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育人怎么理解这个词语(成长教育集团《育人遇自己》:大山里的教育接力和双向成长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9-17 22:19)

北京晚报 | 作者 王帆扎根乡村教育的双向成长《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 张述 著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 大有书局近日,“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之一、《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育人遇自己》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扎根乡村教育的双向成长纪实。中国新闻社原记者张述历时七年走访云南、广东、广西、甘肃等地,经过长期、多次访谈,写下了一段段支教青年奋斗在基层的故事。书中有剑桥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云南村小教英语的Miss Luo;从教孩子们识谱到组建乡村乐团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文学殿堂创作诗歌的刘老师;用三万天观察昆虫带着学生做科学实验并成功荣获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的潘珂老师;在创客教室开启STEM 课程的“种子教师们”;累计行程164公里前往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家访”的范雪飘老师;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刘璐……他们为乡村教育带去积极影响和改变的同时,收获自身的成长。《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既是对乡村教育者的致敬,对当代敢担当、有作为的中国青年的致敬,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群体关注教育事业、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使得乡村教育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从解决“有学上”到“上好学”;从配齐桌椅板凳等基础设施的艰难,到有自由奔跑的绿茵场,窗明几净的音乐室、画室,丰富多彩的摄影器材等软件配套设施;从师资力量短缺,到拥有诗歌、戏剧、编程代码、生物科技、潮流运动等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课程……这些不远万里奔赴支教一线的老师们带给乡村孩子思维格局的转变,承载着无数人追求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坚持和决心。那些曾经羞涩、迷茫的孩子,在他们的陪伴下,变得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作者张述说:“理想中的教育正是这样一个帮助每个人找到自我的过程,支教老师带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关爱与梦想,以及对于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渴望。写作过程中,我采访过一些支教老师教过的学生,听他们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与老师相处的点滴,自己也仿佛在重温青葱岁月。他们如今已成年,无论是否考上高中乃至大学,都有着各自的人生追求,许多人也始终和当年的老师保持着联系,有的学生选择回来建设家乡,有的同样选择成为老师,‘要做老师这样的人’是他们共同的想法。学生受老师的影响,老师对学生的牵挂,都有可能持续他们的整个人生。”育人,也遇见更好的自己。《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随书附赠乡村小诗人手绘诗卡,让读者近距离感受乡村孩子们的诗意眼光。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