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成长教育电影播放在线观看(成长教育 电影豆瓣7.7《成长教育》:16岁失足少女的“教育”,成长没有捷径)

前言:

《成长教育》(别名少女失乐园、名媛教育、不良教育),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女性成长的爱情片。该片是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的回忆录改编的,虽在豆瓣的评分只有7.7分,却荣获许多奖项,例如:2009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选择奖和摄影奖,2009年全球最佳女主角提名和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三项提名等。

该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16岁的少女珍妮正在上高中,她成绩优异,人生的每一步都被父母规划好,父母的目标就是要她考进牛津大学。一个雨天,珍妮邂逅成熟男人大卫,对方的幽默风趣和举手投足的气质让她着迷。大卫和朋友不断带珍妮出入高档场所、艺术品拍卖,甚至说服珍妮的父母带她游览梦寐以求的巴黎。灯红酒绿下珍妮迅速陷入恋爱,只可惜事实的真相远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

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整部电影剧情流畅,主角人物清晰,豪不拖沓,还是值得观看。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青春”,或许此时人格还不够独立,精神还不够自由,思想还不够饱满,智商还有待提高,可青春是颗饱满的种子,饱含着千万种可能性,同样允许你犯错,在失足中学会成长。

这部电影很久之前看过一遍,为了写这篇影评,又连刷了两遍,今天我们就以“成长”和“教育”的角度,来漫谈女主珍妮的成长教育之路。

01、【成长】:生活没有捷径,普通的生活只有成长和学习

16岁的珍妮正在上高三,她学习成绩优异,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她能考进牛津大学。对于父亲来说,考入牛津便是迈入上层社会的第一步,处在青春期的珍妮很迷茫,面对父母督促她学好拉丁文以及她并不感兴趣的大提琴时不厌其烦,迫不及待想要摆脱现有的生活。

某个雨天,珍妮在路边等车时,邂逅大叔级别的大卫,他绅士、能言善辩,如同白马王子撞进了16岁少女的初心。“你不知道,遇到你之前我的生活有多无聊”。她觉得和大卫在一起后,生活才是真正的开始。接受大卫的求婚后,她选择休学,放弃了读书,放弃了牛津梦。不料大卫已经结婚,在汽车离去的引擎声中,在大卫妻子的嘲讽言语中,她的尊严最终支离破碎。

廖一梅写道:年轻的时候偏爱年长的男人,觉得同龄的男孩简单无趣,而跟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交往,便觉得自己聪慧、成熟、占有了更多的岁月和经历,向人生伸出了更长的触角,有了更深的理解。长大以后,知道岁月和经历每个人都会有,积年累月,只嫌太多,这才体会到年长男人的心态,当年你以为自己聪慧、成熟,其实他看见的只是年少活力,他们的赞美其实是对生命的谄媚。

直面珍妮的遭遇,我不禁想起高三的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对梦想的追求,以及被现实打击后的沮丧,疯狂想要打破自己的局限,那个年纪的我们,难免会做一些蠢事,这是成长的代价,只有经历过一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才能真正长大。

珍妮去找校长,希望“复读一年,参加考试”,可校长却说,恐怕让你回来读书,你也不会珍惜。直到她来到英语老师的家中,看到屋里摆放的书籍,钢琴,明信片,音乐,珍妮才懂得 ,平凡也有难得可贵的精彩,书籍,音乐才能带给自己价值和尊严。珍妮重新拿起书本,继续自己已经停止但终回正规的生活,直到一天,顺利收到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

她开始有了新的生活,一个真正的男孩,一颗好奇的初心。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成长没有捷径,普通的生活没有拍卖行,没有赛马场,没有音乐会,生活该有的样子,只有学习和成长。

写到这里,我想起这部电影的主题和谈论:女孩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所谓的独立?还是为了嫁得更好?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还不是回到一座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人为何要读书,是为了精神独立,为了得到薪酬更高的工作,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就像一剂麻药,人会不知不觉地依赖这种关系,心也会跟着一点一点地被腐蚀,一段时间后,如果不依赖别人的话,这个人将会变得什么都做不到。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又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又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是会让你感到枯燥,无味,却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捷径。学习让我们有尊严,知识让我们有力量,读书让我们有价值。读书或许不能让人享受到风光无限的生活,但它能带给人无穷的力量,陪你度过无数漫长漆黑的夜晚,度过生命苦涩的河流,跨过彼岸,带着尊严和价值,写下对于生命最终的诠释。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包办妻子,但她的婚姻并不美满,甚至糟糕透顶。15岁情窦初开的张幼仪,开始憧憬婚后的美好爱情,却被徐志摩各种嫌弃,最后离婚。张幼仪虽是包办媳妇,却没有封建思想,不缠足,爱读书。离婚后,她没有自暴自弃,发奋图强,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开始攻读幼儿教育,回国后,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开始在商业大展身手。

张幼仪曾说:伤害与成长——伤害也是成长的一种,既然无法避免,不如付诸一笑。

人生那么长,不要觉得现实生活中,走错一部就不能回头,只要你愿意去做,就有机会重生。例如高考失利考上大专的,你有专升本的机会,依然有研究生、硕士的机会,只要你愿意不畏任何艰难去努力,前进的大门随时为你打开。如果你已步入社会,各种证书,同样可以靠自己努力争取。

纵观《成长教育》中珍妮受到的“教训”:16岁少女的失足,一次青春的蜕变,皆说明原生家庭的【教育】远远不够。

02、【教育】:不单尊重孩子的自由,还得注重女孩的富养

珍妮的父亲很平庸,因此把希望都放在女儿身上,珍妮明明不喜欢大提琴,可父亲认为这个兴趣对申请牛津大学有好处。小女孩没有生活阅历,轻易爱上大卫编织的美梦,经历失足的教训,让她看清成人的滑稽,虚伪,她痛骂父亲鼓励她抛弃人生,因为愚蠢的女孩容易被光鲜年长的男人吸引。

“对不起,我知道我把事情搞砸了,我一辈子都在害怕,我不想让你也害怕,所以我想让你去牛津,然后大卫出现了,他认识著名作家,知道怎么去听古典音乐会......可他不是他说的那个人,他也不是你说的那个人……”父亲端着牛奶、饼干站在门口愧疚地对珍妮说。

看着父亲的后悔,我想起《小欢喜》里的英子。英子也是高中生,平时一向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到了高三,关键时期她叛逆了,她想考南大,父母不同意,最后在与父母的强烈反抗中,留下字条“我就是要远离你们”,企图跳海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离原生家庭的压抑。

老舍曾在《艺术与木匠》中写到:”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作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者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所以说,家长对孩子的爱要健康理智,懂得爱的界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需要自由空间,需要自主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珍妮父母教育的不足,还是间接促成她看到成人的虚伪与背叛的推手,这一点在她指责父母的时候尤为清楚,”小女生被人骗,你们都是大人了,怎么也把我往火坑里推?“她的父母十几年辛辛苦苦培养她考牛津,可有钱人一出现,就立刻忘了所有的道理,把女儿推向他的怀抱。

作为父母,不单只需注重孩子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对女孩的”富养“,让她多开阔眼界,而不是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丢掉自己和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这里说的”富养“是体现在思想精神上,气质高贵,独立自主,见多识广,并不是物质上的富养。

① 富养女孩,就是让女孩从小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而赢得他人的爱护和支持,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左右逢源。

② 富养女孩,就要培养高贵典雅、大家闺秀的风范和气质,让女孩成为品味不凡的知识女性。

③ 富养女孩,就算让女孩多见见世面,让她有机会经历风雨、经历挫折,将她培养成一个处变不惊的淡定女孩。

④ 富养女孩,就是让女孩懂得自我调控情绪,心平气和地对待各种境遇,让女孩成长那个喂性格开朗的乐天派。

很多人说《成长教育》这个结局是败笔,真相败露后一切似乎太顺理成章了。但我却挺喜欢蜕变后的珍妮和她父母,虽不那么完美,但生活的确如此,总会有瑕疵,总是会有待继续【成长教育】。

03、【成长教育】:认清自己、把握住自己心里的那幅画、真正的美就是你的自信

《成长教育》整部电影叙述得波澜不惊,就像发现在身边的故事,是的,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教育的道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初那些吸引你的幽默有趣、高雅圣洁……过了很久,你就会发现,那些东西之所以会吸引你,不过是因为,那些东西一直长在你心里。

但那又怎样,我们不需要通过捷径就能找到自己的美。只需认清自己,把握住自己心里的那幅画,真正的美就是你自己。

① 认清自己,你将看到更美的自己:

16岁的少女珍妮,一开始并不懂得读书的意义,反而认为它枯燥乏味,压抑人性自由。直到她看清成年人的虚伪与善变后,才看清自己,懂得自己的需求,最终战胜自己。

如今社会,节奏快速,人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或为了学业孜孜以求,或为了爱情无法自拔,或为了生活琐事烦躁不安。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像机器一样,每日按部就班,却从未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

也许你在事业上颇有成就,但心头总是袭来一阵阵空虚,感觉自己无所依傍,眼前追求的一切毫无意义。你想到自己很久没回家陪父母吃饭,你看到心爱的篮球已在角落蒙灰,你忍不住感慨:“我是谁?我在干什么?”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一个认清自己的人,你便什么也不会失去。你能对自己明察秋毫,就能感受生活的饱满充实。

认识自己并非一件易事,需像登山者一脚一个脚印跋涉。但在这过程,你将会看到更美丽的自己。

② 把握住心里最美的那幅画:

《成长教育》有个很好的剧本,因此在很多细节上都处理得很用心。珍妮从开始拒绝大卫给的烟到后来以熟练的手势抽烟,她在慢慢融入成年人的世界,她太渴望成为一个成年人。

可生命有时就是一种讽刺,当你以为自己拼命在向前跑的时候,忘了停下来看四周的风景,结果张开眼,跌进一个深渊,四周高墙土壁,漆黑一片,原来自己早已跑偏方向。为了重建天日,你不得不选择自救,读那些枯燥乏味的拉丁文,完成父母的牛津梦,爬出坑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

陈紫说:一个女人,精神物质都独立了,才能爱自己。

很赞同刘嘉玲在《金星秀》说的话,女孩子一定要好好提升自己的价值,不要老想着找一个有钱的人去结婚,这是个非常没有自尊心的想法,会很痛苦的。

③ 真正的美就是你的自信:

《成长教育》结尾的时候,珍妮骑着单车,走到牛津大学校园里,身旁是正在约会的男孩子,那一刻的她,特别美,散发自信的光环。没错,真正的美就来自你的自信。

曾有一位女大学生问董明珠,你觉得对一个女生而言,身家和美貌哪一个更重要?

董明珠答,都不重要。

女生不解,问那什么最重要?

董明珠解释:最重要的是自信。

很多女生以为有了美貌,嫁给有钱的老公,就有了身价,但那些都不是你的实力;甚至不少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最终也是为了嫁大款,选择了捷径。“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这部电影里,我还特别喜欢珍妮的英语老师,没有女人真的嫁不出去,只要你肯放低自己,如果你有能力孤独,这是了不起的自信。所以说,“剩女”从来不是贬义词,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成长教育》整部电影看下来,真实而平静,从少女和母亲的对话,和校长老师的对话,正是属于16岁少女的心声:

和母亲的对话:你日复一日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不想和你过一样的人生。

和老师的对话:就算我上来大学又能如何?毕业后还不是像你一样,教这无聊的课程,批改一堆无聊的作业。

和校长的对话:人生应该是灿烂的,精彩的,不是像现在的校园生活这样刻板,枯燥,压抑人的自由。

我们都有过16岁的青春,会迷茫,会犯错,会哭泣,会后悔,生活最好的样子,就是不忘初心,奋发向前。当你经历了成长教育 ,才能学会生活。

《成年教育》里的珍妮是幸运的,有着欣赏她的老师,有着爱她的父母,虽失足走过弯路,但那就是成长与教育的意义。生活没有捷径,只有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实的生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