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深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成长教育教案信息化教学成果展 | 走进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③)

信息化教学成果展

走进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③

2021年5月

宝安区被确定为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

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宝安区各实验校

在教育信息化“双区”

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快和小编一起走进

第三期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

体验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成果

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巧用信息技术强课提质,提升区域师生智能素养

2021年10月,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两年多来,新中实验立足智慧校园建设,基于深圳云端学校,在致力双线融合、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为进一步凝炼实验成果,推广实验成效,在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的统筹规划下,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承办了2023年第四期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

在课例展示环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刘晓老师、李政锐老师同时和七(11)班、七(12)班的同学们,在云端教室向与会专家、老师展示《轴对称的性质应用——“将军饮马”问题(2)》教学课例。刘老师作为主讲教师,通过云端教学平台同时面向七(11)、七(12)班开展主题教学,李老师作为七(12)班辅助教师,及时解答同学提出的疑惑。

课堂将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展示学校利用人工智能云端AI超脑人脸识别与“作业诊断”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实现精准教学、智慧教学方面所做的探索与成效。

课后,刘晓老师基于教学全过程,分别从教学背景、教学现状、教学设计、课后分析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介绍展示课的设计思路,着重分享了云端课堂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及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的答题反馈数据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刘晓老师提到,课前她与李老师就如何上好本节云端课堂开展了深入探讨,首先需要通过“作业诊断”平台,掌握同学们的预习状况;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在课中对存在难点的知识着重讲解、辅导;课后再次利用“作业诊断”平台反馈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了解同学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大数据的采集与应用,对课堂教学的精准性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宝安区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赵志艳老师对本节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学校展示的课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白板展示动画启发学生,到利用“作业诊断”数据进行学情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助力学生的多元与长远发展。

在经验分享环节,学校姜薇副校长以《双线融合、多师协同的云端智慧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为主题,从项目背景、项目简介、项目阶段性进展和项目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探索双线融合、多师协同的教育教学实践。(下图原创版权归新中实验学校所有。)

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基于云端课堂、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学生科创素养、智慧校园环境四个方面的优势,在云端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实现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借助云端AI超脑和大数据形成学生个性化课堂画像,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评学完成知识的点疑、点难、点优,形成师生成长共同体,促进双线融合发展。

专家指导环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石义琦副院长对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指导。他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学科素养的落实,强调在课堂中引入新的生活场景,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课堂结束时课程也应回归到情景中,从而形成知识闭环。学校的展示课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和要求。同时,石院长也建议,教师可以在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方面做更多探索,如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等,从而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师生更多层面成长的实验目标。

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成果,体现了人机协同的云端智慧教育模式,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学校在师生互动和多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种集体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协同发展。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将在后续的实践中进一步拓展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不断推进工作进展,扩大模式的影响力,树立特色品牌,全面打造更为优质的教育生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共乐小学“345”教学模式----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

共乐小学自2021年被确定为深圳市首批100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后,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构建了“基于动态最近发展区的‘345’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凝炼实验成果,推广实验成效,共乐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2023年第四期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面向全市展示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课例展示环节,共乐小学林奕新老师展示了《分一分(一)》的信息融合教学课例。该课按照“基于动态最近发展区理念的‘345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林老师首先以分苹果为情景导入,引出分数的原型,学生则通过对分数的多元表达,初步构建分数的概念;接着,学生进一步应用、深化分数概念,自行创造几分之几,延伸对分数的认识;最后,林老师通过智慧纸笔系统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林老师随后进行教学反思:本课是分数的起始课,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学会感悟一个物体或者图形作为一个整体的分数认识,把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了达成学习目标,本节课以任务驱动,通过画、涂、折等活动让学生感悟分数的意义。本课是一节分享式课例,教师通过人人通空间功能现场展现学生作品以及学生动手演示的过程,同时通过智慧笔工具,即时生成课堂数据,了解学生学情,做到精准帮学和助学。

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高雅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指出,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指向人的发展,无论哪个学科都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教学改革要坚持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本课很好地体现了儿童立场:其一,课前林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了相关的调查,精准摸清儿童学情。其二,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林老师这节课经历了在大问题引领下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分享,然后教师归纳小结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

共乐小学周文莉副校长以《“345”模式——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研究》为题对学校实验工作的做法进行了分享。

《“345”模式——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研究》的“3”指的是课堂结构层面“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4”指的是老师“教”的层面“备学、导学、助学、引学”;“5”指的是学生“学”的层面“预学、互学、拓学、固学、评学”。

周文莉副校长还从“模型与流程、理念与设计、过程和案例、未来与展望”四大板块向老师们介绍了学校“345”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

活动的最后,湖光学校许厚笕书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许书记指出信息技术分为三个阶段:学习使用、能用则用、能不用就不用这三个阶段,用与不用要结合课堂教学需要。林老师这堂课的数据采集,从答题器到平板使用,再到智慧纸笔,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很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通过课中采集的各类数据,老师能够运用获取到的学生学习数据,从难点和薄弱点进行突破,有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

共乐小学通过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效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水平,驱动了学校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智能体育模式,科学运动教学

自2021年获评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后,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信息中心,带领全体教师参与学校智慧校园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红树林外国语小学逐步构建了“基于增值评价的智能体育模式研究与实践”教育模式。学校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以体育健康为突破点,研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增值性评价体系和数据模型,形成可视化、持续性的数据链。为凝练实验成果,推广实验成效,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开展了2023年第四期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

《篮球行进间运球传球组合练习》示范课课例由左文武老师执教。示范课上,左老师通过行进间直线运球练习、行进间直线运球传接球、分组比赛、体能练习四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会运球时触球的位置和对节奏的把控。左老师在教学中强调运球与传接球动作之间的衔接过程,通过音乐的节奏来带动学生运球的节奏,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课后,左老师对本节课例进行了反思。他表示,篮球运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球类项目,而学习行进间运球传球组合练习作为本学期篮球大单元教学的第三次课,对篮球运动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本课主要通过逐渐提高难度的篮球练习,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宝安区体育教研员王凤玲对左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王老师指出,本节课教案设计非常规整、完整,并称之为“一篇可以参赛获奖的教案”。其次,该课例在抓好课堂常规的同时,高标准达成了练习强度和群体运动密度。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老师语言准确、精练。除此之外,整堂课体现出学生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足以见得在平时常规课中老师教学之用心。

红树林外国语小学课程中心主任刘宏金作了《基于智能技术诊断的增值性评价探索——构建红树林智慧教育生态圈》的经验分享。刘主任介绍了学校的智慧教育顶层设计:智慧校园规范化、智慧生态制度化、智慧管理科学化、智慧应用无感化、智慧教育特色化。同时,学校在深圳市双区实验校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开展了基于智能技术诊断的增值性评价探索。以体育课堂为抓手,在学校构建智能体育活动健身场域,学生可以在学校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同时记录相关的活动数据。此外,体育线上家庭作业,也能依托APP实时记录和更新的学生运动数据,督促学生运动,实现体育运动家校协同。

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石义琦副院长肯定了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六大中心设置,尤其对信息中心的设置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此外,石院长还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意见、建议与思考:首先,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常规教学能够完成的,就不需要使用技术,因此,不鼓励学校花很多精力和资金建立复杂的云端系统等,要学会用简单的、免费的技术辅助常规的学校工作。同时,要思考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落实知识渗透,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化解决体育课堂上专项化差异的问题等。

“双区”实验校展示活动是红树林外国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红树林人将继续勤奋耕耘,努力构建红树林智慧教育生态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海城小学“双区”实验勇尝试,劳动课堂新样态

海城小学于202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学校围绕“教育数据采集与应用”方向,聚焦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可视化评价打造智能新技术赋能下的新劳动教育。

在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的统筹下,2023年第五期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在海城小学举行。

课例展示环节,海城小学丁岚老师和李庆老师采用“多师多地”模式执教劳动课《印“橡”世界,以劳育美》。“多师”含两位授课老师、三位家长义工和一位工艺师傅;“多地”指学习空间包括海城小学春华厅、织染印游城等场域。

课中,在春华厅课堂上的丁老师通过腾讯会议与工厂印染师傅连线,让学生了解印刷工艺,两个场域的学生同时进行橡皮章雕刻活动。期间丁老师及时利用海城生长历程APP对学生劳动情况进行点评,在作品分享后也让小组之间在评价APP上进行互评。随后,在染印游城车间里,李老师组织印染师傅与春华厅的学生连线,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印染的工序。该课是可视化评价助力下的P-CBI新型教学模式变革的新尝试。

课后,丁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她认为课堂至少包含三个元素:学生立场、评价多元、支架搭建,引导学生主动去打开知识的大门,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魏明萱指出该课有五大亮点:一是实践性:用桌布引发学生的问题,比较贴合学生的实践;二是完整性:关注劳动教育的四大核心素养;三是过程性:整节课环环相扣,是一节完整的劳动课;四是创新性:学校和工厂联动、多师多场域联合;五是发展性: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传统和新型劳动技能的了解、热爱。

在实验校经验分享环节,海城小学曾女英校长进行了“可视化评价助力下的P-CBI新型教学模式变革”的主题报告。

根据曾校长介绍,海城小学借助信息技术推动素养评价变革,搭建可视化的生长教育评价系统,直观生动地呈现综合素养评价的内容和结果,让师生生长能“自见”,与同伴间“互见”。学校融合数字技术,创生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建构出P-CBI模型,即技术赋能下的新智能劳动教育。

新智能劳动教育按照劳动前、中、后三个阶段常态化开展,以班级为主体,家庭、社区为协同体,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学校依托可视化评价手段撬动师生精彩生长,近几年学校获得集体奖项77项,教师获奖452余人次(国家级19人,省级4人);学生获奖184余人次。

深圳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晓明教授对活动作了精彩点评和指导。他认为示范课高效、有序,老师专业、敬业,学生灵动、活泼。连接古今历史,贯穿学校社会,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体验劳动过程,提升劳动技能,扩展社会视野,升华新价值观。同时,新劳动教育还可以从营造新生态,打造新机制,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创建新劳动空间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提升。

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与必然,海城小学将继续探索P-CBI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教师课程领导力而不断努力。

新桥小学技术助力教学,评价激励成长

新桥小学自1918年宗祠办学以来已沐风栉雨一百多年。近年来,新桥小学在传承百年老校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实现了向“信息化新校”的蝶变,获得教育部“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广东省信息化中心校、宝安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等荣誉。

新桥小学校承办了2023年第五期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市展示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课例展示环节,新桥小学谢宇熙老师和五(3)班的孩子们展示了《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科学信息融合课例。本节课提出了生活中的问题,以如何喝冰牛奶不会腹痛为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且聚焦核心问题。学生集体讨论实验设计,动手探索实践,深入探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发生的变化。谢老师通过在线表格的填写,即时反馈学生的实验进程;通过答题器的使用,即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谢老师还通过小组奖励和个体激励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探究状态和课堂参与度进行即时评价。整节课科学氛围浓厚,信息科技感满满,学生和在场老师都收获颇丰。

在课例点评环节,宝安区教科院科学教研员杜伟老师对谢宇熙老师的这节实验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灵活使用多种教学工具提升了这节课的教学质量。答题器的使用让教育更加公平的呈现,平板让实验数据即时生成节约了更多时间,评价系统的应用使量化激励机制延续性更强,课堂使用的电子温度计相对传统温度计而言更加便捷。总之,谢老师的课堂是信息化教学的优秀案例。

在经验分享环节,新桥小学陈奕耀校长做了题为《以大数据助力学生均衡发展》的报告,对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分享。陈校长的报告描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图谱,以信息化手段将“数字化德育、生活化智育、普及化体育、精品化美育、常态化劳育”串联起来,推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发展新局面。为体现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数据采集上,学校采取了三结合原则,即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在拓宽学生可视化发展大数据采集渠道的同时,还将红领巾争章活动与五育并举有机融合为一体。

在专家指导环节,湖光学校许厚笕书记表示从百年老校到“信息化新校”的蝶变,新桥小学给同行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既有传统,也有传承,信息化建设是新桥小学的亮点,也是新的发展起点,新桥小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大胆尝试值得同行们学习。许书记指出现阶段学校研究的路径方向清晰。整个研究方向与宝安区的总方向相吻合,而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校内走向校外,新桥小学利用大数据的力量去管理学校、激励学生、开拓教育,很有发展眼光。

新桥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获得了与会专家、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校将乘“双区”实验校东风,继续探索信息化教学,助力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宝安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

“双区”实验成果

是宝安区教育信息化

快速稳步发展的集中体现

宝安教育将

继续深化并完善

学校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致力于打造

立足宝安、面向未来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现代化教育体系 END

内容来源: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学院

从努力追赶到奋力争先宝安教育·精彩有你往期推荐

听党话,跟党走︱宝安这堂“1+1精品思政课”,很“燃”很走心

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 宝安区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声”如夏花,“音”你绽放 | 一起聆听宝安学子的合唱之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