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是什么企业(教育人成长的故事汇川入海,“90后”班主任引导Z世代从“我”走向“我们”)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60名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同台竞技,上海参赛班主任勇创佳绩,共摘得11个特等奖,22个一等奖,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让我们一起走近沪上部分特等奖班主任,展现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智慧。今天,我们来到曹杨中学田秦秦潜心育人的班主任世界,去聆听那些充满温情与智慧的故事。
“情景模拟特等奖、带班育人方略一等奖、主题班会一等奖、育人故事一等奖,综合二等奖……”在此次特等奖名单中,来自普陀区曹杨中学的 “90 后”田秦秦是最年轻的一位,却有着 7 年的班主任从教经验。她究竟有什么秘诀,能够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斩获如此多的奖项?这些都吸引我们走近田老师,听她娓娓讲述如何引导 z 世代学生从网络走向现实、从个人“小我”走向集体“大我”的见解和思考。
回望教育初心
帮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初见田老师,她长发披肩,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在课堂上,她是一位温和健谈的女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条理清晰。下课后,她又化身为学生们的知心大姐姐,与他们打成一片,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田老师说,自幼时起,她便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高中期间,她曾在特殊教育学校担任志愿者,给予自闭症儿童关爱。这段经历让她深刻地认识到,帮助他人才能真正守护幸福,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初心。2016年同济大学毕业后,她如愿以偿从大学校园回归高中校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入职7年来,田老师一直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她看来,高中班集体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因此,她以“帮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人”为育人目标,以“从‘我’走向‘我们’”为育人理念,注重在学生个体和班级之间建立情感纽带,并向外延伸,将家庭和社会等元素融入其中,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注重联结、和谐共生的“汇川班”。
此外,田老师注重以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宣讲、文明素养引导、博物馆志愿导览、爱心暑托等活动,鼓励家长以志愿者、旁听者、参与者、策划者等不同角色参与其中,不定期开展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打破“象牙塔”限制。
她还通过心贴心的交流陪伴,避免学生因情绪困扰而产生身心问题,疏导化解心理困扰,提升社会适应力。“最让我引以为傲的,是师生曾经历过的亲密无间的精神联结,不仅哺育了学生,也滋养了我,组成了我们共同的生命伊甸园。”田老师说。
在建班育人过程中,田老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家校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这些理念和目标的指引下,她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了整个高中阶段班集体建设的序列化方略。
积极创设“第三空间”
引导z世代由网络走向现实
经过调查,田秦秦注意到,对于“z 世代”学生而言,互联网和数码产品仿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部分人群大多重网络人际交流、轻现实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意识强、集体向心力弱,家长普遍担忧孩子社会融入能力等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对网络世界的依赖,培养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参与能力,让“百川”真正流入“现实之海”,这不仅是田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众多班主任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为积极引导学生由网络向现实迁移,田老师打造了一项特色举措——创设班级“第三空间”:它不同于“处处受制于家庭与学校”的“第一空间”,又能为学生提供“第二空间”网络的“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功能,帮助学生适应现实世界,建立与班级的联结。
在“第三空间”创设过程中,田老师采用了前期无门槛、逐步有要求的创设方式。首先,将互联网“公告墙”“投稿bot”“树洞”化为现实生活中的班级“分享墙”“知否”问答板,学生可以发布学习小组、创新团队等信息,也可以分享日常。通过这样创新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行为规范。
随后,田老师通过问答板,组织岗位体验、双螺旋班会课、特色评比表彰等各种活动,如以“小组篮球赛”等激发学生参与意愿,以“热点话题沙龙”“偶像推介会”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以“公益暴走”“环保登山”等培养对自我社会价值的认知。
活动中期起,学生需要通过日常自我时间管理、手机管理等行为规范的落实,将碎片化时间收集,以获取参与“第三空间”活动的机会。这也培养了学生长远规划能力与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历经两年半时间,“汇川班”的每位学生均能主动积极投入班集体建设中,凝成“团结共进,勤学善思,个性飞扬”的班级风气。班级先后获得“学校寒假实践活动优秀集体”“校运动会最佳精神面貌奖”“校文明优秀班集体”等称号。高二起,班级学生再未出现智能电子设备管理问题。
家校社协同组合
让学生从“我”走向“我们”
“在高中阶段,不少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具体表现为不愿意承担班级职务和劳动,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只关注个人成长。”在田秦秦看来,为班级服务本质上与为社会服务是一脉相承的——承担班级事务,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个人成长,为未来做好准备。
曾经,田老师通过家校社协同的引导,让不愿融入集体、参与班级事务的学生小云(化名),逐渐迈出从“我”走向“我们”的一步步,变成了积极与同学结交,愿意主动分担集体责任、社会责任的学生。
那是在开学不久,小云总在值日当天偷偷溜走的情况,很快被田老师得知。问其缘由,小云表示不愿意值日:“即使我不做,其他同学也会打扫。”听到这里,田老师不由得问他,“你是一边享受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方面又在逃避自己的责任义务吗?”小云脸上竟然露出了一种“老师你懂我”的表情,大声地说:“没错,我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
把服务集体、帮助他人放在自我利益获得上,这种价值观会和家庭有关吗?田老师试着和小云家长沟通,小云妈妈这样“传递经验”:“我们家小孩吃软不吃硬,你夸他,他才有动力。”家长的反馈透露了些许端倪,也为田老师敲响了警钟——让孩子被看见、被表扬,就能转变成利己主义吗?
抛弃“老”办法,寻求“新”途径,田老师试着从同伴关系入手。小云不屑与其他同学交往,却对小风大加赞赏、引为好友。于是,借着学生自行选择劳动岗位的契机,田老师将小云和小风编为一组。当小云不能高效完成劳动时,小风不可避免地帮他分担——出于“兄弟情谊”,小云是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某天放学,田老师问正认真扫地的小云,这算不算“利风”?小云依旧坚持“利己”不动摇,只不过小风是“自己人”,也算是利益共同体。
田老师再次感受到转变的契机,假如小云与班级同学、集体乃至社会都建立了密切的情感联结,将他们都视作“自己人”,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境呢?
于是,田老师想尽种种策略,帮助小云扩大“风云”共同体:班级活动主题“nba 篮球明星介绍”,需要一个擅长做 ppt 的队友,小雨加入其中;四人组队才能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小风邀请擅长物理的小星共同合作;学习共同体内欠缺一个“文科脑子”,小雨拉来了好友小月帮忙;逻辑课随机抽签分组辩论,小云意外遇上了小阳……田老师利用大数据个性化匹配,为小云定制了无数次“偶然”。在一次次“偶然”的作用下,小云的人际联结越来越广。一学期过去了,在筹备迎新班会“互写印象”一环时,小云竟主动要求多写几个同学,因为都是“自己人”。
在帮助小云创造“偶然”的时候,田老师也没有忽视家庭教育的“必然”。在田老师的努力下,小云家长逐渐明白,正向激励教育的核心在于建立情感联结、相互帮助带来的满足感与获得感。家长不再说“哇,你真厉害”,而是说“谢谢亲爱的,你帮了我大忙”。
同时,田老师还鼓励学生走出“家校两点一线”,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建立与社会的关联。学生们组队访谈了快递员、外卖员等身边的奋斗者,调研不同地区养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来到酒店担任“一日前台”,走进公司见证一辆汽车的诞生……
“家校社协同组合招”是否起效了呢?在小云发的一条邻里互助的朋友圈中,田老师惊喜地发现,有“风雨星月阳”等七十余人纷纷点赞,不知不觉中,小云竟有了这么多好友。田老师满怀欣慰,小云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和班级的其他云朵融为一体。
从事班主任工作7年以来,田秦秦以“从‘我’走向‘我们’”为育人理念,形成联结育人的教育特色,曾获区第五届班主任育德能力评优与竞赛一等奖,普陀区“十佳”中青年班主任称号。她带领的历届班集体均获评区先进文明班集体,所带班学生在高中阶段踊跃参与德智体美劳各领域团体类活动,屡获佳绩。
突破难点
精准保障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的核心队伍。面对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班主任首当其冲,需要率先承担起责任。”曹杨中学书记杨琳表示,在新时代,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曹杨中学通过价值引领、支持和保障等方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据介绍,曹杨中学以“环境教育”为特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与其息息相关的人的心理环境”为范围的“大环境”育人价值导向。
在价值引领上,学校通过“赤子薪传”工程,传承和发扬学校“含德之厚•报国之诚”的赤子文化,倡导“责任担当”的办学理念,增强班主任群体的价值认同。在支持体系中,学校提供多种渠道,发展包括老教师、管理层、外来专家等群体,为班主任班级管理、课程研发、心理咨询等提供精准支持,挖掘教师潜能,助推“环境素养培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在组织评价保障方面,专业发展、绩效分配等,学校向班主任进行倾斜,提供实实在在的组织保障。
“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尽管学校一直千方百计不断探索更好的办法来支持班主任,但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杨琳坦言,学校的班主任队伍相对年轻,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使个人成长与价值认同相匹配,达到这一目标是学校努力的方向,而田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颜惠芳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陈佟
上观号作者:教师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