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教育应该注重什么作文(教育与成长作文2020高三仿真考试作文分享:关注教育与成长 (范文、解析点评))

作文原题

某高校的作息制度很严格,“白天没课也不能回宿舍”,从早上7点10分到晚上9点10分,学校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划分,不仅标注了每节课的上课时间,还对早、中、晚离开宿舍的时间作了详细规定。一天下来,每位学生必须打卡六次。因此,被学生称作“军训作息”。

部分家长认同学校的做法,毕竟“这是为学生好”;高校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作息制度已在学校实施15年,一直以来实施得很好。但是,不少人认为如此管理过于严苛,有同学投诉到相关部门。

对此,某高校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请从学生、教师、家长代表三种身份中任选一种,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参加座谈会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这道题谈的是在大学阶段自律更重要还是他律更重要。自律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激励,这种激励来源往往是内心。命题的现实意义在于如今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有迷茫之态,不懂得如何自律。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倘若他律更重要,学校就应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放在规则的科学制定和实施上;倘若自律更重要,学校就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放在教学资源上,然后引导学生去利用、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虽然他律有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更要看到自律更长远的意义。愿当我们走进社会时,也可以拥有一种从迷茫走向自律的能力。

可以提炼出作文角度的关键词:自律,他律,自由,约束,严格的教育管理,个性化、人性化管理,原则性与灵活性……

文体方面:写发言稿,格式要求不能省,如开头的称呼和问号,开场白的发言背景、目的、主题、观点的简要介绍;正文考虑到受众对象,“讲给谁听的”,内容要与情境相对应;结尾的致谢;可以不用署名落款等。

身份意识:选择学生、教师、家长代表中任选一种,发言时注意身份特点。比如选择学生身份,应是大学生,而非中学生,在语气上不宜太咄咄逼人,言之有理,动之以情为佳。

写作内容:不仅要“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还应“提出希望与建议”。

评分细则

1.内容上必须围绕“高校严格的学生作息制度”来谈。

定立场,阐明理由。45切入。

2.结尾必须提出希望和建议。没有的话在内容上要降档处理。相当于42分切入。

3.格式不对,扣1—2分。

4.所选身份不符合任务要求扣1—2分。

5.内容应针对大学生,如果全篇泛指学生,根据阐述内容酌情考虑。45分以下。

6.全文写高三生活的按及格分或以下处理。

存在问题:

1. 格式不对:称呼应该顶格写,另一行空两格再写问候语。

2. 身份界定不清:有一部分同学落款是“高三学生”,审题出现偏差;还有学生虽未直接出现高中或者高三字样,但行文中流露出明显的高中生语气,显然未能代入大学生身份,均判为45分以下。

3. 很多学生第一次写作发言稿,所以加上了落款和日期,是不必要的,要删去。

4. 有同学脱离材料大谈“自强”“克己”“学习”“立志”是偏离题意的。

标题与观点

1. 打好组合拳,不搞一刀切

2. 让他律造就自律

3. 是管理,不是管制

3. 没有严格管理,难有成人成才

4. 与他律相比,自律更为重要

5. 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6. 自由生长的大树更茁壮

7. 拒作螺丝囿于机床,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8. 呼唤人性化的大学管理

9. 关于“军事作息”,与学校商榷

10.大学作息制度,何妨多点自由?

11.大学教育应兼顾严格与人性化

12.大学管理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13.大学教育,“堵”不如“疏”

14.与其禁止,不如引导

15.期待治标更治本的管理

16.严格,是另一种呵护

17.不该被过度掌控的大学

18.大学教育当如春风拂面

优秀范文

镣铐舞者无灵魂

——在校园管理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王伟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本次座谈会的议题,让我感慨良多不吐不快,所以我主动要求来做学生代表,我的发言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诸位指正。

电影《追风筝的人》中有一个场景让我过目难忘:阿富汗小男孩衣着鲜艳,晚上的银铃叮当作响。随着乐声,他优雅地抬臂、旋转,舞技娴熟。但让人触目惊心地是他脚踝上的锁链和空洞无神的双眼——那里面写满了灵魂的丧失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我看来,被过度掌控的大学生活就是那根沉重的锁链,束缚了我们身姿的曼妙和个性的释放。

因此,我想说自由是大学生释放活力发挥创造的不竭动力。“于自由世界持一双翼,便腾飞出任何你想要的弧度。”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在中学里学生们伏案学习,但是在大学阶段,他们要放开视野张望世界。”当我们经历了高中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当我们从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经过了艰苦厮杀,终于来到了象牙之塔,我们要到大学来做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作为精英教育的大学,从来不是要培养一个个循规蹈矩、安分听话的打卡机器,而是要培养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不是要培养出毫无主见、没有时间管理意识的巨婴,而是要培养“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民族之光;不是打造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流水线罐头,而是要培养“东渐于海,西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的中流砥柱;不是要炮制没有感情百无一用的做题机器,而是要培养“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的国之重器。毕竟,沉默寡言、挑担前行的沙和尚一个团队有一个足矣,决定团队能不能到达西天求得真经的、还是白龙马的霜蹄千里骏、孙悟空的风翮九霄鹏。

作家卢新华大一时就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伤痕》,轰动文坛,引领了一代文学思潮;音乐家谭盾在大二的时候改编了古曲《离骚》,一举荣获中国音乐的最高奖——冼星海奖,直接铺平了他赴美深造以至于问鼎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青云之路。让他们获得这些成绩的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复旦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这些名校洋溢着的青春气息、宽和包容的校园环境、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精神滋养。即便是因为专业选择不太对口而浪掷浮生的“学渣”,比如一个永远在教室最后一排带着宽沿帽呼呼大睡的黑人学生,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们都是幽默的耸耸肩,觉得他一定头天读书太晚了需要休息。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他从政之后亮眼出众的表现,他就是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巴马。

所以,大学之大并不是大楼之大,也不仅仅是大师之大;不是校规之严,实乃自由之空气、独抒之性灵。我恳请诸位领导能够有容乃大兼容并包,允许我们有一些年少轻狂,可以从书山题海中透一透气,去广泛地参加社团活动、去福利机构参加社会实践,去自由地和与这个陌生而新鲜的都市接触融合,直到融入它的博大与活力,在心灵深处皈依我们的第二故乡。

请不要拿养鸡的方法去养雏鹰,不要拿粗饲料去喂养千里马。又一个己亥年到来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窒息不能再在培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的大学校园出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温家宝总理去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曾经提出了一个悬而未解的疑问:为什么我们每年的奥林匹克物理赛数学赛都能培养出很多的金奖得主,可是我们却培养不出诺贝尔的获奖者?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国际一流的大学,却没有培养出国际一流的学生?

时光过去了快30年,“钱学森之问”仍然振聋发聩。我想从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当中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自律,耻一物之不知的进取,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博喻为师”的现代大学管理理念。正因为此,北大才从原来封建保守的京师大学堂摇身一变成了自由民主精神的源头。西南联大仅仅存在8年,却涌现了灿若群星的院士、名家、甚至国家领导人。时人曾用对联描绘西南联大说:“如云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意指三校各不相同的风气:清华智慧如云,北大宽容如海,南开坚定如山。几十年后,有人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条件环境那么苦,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字:自由。

可见,管制不如自由,自律优于他律。学生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渴求是强大的内驱,它会带领我们走向星辰大海的远阔征途。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绝对不是培养那些庸庸碌碌仰人鼻息的他律者,我们更渴望成长为个性张扬、意志坚定,千帆竞发、挥斥方遒的自律者。

遥想教育滥觞之初,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金科玉律,所以,当那个和煦的春日下午,曾点同学说出:“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时候,孔子才会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其实,孔子深深认同的,就是教育的洒脱与随性,让受教育者如沐春风。如果当曾皙高歌一曲、和老师一起踏春而归的时候,孔子微微一笑说:“曾皙同学下课记得打卡哦!”估计喟然长叹的就不是孔夫子,而是我们这些千载以降的受教者了……

《礼记》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让大学教育如春风拂面,让大学的管理如春雨滋养大地,才是真正的高端教育。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各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