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凌志军生前视频(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凌志军的《成长》书摘)

我是从“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中,知道《成长》这本书的。本书原名《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现用名《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者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

这本以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众大佬的成长故事为依托,探讨了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不完全统计,书中涉及到人物有:李开复,张亚勤(2019年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沈向洋(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美国工程院院士),张宏江(原金山集团CEO),周明(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吴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张黔(女,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王坚(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等。

2018年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认认真真读了一遍,在笔记本上摘抄了书中较为精彩的部分,今天算是把笔记本上的东西转移到网络上来。

《成长》书摘

1.以下为周明的话

我原来一直是没有自信心的,但是这件事给了我自信。就是从那天起,我知道什么事只要我肯干,就一定可以干好。我发现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六个字:不要小看自己。那一瞬间,值得我一辈子记忆。我知道我的生活完全不同了。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魅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你能学会你想学会的任何东西,这不是你能不能学会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学的问题。如果你对自己手里的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你就会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尤其当你是普通人的时候。

我是那种特别努力、而且持之以恒的人。我做什么事情都会特别玩命地去干。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不太有把握,但我知道只要我坚持,就能得到我想要的。

2.以下为张亚勤的话

人最大的差别不在于聪明不聪明,而在于怎样使用自己的聪明。

聪明人有很多,聪明也有很多种。有些人的聪明呢,是很能显示出来的那种。有的人是大智若愚。有些人的聪明很缓慢,但在某些方面可能钻得很深。有些人反应很快,但不能到达很深的程度。有一种聪明很有扩张性,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种聪明,就好像酒一样,是靠时间去慢慢品味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是感觉强烈。还有人的聪明就是小聪明了,时间一长,你就觉得淡而无味。在我遇到的所有人里面,也包括我自己,我没有觉得哪个人的聪明超过别人很多很多,没有碰到过一个聪明得像神一样的人。大家其实都是不同方式的聪明。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你自己就是聪明人。

3.以下为沈向洋的话

人这一辈子总是想证明一点什么。证明什么呢?有时候你自己也不是真的很清楚。在那之前,我特别在意的是“考试第一名”,要在每一次竞争中打败所有人。小时候在乡下,就是打败乡下人,后来到了城里,就是打败城里人。但是有了那次经历,我忽然意识到原来的想法错了。打败别人,得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学会尊重你自己,能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一个十足自信心的人,也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我一生都很感激我的这位老师和这位同学。什么叫良师益友?这就是良师益友。他们两个人,一个让我认识到我的价值,一个让我证明了我的价值。明白了自己的价值,你的自信心就不会被恐惧打倒。

有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对比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就会发现有些人比你更聪明,更杰出,那不是因为他们得天独厚,事实上你和他们一样好。如果你今天的处境和他们不一样,只是因为你的精神状态和他们不一样。在同样一件事情面前,你的想法和反应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比你更加自信,更有勇气,仅仅是这一点,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以及完全不同的成长之路。

5.以下为刘策的话

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做解析几何,做题的过程我感觉很像画一幅画。很多人做习题,做着做着就忘了他本来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满脑子陷在具体的步骤里,就是做一步是一步的感觉,有时候做着做着就解出来了,但是并不是自己自觉地在往那个方向走。画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两者都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中间的过程都存在很多诱惑,你要绕开它。做数学题的时候,你纠缠在里面,就不可能在短时间把它做出来;画画的时候你拘泥于细节,就会忽略了整体。我的绘画老师告诉我,画画不是为了画的像,而是要明白自己画画的目的,什么是你要画的,什么是不能画的。所以我觉得我是在同时培养两种能力:大师的能力和工兵的能力。

绘画培养了我一些精神。它激发你去思考很多问题,怎么能画得更好,什么地方是重要的,什么地方是次要的,这是你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一张大幅画可能要花好几个星期才能完成,课堂上的教育,很少有机会让你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情。这也培养了我自己做事情一定要做完,要懂得分配精力,要自己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乐在其中。

6.以下为张宏江的话

如果你学到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能不能把一个现实问题融汇到这个模型里来?这是中国学生所缺乏的,这是西方人的长处。我看到美国的很多学生对数学有很好的理解力。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有些人也能把问题拿过来,但如果解不出来或解得不太好,他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数学真正好的人,是可以把问题解出来的,如果解得不好,他可以把失败的状态分析得非常漂亮。差一等的人就没有这种能力。他只是把数学作为一种简单的推理,一个正确的答案。实际上,数学的要求更高,它不仅是推理,也不仅是答案,而是一种悟性。

培养好的悟性,是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的,就像你要做出好的研究成果也要有宽松环境一样。本来教育就是教学生去悟东西的,但是孩子们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很难做到。虽然有些学校很好,老师兢兢业业把很多东西讲解得非常精辟,但是他们总是拿习题、试卷、分数之类的东西把学生包围起来。学生拼命去挣高分,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久而久之吗,也就没有了思考的习惯。他们得到了高分,却失去了思考能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