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父母教育观不一致(和教育 成长超市我在管,你在惯:父母教育观念不统一,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

今天同事聚餐,其中一个同事霞霞的女儿刚走,她就一脸迷茫的说:“我女儿现在一年级,她学会偷钱了,还撒谎说是在路边捡到的钱,因为这事,我都不知道跟我老公吵过多少回了。”

“你女儿偷钱,你跟你老公吵什么?”一个同事接着问。霞霞说:“哎,你们是不知道,我在教育我女儿的时候,我老公就一直在旁边说别逼问孩子了,没必要。我女儿见她爸爸护着自己,所以每回我在教育孩子时,她都会大哭,然后赶紧去找她爸爸,或者我在苦口婆心跟她沟通时,她却漫不经心的。”

比起孩子偷钱,更让霞霞气愤的是孩子她爸爸一直在旁边干扰她跟孩子沟通,孩子她爸一直在给她“拆台”,所以导致孩子根本没法沟通,一沟通就逃避。

夫妻之间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一个认为:既然偷了东西就一定要问清楚,并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这次没有解决,那么就会有第二次;另一个认为:这只是孩子成长当中的一种表现,没必要小题大做,更没必要为此教育孩子,孩子答应下次不偷就行了。久而久之,心理上便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手表定律”。

什么是“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就是:当一个人只带一块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但当他带着两块或更多的手表时,却难以确定准确的时间,同时也失去了对准确时间把握的信心。

“手表定律”启示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和价值取向。应用到家庭教育中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要一致。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能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因为这会使孩子茫然失措,甚至他的思维模式也会陷入混乱的境地。

韩非子说过:“夫妻持政,子无适从。”说的就是父母教育子女观点不一致,孩子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将无所适从,陷于矛盾和痛苦中。那当教育孩子时出现“不一样的两块表”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01.造就“双重人格”的孩子

家长教育专家乐善耀以他几十年来的研究心得告诉我们:父母教育不一致对孩子造成的最严重、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

有次在超市碰见闺蜜和她老公带着孩子一起逛超市,恰好一起走到零食区域,她家孩子要求买零食,妈妈这时拒绝了孩子,站在一旁的爸爸说:“没事,今天好不容易出来逛逛,买点零食吧!”孩子得到了爸爸的支持后,他的要求更强烈了,不达目的就不罢休。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跟母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父母对‘可以’、‘不可以’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就会令孩子产生动摇。也就是说,夫妻之间只要有一方支持我吃零食,那么孩子都会动摇,更希望得到零食。

而还有一些家庭中,夫妻俩有一方“唱白脸”,另一方“唱黑脸”;一个一味地迁就孩子,另一个严厉打击孩子。而孩子天生就知道趋利避害,他会倾向对他有利的一方,这样的教育方式严重的会造成孩子双重人格,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02.容易让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年幼时期,由于心智也不成熟,没有很好的是非观,他需要他人的帮助来分辨是非,而孩子是非观的建立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的,如果夫妻意见不统一,那么孩子都会不知所措,对孩子是非观的建立不利的。

就拿闺蜜的孩子要买零食来说,闺蜜是要求孩子不能吃零食,吃零食有害身体,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食量。但是闺蜜的老公却有不一样的观念,觉得吃一点没关系,况且很少吃。而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父母产生分歧时,他往往就会认为胜利的一方就是正确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父母长期观念不一致,就会导致孩子的是非观模糊,甚至会颠倒是非。

所以夫妻之间应该统一明确的观念,这样才更有利于建立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03.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17.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家长9.24%的比例,从调查比例可以看出,父母观念、态度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多么重要。

在家庭教育节目《育儿大作战》中,张明赫的父母教育观念就是天壤之别,张明赫的爸爸希望男孩要有阳刚之气,所以面对妻子教孩子煮菜,让孩子在厨房帮忙极力反对,他认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很娘。而张明赫的妈妈却认为帮忙煮菜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何况孩子也非常喜欢,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就好。

因为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妈妈教孩子做针线活时,爸爸就会跑过来干涉,对妈妈的这种做法表示不认同;而爸爸在有意的强制孩子做一些体现男孩阳刚之气的事,比如:让孩子喝酒、让孩子在充气城堡里倒着滑下来、让孩子玩蹦极等行为时,妈妈也会在旁边反对,并帮孩子解围,让孩子不要听爸爸的。

他们教育孩子时,互相“拆台”,让孩子在中间无所适从。张明赫的妈妈表示:孩子现在越来越胆小,凡事都没有主见,不敢自己拿主意,而且现在特别黏她。

如果夫妻长期因为教育观念不一致而争吵,孩子是能够感知到的,所以孩子会小心翼翼的做事,学会了察言观色,生怕自己做错事而引发争吵。孩子压抑自己,慢慢地就会胆小、内向、没有主见等心理问题出现。

有专家指出:“父母之间在教育手段上的意见分歧,会促使孩子产生不法行为。”而夫妻之间教育观念不一样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夫妻各自的原生家庭不同、学历、经验都不同,当然对孩子的看法就不同。在教育孩子时“不同的两块表”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处理?

01.权衡利弊,制定一套双方都认同的教育原则

父母无原则的爱,就是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双方一定要有原则,当然这个原则必须夫妻双方是一致的,切不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一个让孩子往左,一个让孩子往右,这点应采儿陈小春夫妻俩就做的非常好。

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参加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5》,在节目中,陈小春气愤的让Jasper快点走,Jasper感受到了爸爸的情绪,并表示“我知道”。但陈小春依然很暴躁,于是Jasper拿起手中的扩音器对着陈小春说:“可以不生气吗?”陈小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儿子道歉。

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性格暴躁的陈小春会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儿子?在一次育儿分享会上,应采儿道出了秘诀,她说:“她是一个严母,她会定很多规矩,在孩子哭闹要达到什么目的的时候,她绝对不会妥协,就让他一个人哭闹,没有观众时谁还会哭啊。她也告诉老公不要心软,不能破坏规矩。”

因为夫妻俩会相互协商教育观念,保持一致,该表扬表扬,该惩罚惩罚,该冷处理冷处理。所以在对待孩子无理取闹时,夫妻俩都不会妥协,孩子就会明白,我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以后孩子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夫妻之间应该互相交流达成一致,这样才能面对孩子问题时“百战百胜”。

02.父母双方在孩子面前出现教育分歧时,最好“模糊处理”再沟通。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夫妻之间意见不一样,很多夫妻都会选择在孩子面前争个输赢,其实这样做对孩子有害无利。

知乎心理学话题高赞答主左飞认为: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父母的教育地位就会一齐下降,很可能最终会导致孩子谁的教育方法都不会听,这就产生了教育空白。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能互相“拆台”,指责对方,我们应该“模糊处理”再沟通。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3岁的米娅因为入园分离焦虑,所以情绪非常不稳定,站在一旁的爸爸詹姆斯一直鼓励孩子要独立,虽然马雅舒非常不赞同,但是并没有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而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诉丈夫,他应该安慰下米娅,抱抱她。

等孩子上幼儿园后,马雅舒才跟丈夫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先要“模糊处理”再沟通,这样既不伤害孩子,也不会伤害到夫妻感情。

夫妻之间沟通时可以用“三明治”沟通法:

第一层肯定对方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第二层提出你自己的担忧:这样做可能对孩子会有什么“副作用”,今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教育问题;第三层再提你的建议,或给对方主动权:说出自己的想法,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或者让对方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法。

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仅可以运用到夫妻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可以运用到亲子之间、婆媳之间。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我们第一时间应该想到的是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情绪稳定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商量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化矛盾为玉帛,化不一为同归。

03.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曾对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做了“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家”的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却很关注自己家庭的精神生活。

孩子们最喜欢的家有5种,而排在首位的是:和谐、团结、友爱的家。孩子们喜欢爸爸妈妈恩恩爱爱,不吵架、不斗嘴,全家和睦相处的场景,所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正如家庭心理治疗师弗兰·沃费什所说:“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判或指责对方,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在孩子眼中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爱护、互相团结的。”

当夫妻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时,即使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分歧,也会把问题的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与预防上面,不会把时间放在没有意义的争吵上,也不会用语言或者是肢体去伤害自己的另一半。

只有夫妻之间“统一战线”才是处理孩子问题最正确的方式,父母的教育效应不应该是相互抵消,而是团结一致,教育孩子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让教育效果1+1>2。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