稍微起风纸就呼呼响。“我便跑到教育局要玻璃,他们说:开玩笑,现在这么困难,上哪要玻璃啊。”玻璃没要到,让俞明德略感欣慰的是,好歹要回来一个篮球架,学生们第一次有了像样的体育课。多年过去了,俞明德不改初心,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在辅导员岗位上不断探索。上世纪80年代,俞明德首创温岭少先队特色品牌“海洋生物博物馆”,为少先队特色阵地建设开创了先河。上世纪90年代,他突破中学少先队薄弱环节,浙江省“少年团校”现场会在新河中学召开。1991年10月,俞明德从讲台上退了下来。但他并没有远离孩子们。他先是拿起笔、相机,走到孩子们中间。后来,又扛起摄像机,在75岁时,他学会了上网,还受聘当上了全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做辅导员,必须要终身学习。”俞明德说,学电脑、拍照,是为了让自己跟上时代,“现代化武器要用上”。曾经孙子看他一个个在电脑上敲字太辛苦,想要帮他打,他坚持自己打出来。学会手机上网、有了微信,他经常收到孩子们的信息“俞爷爷,明天我去少年宫您去吗?”“俞爷爷,我们学校搞主题队日活动,您要来参加啊”……每当听到孩子们的呼唤,俞明德总是感觉动力满满。俞明德觉得,只有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才能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触摸到他们的成长脉搏,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少先队员感受到少先队组织的温度。在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的道路上,像俞明德一样一心为孩子们付出,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身于少先队工作的人还有很多。尽管已经记不太清楚和他同一时代的老一辈辅导员们的具体情况,但是俞明德知道,很多人都和他有着同样的想法和希望,都一样在为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尽心尽力。“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全部都贡献给孩子们,家里有什么就给孩子们。”他还记得,有位老师生病了,学校让她休息,她不肯休息,坚持在学校教书、当辅导员做少先队工作。“这些老师离不开自己的岗位。”对此,有着同样心情的俞明德深有体会。“在辅导员岗位上干久了,看不到孩子们就会觉得很孤独。”他说那位老师也是。俞明德坦言,过去辅导员、老师教育孩子们要拥护党、拥护毛主席、拥护党的政策,教育孩子艰苦奋斗,树立远大的理想。怎么拥护党?不是嘴巴上讲讲?他举了个例子,和现在的孩子聊到“家里怎么富裕起来的?”孩子说,“我爸爸会赚钱,我妈妈怎么……”俞明德说,“总感觉少年儿童成长教育中,党的教育现在比以前削弱了。”在讲“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时候,很多老师讲到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就结束了。有个孩子就曾天真地问“俞老师,用鲜血染成的,这个布不会发臭吗?”这让俞明德很担心,他说,“是老师们不懂吗?不是,但是他们不会讲得这么细致。”俞明德觉得,少先队开展活动应该同实际情况结合,而不是照本宣科。比如,组织少先队员到烈士墓前,不是走走过场,而是要开展实际的教育。2015年,俞明德工作室成立,为了让这种“红色情怀”代代相传,工作室为辅导员创造各种培训机会。多年来,工作室既发挥俞明德在少先队辅导工作上的示范、引领、传承作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还使工作室成为老干部发挥作用以及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基地。2017年5月,俞明德工作室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首批少先队名师工作室”荣誉称号。在工作室,俞明德接待过一位70岁左右的老师。他以前当过辅导员,后来眼睛看不见了,还是坚持要给孩子们讲故事。上个学期,这位老师曾在老伴的陪同下到俞明德工作室,讲了红船的故事,还把用纸制作的红船送给了他。在俞明德工作室,老一辈辅导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平日里,这些“五老”辅导员们每人结对一名贫困学生或者留守儿童,他们经常戴着红领巾走进学校,上好开学第一课,讲南湖红船精神、讲大陈岛垦荒精神;走到少先队员们当中,陪孩子们一起读报,通过讲述革命传统故事,教育和引导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但是这些老人们有个原则,他们日常去的,都是贫困学校或者是偏僻乡村的学校。从事少先队工作至今,虽然岁月漫长,但和可亲可爱的少先队员们在一起,俞明德总觉得仿佛是弹指一挥间。“我爱孩子,离不开孩子,就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既是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也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快乐。”多年从事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俞明德感受到,不同时期,辅导员们的工作对象、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在他看来,有一点,即使对于现在的少先队工作,依然行之有效。“必须明确,辅导员首先就是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俞明德表示,不能把自己当老师教育学生,辅导员主要是激发孩子的自主性。他看到,一些年轻的辅导员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为了“图省事儿”,按照自己的模式给少先队员们布置任务,而不是启发式的引导和激发孩子的聪明才智。他觉得,“这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辅导员虽然是学校的老师,但是走到少先队员当中,就是‘红领巾’的朋友”。从他们身上看到未来解放初期,俞明德有次生病,什么饭都吃不下,一位家长送来一种糖霜杨梅,“之前没吃过这种白色的杨梅,感觉很新鲜。”俞明德说他吃完后觉得很好,后来那位家长每年都给他送点这种白色的杨梅。再后来,他到其他学校工作的时候,那名学生每年依然要送杨梅给他。“他说,我爷爷临终前特意嘱托,每年不要忘记给小俞老师送杨梅。”直到前年,送杨梅的人换了好几茬,但是每年杨梅总是如期而至,这让俞明德很是感动。“老百姓很淳朴,他待我们也太好了,我们作为老师,当时也是有什么好吃的会送给学生。”俞明德看来,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就像一家人一样。早些年间,俞明德曾在上海有名的格致中学读了两年书,后来形势所迫不得不辍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写信询问他是否愿意回到学校,得知他已经在当地成为一名教师时,学校甚至告诉他也可以在上海任教。但是俞明德离不开这些孩子们。“我现在已经快90岁了,我的学生有的都80多岁了,他们还会年年来看我,带着他们的儿子、孙子……”说到和学生们的情谊,俞明德满是欣慰。这两年,不少人疑惑,干了大半辈子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还要当什么辅导员?俞明德觉得,做辅导员有一种光荣感,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时候,更是有种自豪感。他还记得,在当时的温岭县第一中心小学当大队辅导员时,有一天,一位农民气呼呼地跑来告诉他,“你们学校有个学生,拿着笤帚疙瘩,在我刚码好的谷子堆上爬上冲下,把谷子堆都趟散了。”俞明德听了跑到校门口一看,有个学生在谷堆上跑上跑下,喊着:“缴枪不杀!”。原来,那位学生“在学解放军冲锋杀敌人呢”。了解了事情原委后,俞明德耐心地告诉他,“解放军是遵守纪律的,是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老百姓的。想当解放军,从现在开始你就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积极锻炼……”让俞明德意外的是,许多年过去了,前几年他参加浙江省少工委举办的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夏令营,在厦门鼓浪屿活动时,在炮艇上,一位年轻军官突然走到他面前,向他敬了个军礼。“俞老师您还认识我吗?我叫陈二际呀!”原来,他就是当年那个想当解放军的顽皮男孩。那一刻,俞明德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的人生价值,感受到少先队教育的伟大意义。一次,俞明德参加一个少先队的大队主题活动,有位学生家长知道了,连夜编织了一条红围巾,交给她的孩子在大会上献给他。这位学生的家长,曾是俞明德的学生,如今,已经是一名高中老师了。当年,她还在上小学时,是学校红领巾读报组的一名组员,当时她和一些孩子都住在杨梅坑村的山顶上。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没有雨具,一下大雨,放学后大家就回不了家。是俞明德和老伴掏钱,买了20多件雨披,每逢下雨,就给孩子们穿上。时隔几十年,这件事早已被俞明德淡忘,当年的学生却始终惦念着老师的这份温暖。意外地收到这条珍贵的红围巾,俞明德说自己当时心里酸溜溜的。“我深深地感到,爱心是可以传递的。辅导员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平平谈谈、普普通通、最平常不过的事情,都可能在孩子们的心底里留下深深的痕迹,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这,不正是彰显了我们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崇高吗?”— End —来源 | 中国青年报记者|杜沂蒙 编辑|陈凤莉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