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网络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家长也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12-03 08:50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12-03 08:50)

在新时代背景下,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做好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思想引领。家庭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不能缺位,家长也要适应新时代育人环境的变化,提高网络育人的意识与能力。

未成年人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原住民”,网络覆盖了未成年人的学习、社交、消费、娱乐各个方面。共青团中央等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网民数量达到1.91亿,触网率达到96.8%。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都和互联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很多家长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有较强抵触感,总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未成年人触网率越来越高,家长们大多能接纳孩子使用网络,但是在网络育人方面尚存在意识不强、水平不高、方法不新的问题。

首先,家长网络育人意识不强。一些家长只想看到孩子在网上学习,不想让孩子在网上娱乐,认为只有学习才能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把网络的育人功能局限于学习知识,忽视网络对未成年人思想、人格、精神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事实上,无论是网络上的学习、社交还是娱乐,都具有教育功能。即使是在网上玩游戏、刷短视频,对未成年人也是有一定教育功能的。缺乏网络育人意识就会只看到未成年人在网上娱乐的一面,看不到背后的教育价值,更难以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与教育。

其次,家长网络育人水平不高。有的家长虽然认识到网络具有教育价值,但自身缺乏网络育人能力,不知道怎样通过网络发挥教育作用。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网络使用上仍然以堵为主,或重视保护、忽视发展,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中要求家庭承担的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素养培养的责任缺乏相应落实能力。有的家长自己总玩手机和电脑,却不允许孩子玩,也不知道电子产品上的未成年人模式如何设置。对于相关法规及国家刚刚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家长需要加强学习和了解,同时在家庭网络使用上努力创造平等、信任、共同探讨的氛围。

再其次,家长网络育人方法不新。很多家长缺少网络育人方法,在使用网络上甚至不如孩子,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就是唠叨多共情少、限制多陪伴少,忽视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天然亲近感,不善于把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与网络结合,仍然沿用传统育人方法,对网络育人方法感觉抵触或陌生。有的家长与孩子谈网络话题也常以负面认知为出发点,一张口就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使亲子沟通陷入僵局,更难以用孩子喜欢的网络育人方法进行思想引领。

提高网络育人能力,不仅是新时代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需要。面对数字一代,家长们必须提升网络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地把家庭养育与孩子的成长结合起来。建议家长们注重从四个方面提升网络育人能力。

一是主动融入全员育人的共同体。家庭、学校、社会是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家长要主动融入到这个全员育人的共同体中去,形成教育合力。尤其要主动与网络“和解”,用好网络资源构建家校社育人的“同心圆”。例如,孩子喜欢刷短视频,家长不妨借用短视频丰富的资源来给孩子做些引导,例如引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新闻事件中认识世界,在感受文化魅力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发挥网络教育功能的好方法。

二是强化网络教育意识。网络育人能力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网络环境等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能力,家长具有育人意识是基础。利用网络资源或技术等对未成年人成长加以引导,把网络负面因素转化为正面因素,就是育人能力的体现。例如,网络上青少年出走、自杀等新闻,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有些孩子产生焦虑甚至效仿。具有网络育人意识的家长,就会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网络信息,引导孩子在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中“突围”。

三是重视网络育人的“双主角”。既要重视家长的作用,更要重视未成年人的作用。网络时代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使未成年人更喜欢平等、开放、民主的教育模式,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主角意识,鼓励孩子成为网络生活的小主人。例如,家长可跟随孩子的兴趣,向孩子学习使用网络资源或技术;当孩子与家长谈起游戏,向家长推荐短视频、网络小说时,家长也可以积极与孩子交流探讨。

四是重视未成年人的生活视角。网络育人能力虽然离不开网络,但是也要与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很好地对接。重视儿童视角与生活视角才能让网络育人更有效果。儿童视角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等,从未成年人的思维与视角出发去选择网络育人的内容与方法;生活视角就是要把线上生活与线下生活结合起来,网络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要扎根未成年人的生活,不要成年人“自说自话”,要使未成年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网络游戏、动画片、短视频、流行音乐、剧本杀……很多内容家长可能并不感兴趣,但这是互联网时代孩子们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效果。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03日第3版

作者:孙宏艳

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