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以平视为话题800字作文怎么写(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平视教育】说说儿童成长元动力)

在跨世纪教育集团31岁庆生时,我的讲题是“用蒙氏教育注解儿童成长哲学”,其中,讲到了一个概念:儿童成长元动力这个概念查无出处,属于我的原产,所以,在备课时犹豫过,不知当讲不当讲。后来一想,无非是抛了一块砖,或者被人拍砖。其实,在谈儿童成长问题时,有人说过“原动力”,还有人在讲“动力源”,只不过我总觉得如此说法,少点什么,似乎应该体现出生命意义下的成长哲学。于是,我联想到了解读生命的“元气”,或许由元气所在的生命本身,就自带一种成长动力,谓之天赐,被我解释为“元动力”。我理解的元动力内涵,先讲四点:第一点,儿童成长元动力是天生的,不是妈生的。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元动力,是与生命相伴而来的内驱力。第二点,一般来讲,刚出生的婴儿元气满满,所以,生命赋予成长的元动力属于满电状态。第三点,婴儿的元动力作用点主要是大脑的生长,而体现在身体发展方面很慢。动物则相反,元动力主要作用于身体发展,如初生牛犊,自己试着几次就能站起来溜达了。这一点是解释人之所以属于高级动物的关键,包括儿童的教育也需要时间,也得慢慢来,教育不是让儿童超前成长,而是顺应规律。第四点,元动力和外部环境是有交互作用的,如外部环境支持生命成长,元动力就会彰显其的作用效果,或者解释为儿童成长呈现出的积极生态。

关于蒙氏教育支持和保护儿童成长元动力,也谈四点:第一点,蒙氏教育支持儿童独立,尤其是从儿童学习元动力出发,建构“不教的教育”,老师只是做为儿童学习的观察者和引领者,尽量不干预儿童的工作。这是为儿童今后走进中小学,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的基础和关键。第二点,蒙氏教育在给儿童树立规则意识和秩序感时,不允许老师用外力作用和强制教育。因为,蒙氏教育从尊重儿童和相信儿童的立场出发,认为在儿童成长的元动力作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定会从内向外建构规则意识和秩序感。并且,这种“发自于内心”的成长,会以习惯养成的方式,融入儿童终生的素养之中。第三点,蒙氏教育不允许用简单的奖惩激励儿童学习,因为,所有的奖惩都是外力作用,一旦习惯于以“小红花”为动力,也就是失去主动了,这是对元动力的无视和搁置,也是低层次教育行为。第四点,蒙氏教育理念指出儿童具有强大的吸收性心智,或者叫做向环境吸收信息的能力,其专业术语为Mneme(牧内美)。那么,这个能力谁给的?是妈妈还是老师?都不是,是天生的原动力。所以,蒙氏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的原动力呈现出积极工作状态。

当下中小学对儿童成长元动力的摧毁作用,只说三点:第一点,用考试成绩评价学业没问题,但若以此做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尺子,问题就大了,就是一切为了分数的出发点,也是家校合力对学生施压的理由。关键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了,原本的发乎于心的元动力没了,人的内核没有驱动力后,生命的品质何在?!第二点,有人说给学生扔进“衡中系”,被环境裹挟出一个高分也不错。但是,这不是蒙氏教育所讲的吸收性心智,恰恰相反,是外部环境强迫下的效果,不仅和元动力无关,而且,因此会导致元动力被依赖外界作用的习惯而摧毁。第三点,其实,说到家了,当学习赋予功利性之后,基本和元动力无关,都是在外动力作用下的结果。包括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这个道理,也是无视元动力存在的说法,因为,从学习到工作哪有那么多的“兴趣伴随你”!如果离开了兴趣就不学习不工作了,这就叫作任性,是最严重的任性。

在家庭中儿童元动力最容易被破坏,点到为止:包括被父母娇宠和保护下,或以爱的名义替代儿童成长,或以各种物质奖励手段施加作用,或以“你不行,你还小”把儿童渴望成长的愿望拒绝在生活之外,或以“小屁孩,长大就懂了”回避孩子的一些成长中的问题,或以有问题问爸爸,爸爸是百科全书,结果让问题孩子不会解决问题,等等。事例太多,说说而已。附:我曾被采访时的两个问答第一问:您的同龄人多数在颐养天年,您却一直在读书,为什么?答:因为我很穷,人家的学识都装满“五个集装箱”了,我才“一塑料袋”。第二问:您一直在写文章,笔耕不辍,为什么?答:我胆小,怕不动脑筋会得老年智呆。其实,根本原因我没说,如果要说的话,无非是还有点剩余的“元动力”而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