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参考文献(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许雪雅
摘要: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他们的太多心血与爱,当然我们也带给了他们数不清的欢乐。我们进步的同时,父母在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父母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父母?我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每个家庭的教育是不相同的,但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走上正确道路。有些家庭就因为错误的教育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由此可见,家庭的教育是孩子人生中必不可少重要的教育。
关键词: 父母 教育 管理
一场严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一个超长寒假——超2个月,一类独有的防疫方式——居家隔离,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线上学习,估计这个寒假是学生与家长相处最纠结的一段时光了。平时孩子在学校上课时间居多,短暂的相处时光,家长不会对自己家的孩子有过多真实的了解,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把批评挂在嘴上。可是这个寒假网课来了,我听到很多家长崩溃地说,线上学习太不好了,老师看不到,管不了,孩子容易走神,听不懂,学习效率一点都没有,在学校肯定不一样。其实网课就像一块试金石,试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所有学生面对着公平的教育视频,同样的作业,没有所谓的“同学们纪律不好影响我上课”、“黑板反光看不见”、“前面同学太高挡着笔记”等理由,比的就是自律,比的就是习惯,比的就是态度,比的还有家庭教育是否成功!
很多学校都发了一个特殊的通知:“各位班主任,定于开学第一周进行全校第一次月考,请通知各班学生好好复习,并认真上好网课!”网课一结束,学校一聚首,寒假是否努力立刻见分晓。可是我们在指责孩子不认真的同时,是否反思过自己有没有尽到家长应尽的责任了呢?有没有提醒孩子早起准备学习,有没有检查孩子的作业,有没有监督孩子及时拍照上传作业,有没有协助孩子认真订正呢?为此,我跟很多家长沟通过这个话题,大部分家长给我的反馈就是不是不想管,是有心无力,管不了了。万事万物,有因有果。家长现在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一直以来在孩子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担任班主任多年,也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
一、打骂惩罚零容忍型
最近一名初中毕业十几年的人掌掴曾经的初中老师、报复曾经遭受的打骂,很受关注。一方面反应出老师打骂对这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此人经历这么久还耿耿于怀,甚至因此改变了命运。同理,某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用书本拍打了下头部,十分恼火,觉得孩子受到了莫大的伤害。特别强调了自己对孩子一直以来宠爱有加,从不舍得打骂,于是跑到学校质问老师、找到校长“讨回公道”。最后的结局是:校长批评了老师,这位班主任老师以后遇到此学生问题不敢再管教,而是立即电话给家长。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想去学校读书,家长也厌烦了三天两头班主任那里领回孩子。迫不得已只能转学,但是又不能去更远的学校,即便是去其他临近学校,孩子的学校生活也是困难重重。老师也是恨铁不成钢,加上学校班级平均成绩要求比较严格,看到他不认真、反应又迟钝,教训、批评也就存在了。作为家长如何与老师达成同盟共同教育好孩子,是很实际的目标。当然打骂体罚不是对的教育形式,可如果溺爱,也是破坏了孩子在学校的生态圈。自己不舍得打骂、宠爱有加,是父母自己的选择,但要审视一下:是否这样的养育促进了孩子成长。许多家长的“本能之爱”也只能让孩子止步在“衣食无忧、毫发无伤”的水平,谈不上任何的教育。
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管教,家长除了尊重学校教育形式外,也可以基于孩子特点授权给老师何种惩戒适合自己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威严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行动力。当孩子被老师责罚时,重心放在孩子身心伤害上,带来的二次伤害更不能忽视。稍有是非观念的家长还会反思: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也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一直懒散娇宠的孩子是否也该得到教训矫枉过正。成熟有远见的家长不仅自我有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的能力,也有整体思考孩子发展的需要。我们能够承受的痛苦程度,也时常决定了我们认为孩子有无受到伤害的评估。我们可能限于自己能力,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又疑虑干涉其他专业人士的教育,那么我们的孩子耽搁在我们狭隘的爱护中?是不是所有的打骂都变成创伤?事实上不是,因为变成一种情结,总也化解不开,重复体验痛苦情景,演变成命运的色彩,这就是创伤的特点。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创伤也是变得更加强大的资源。眼下也会出现另外一个极端:总是被和风细雨对待的孩子,也更加的敏感脆弱,甚至无法无天。如何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怎样让惩罚也惩戒的作用,而又不沦落为虐待,是教育迫切思考和解决的命题。而现实就是,当家长没有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尊重老师的时候,孩子自然有样学样的,慢慢的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尊师重道,尊师了才会重道,老师讲的道理才听的进去,才更愿意心平气和的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当然老师也应该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把握好尺度,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二、要求老师更加耐心型
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反应比较慢,老师讲的太快,他听不懂跟不上。老师你上课时一定要讲的慢一点,课后再给他多讲几遍。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要求老师耐心的教育自己孩子?老师太暴躁易怒、孩子反应慢脑袋瓜笨、一直以来孩子都是被和颜悦色导致对待承受力差等,这几个可能性最大。某种意义上说,要求教授孩子知识时耐心一点、深入浅出的多讲几遍,就是隐含了一个事实:我家孩子比较笨,必须靠老师更加耐心的多讲慢讲,他才能接受、才能进步!当然,不否认有些孩子属于慢热型、大智若愚类型,需要多一些时间等待。所谓的大器晚成的人比例相当小的,有时出于安慰和鼓励解释孩子学习能力差、耐受力低是“爱因斯坦型”,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孩子长期在和颜悦色中长大,自然对别人“脾气不好”承受力差,如果建议老师耐心一点,倒不如直接表达自己小孩子心理脆弱,可以逐步增大“严格的剂量”达到“严师出高徒”的目的,否则以后出了社会,工作过程中没有哪个领导会愿意牺牲公司利益,无限的给你时间和机会,到那个时候,你更容易被社会淘汰。模糊化的建议本身可能就表现出对自己孩子的认识和了解不清晰。
三、帮助孩子找理由型
记得有一次,刚跟学生传达了学校下发的通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校期间不得随意进出校园,也不得到校门口处玩耍。”结果当天第一节晚自修下课时,就有保安给我打电话,说我班级有8个同学在校门口闹事,骗保安说要帮老师买东西,还嚣张的拿着值班室里的盾牌在校外转悠了一圈,在保安发现他们出去只是为了买零食,批评他们并且不放他们进来的时候,他们竟然想出了去隔壁小店借了一条凳子想从移动门上方跳进学校,我都不知道该说他们是聪明呢还是幼稚呢!他们不是不知道随意进出校门口是错的,是明知道是错的,还故意去做,存在主观上的态度问题,这是对规则的挑衅。我立刻联系了8个人的家长到校处理,让我意外的是,其中有个别家长一来不是先了解事情经过,而是直接帮孩子找理由:“孩子可能是肚子饿了,出去买点吃的而言,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再说保安说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孩子就站在旁边,听到家长这样说,不断的的点头。直到我把监控视频和学校发下来的校门都进出规定翻出来给他们看时,家长才不得不承认,并轻描淡写的批评了孩子几句。同样是这位家长,之前我发现他孩子带手机来学校,希望他一起来处理一下的时候,他来都不想来,直接在微信里给我发了条语音,说手机是他让孩子带的,今天他不在家,让孩子自己拿手机去买午饭吃。我们都知道他只是为了帮孩子而编的一条理由,可我又无可奈何,只能语重心长的跟他说:不要总帮孩子找理由,午饭的问题并不是大到没有手机就没法解决的问题。孩子自己有关系好的同学,他可以先跟他们借。实在借不到,还有任课老师,还有班主任,总能离开手机找到解决办法的。家长如果一遇到问题就帮孩子编理由、找借口,孩子永远意识不到自己是否有错,更别说去改正了,这不是爱他而是害他。
四、亏欠心理无原则照顾型
还记得去年开学第一个晚上,发新书,在其他同学都赶紧写上名字、做预习工作时,我发现其中有一个男生就一直坐着,不但没有动笔在新书上做任何的记号,还不断的在跟周围同学讲话,问他为什么没动笔,他说没有带笔。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带笔,他说他以为发了书就可以回家。我一下子火气就上来了,说他:“你又不是刚来学校,都已经初三了,开学初要发新书,要写上班级名字,要先做预习工作,这个常识你不知道?”他摇头表示忘记了。我很无语,让他先跟同学借一支笔把名字写上,好好看书,不要说话。结果第三天上午他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的语文书丢了。”我说:“你不是写上名字了吗,去教室其他地方找找,或者去其他同学桌上看看,也许被其他同学不小心拿错了。”他回了我一句:“我忘记写名字了!”“忘记写了?前天晚上不是让你跟同学借笔,把班级名字写上吗?这样的话,就算有的时候不小心放在哪里忘记拿了,其他同学如果看到,也可能会送回来给你的!你怎么能忘呢?那前天晚上你到底在干嘛?”他不说话。我让他先去教室再仔细找一找,实在找不到的,就赶紧到上网买一本。跟家长说起此事时,家长说孩子就这毛病,因为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生活的很是艰苦,现在出门做生意挣了点钱,就想着在外几年,没有照顾好孩子,对孩子有亏欠心理,觉得做什么都不能苦了孩子,生活琐事事无巨细,全部大包大揽,结果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凡事都有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自己不去思考,等到家里发现这个问题时,发现孩子已经不太容易改正了。
五、强调孩子需要戴高帽型
之前一次考试,班里一个原本在年级段排名前150的同学退到了300名之外。开家长会的时候跟他家长沟通了最近他的一些表现:上课总是眯着眼睛想睡觉,有没有可能晚上在偷看手机或者小说。另外做作业也不认真,大多是在应付了事,甚至有好几次是把同学作业直接拿过来抄,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希望他家长能够与他好好的沟通一下,并留意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没想到家长直接否认了孩子在家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而是直接做我的思想工作:“我家孩子不喜欢批评,你越批评他越叛逆。你要是多表扬他,多给他戴戴高帽,他很可能对学习会更有兴趣一点,会更努力一点。”我个人认为,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肯定是有好处且是必要的,可如果家长把这种方式作为一株救命稻草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则是不可取的。孩子以后总会长大,总要出去找工作,总会在干活的时候遇到各种情况,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家长总不可能总把孩子护在身后,跑去跟领导说我家孩子不能批评,他喜欢戴高帽。领导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位员工呢?实在着急了,很可能还会让你直接走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六、不分轻重给予自由型
记得有一次,学生处给我打电话,说发现我班级有一个同学在厕所抽烟,我立即跟他家长联系,才发现他居然是一个人在外面租房子住的,家长给了他一部手机,定期把生活费转给他。我觉得家长的心真大,这样的一个处理方式,别说自觉性很差的人读书会受到影响,就连自觉性还行的人在长期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很有可能受不了手机和小说的诱惑,看到半夜不睡觉,第二天上课没精神;也很有可能受不了其他同学的诱导,染上了烟瘾,如果家长在家,也许能从衣服上的烟味及早发现,及早改正。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一点都没有觉得这种安排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孩子自己会长大的,就算现在不懂事,等以后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事了,家长应该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放手让他自己成长!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他们才是孩子的引路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管怎样,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离开了家长和老师一起的努力引导,他往任何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为了避免以后后悔,适当的监督管理批评处罚都应该是跟爱同步给予孩子的。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在家中,应该大多数孩子都听到过父母对自己说:“我做这些是为了你好”或“我这么说是为了你好”诸如此类的话语。开始孩子们还会感动,爸妈这么做是为了我,我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久而久之,机动性过强反而会让人觉得厌恶。心理学上谈到情感分化程度,就特别重视情绪与具体情景、事件的匹配。如果家长局限于只用“春风化雨”来感化、教育孩子,似乎修炼自我、苦练内功就能触类旁通,但是也借此约束了孩子的人生体验深度与广度。况且,也给学校老师设置了障碍,因为长期的“如沐春风”已经受不了社会的冷风冰雨,进而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成未来承受力的上限,终究欠下的债会连本带利偿还。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本身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陶沙等.3一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第3期.
2.陈卫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少年儿童研究.2002.第1期.
3.涂晓慧.影响城市未成年人学习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李晓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宋涛.家庭因素对城市初中生学习的影响.对武汉市526名初中生的调查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编.中国家庭研究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7. 谭承红.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相关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7.第25期. 8.转梁建鸿.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 年第 7 期.
9.蔡汀,王义高,祖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0.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敎育论集,敎育科学出版社,1980.
11.丘吉尔.学习糟糕的名人教师博览, 1995.
12.孙兴春.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当代青年研究.1999.第6期.
1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张世贤.学生评价价值判断基本模式研究综述,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
15.行知.生活即教育. http://www.jyqz.net/cache/article/4992.html.
16.方明.陶行知名篇精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17.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第3版.
18.林崇德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沈阳出版社.1990.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德日新 博学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