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家庭教育进一步科学化(成长成才教育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残疾儿童成长成才)
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家庭作为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较为深远,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异于普通儿童,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上存在先天不足,加之特殊儿童的教育又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因此家长一般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庭教育方面也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残疾儿童家长容易步入的家庭教育误区
1、教育观念上
很多残疾儿童家长把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都归因于残疾,从而过分地强调孩子对自己的依附,难以去认识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更难以给予孩子应有的地位。
在教育观上,部分残疾儿童家长有以下几种错误观念:
教育无用论
家长们过分夸大孩子的缺陷,认为即使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是于事无补,孩子的现状也不可能得到改变。
将学校教育等同于全部教育
家长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任务,并以此来推卸自己教育特殊子女的责任。正是基于此种观念,很多家长在残疾婴幼儿时期,要么只顾及他们的医疗问题,要么消极地等待他们长到入学年龄,将肩上的担子卸给学校。这样不仅忽视了教育残疾儿童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而且还耽误了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
将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仅定位于抚养者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为孩子接受教育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即可。
补充说明:
有些家长因孩子的残疾问题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此失落感下,家长会产生一些错误的亲子观,如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的附庸,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害怕别人知道家有特殊儿童,于是让孩子呆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更难以带他们出去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
2、教育态度上
态度决定成败,在残疾儿童态度上,部分家长会出现以下问题:
耐心不够
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急躁的情绪,不能很好地体谅孩子的真实困难,导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耐烦。
信心不足
他们认为孩子将来很难有出息,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常动摇正确的教育信念。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家有残疾儿童无脸见人,导致孩子也觉得自已是社会的包袱。
过分纵容
家长对残疾孩子的爱心因强烈的内疚、负罪感而偏轨,不能理智地关爱特殊孩子,而是溺爱、百般迁就,甚至是放任。
对学校的态度。部分残疾儿童家长对学校普遍存在着两种参与态度。
盲目尊崇学校、教师权威
家长视教师为权威,认为自己缺乏教育能力,配合不了老师的工作,所以还不如让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在学校教育子女,而自己只承担抚养的责任。
对学校教育不满
家长与教师在共同面对残疾儿童的服务问题时,由于彼此在教育、经验背景、责任及价值观上的不同,极可能在对孩子的服务观点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上会有冲突出现。
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
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残疾儿童成长成才。残疾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随着特殊教育由慈善型向权益型发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益,让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不要因为孩子的缺陷而将他们限制于封闭的家庭环境之内,不要过度保护孩子,一起协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向社会,让他们享有与同龄人相同的一切基本权益。
1、家长要学习专业知识
特殊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学前期教育。
平日里,家长要多学习特殊教育知识,了解相关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的家庭训练。
如对聋哑孩子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和手语训练;对视盲孩子进行早期的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以及盲文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对情绪行为异常儿童进行异常情绪行为的矫正训练等。
要主动学习一些培养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知识,或是与其他家长相互交流教育方法,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
还要与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专业人员能够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帮助特殊儿童父母为儿童制定活动方案。
2、家长要树立信心
首先,家长要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认识到特殊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其次,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家长们要有信心、有耐心,要正视孩子的特殊性,不要急于求成。
可以把要完成的训练目标先分解,然后分阶段完成。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优劣势和潜在能力,并将这些记录下来,以便全面掌握孩子的信息。
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客观看待孩子出现“反复”的问题,尽量不对孩子发火,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不会而打骂孩子,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
3、要实现家庭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家长需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不要让孩子错过学龄前最佳的康复期。
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选择专业教育机构,不能盲目从众,以免耽误孩子的康复进程。
康复训练还要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孩子一旦去适合的学校或幼儿园上学,家长就应该与学校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以及必要的社会活动,多方面、多途径、多角度获取教育孩子的信息和方法。
同时还要发挥专业人员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多向专业机构中的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专家请教,了解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家长还可以在一些专业机构系统学习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
4、带领孩子参与社会生活
拒绝对特殊儿童的“圈养”,家长应带领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孩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和自制能力。
家长应先带孩子在最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人际交往,如所居住的小区,经常去的超市、洗衣店等。切忌不要一下把孩子带到陌生的环境,特殊儿童在陌生环境中往往会感到不适应,他们的情绪可能会不安、暴躁,有的甚至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家长应先在熟悉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社交技巧的培养,包括与照顾者的互动和与陌生人的互动等等。
针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哪种训练项目都只是手段,其目的都是促进特殊儿童的能力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残疾儿童的家长要承受比普通儿童的家长更为巨大的生理压力、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在对残疾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他们较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
残疾儿童家长要走出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使其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