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决定他生长的环境和遇到的人(这是成长在于教育孩子成长的关键,在于父母本身,教育方式是其次)
作者:娇云本文由:妈妈抱团(mmbaotuan)
授权发布
周末到餐厅吃饭,邻桌一位妈妈正在教育孩子。 孩子考差了,妈妈很不满意,怪他贪玩手机、粗心大意、心思不在学习上。 而孩子耷拉着眼皮面对妈妈,一手拿着罐装饮料,在桌上来回地划拉着。 几分钟过去了,妈妈依旧翻来覆去地说着成绩的事,冷不丁地,孩子冒出一句: “你们平时根本不关心我,没考好就知道说……”。 妈妈先是一愣,接着反问道: “我和你爸整天忙碌,难道不是为了赚钱,让你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吗?你就拿这点成绩回报我们?” 孩子面露委屈,却又不知如何作答。 只把手中的饮料瓶放在桌上来回滚动,“吧嗒”一声,饮料掉在地上。 看着四溅的乳白色液体,妈妈顿时来了火,伸手就拍了男孩的后脑勺呵斥道:“学习不好,还瞎搞!” 孩子也生气了,抓起书包就往门口走去,妈妈叫不住他,只得赶紧追上去…… 当孩子不听话、叛逆、成绩下降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可这样的教育真的能奏效吗?1讲道理、发脾气,为何难以改变孩子? 网上一个帖子称“孩子很调皮,每次讲道理不听,打一顿才会听话,不知该怎样教育孩子才好?” 很多网友回复表示,家有同款娃。 实际上,孩子们之所以“不听话”,原因就在于父母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孩子有错,太多父母习惯性地讲道理,但这往往会把事情带入到死循环当中,即孩子犯错,父母讲道理,孩子听不进,父母发脾气威吓,不久孩子又回到原样。 在网上的视频中,见过两个场景。 一个场景中,孩子安静地玩着乐高,一旁的妈妈趁机开启教训模式,说上午他不该抢弟弟的玩具,作为哥哥更不该动手打人。 并告诉他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弟弟,接着又拿自己小时候的事来打比方。 然而,孩子却只顾着玩手中的乐高,并不回答一个字,甚至不时反过来跟妈妈炫耀手中的成果。 显然,妈妈苦口婆心地一番说教,全都成了耳旁风。 另一个场景中,孩子把桌上的玩具,一个个地往地板上丢,还不时用脚去踩。 旁边的妈妈一边制止,一边教育,不该乱扔乱踩玩具,玩具弄脏了拿手上玩不卫生,玩具踩碎了下次就不能再玩了…… 但孩子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妈妈的话充耳未闻。 两个不同的场景,妈妈同样是在讲道理,但这对孩子却并没有起作用,为什么? 原因之一,是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决定的。 脑科学认为,大脑接收信息的1900万个神经元,其中有1500万个和视觉相关。 同时,心理学中的麦拉宾法则认为,一条信息产生的影响力,只有7%来自文字,38%来自声音,剩下的55%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 这就意味着,比起干巴巴地讲道理,人类大脑更容易从眼见的事物上获取信息。 这也是父母讲了多次,孩子还是不听话的关键原因。 其次,孩子跟成人之间存在认知差。 成人往往谈到错误行为对将来的影响,但孩子能想到的只有当下,无法考虑那么长远。 因此,父母哪怕讲到口沫横飞,但这些信息还是很少被孩子的大脑吸收。 讲道理没见效果,那父母发脾气会有用吗? 一样没用。 父母声色俱厉的样子,只会让孩子因害怕而屈服。 恰恰是如此,孩子关注点就不在弄清事情原委之上,这不仅不能帮他真正地改正错误,还很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2你怎样教育孩子,孩子就怎样回馈你 仅从外部进行指导,或施加压力,不但难以教好孩子,同时也给了孩子错误的示范。 综艺《上班啦,妈妈》中,主持人涂磊曝出和女儿的日常。 涂磊疼爱女儿,女儿也很黏他,但有时候,女儿对爸爸又表现得特别“狠心”。 比如,涂磊下班晚到家,她会毫不留情地把他关在门外,拿着电话责问: “怎么回事啊,几点了,你带表没有……我给你十分钟,菜还有十五分钟下锅……” 严厉的口气跟稚嫩的声音并不搭配。 原以为到家能享受与女儿的亲昵,没想却被无情地关在门外,涂磊直呼女儿“好狠”。 听完父女俩相爱相杀的日常,一向洞悉人心的傅首尔接话道: “你女儿跟你很像诶……” 虽是一句调侃,却道出了涂磊的个性。 作为著名主持人、情感导师,涂磊一直以言词犀利、遇事不留情面著称。 而朝夕相处的女儿也“完美”复刻了这些特点。 爸爸做得不好,她会以闭门不开进行惩罚,并且毫不客气地训责。 丝毫不给爸爸留面子,也不考虑他的感受。 如此以其父之道还至其父之身的做法,涂磊算是被狠狠地上了一课。 《孩子是个哲学家》书中指出: 孩子这面镜子,既忠实地反映出成人的影像,也映照出成人世界的缺失。 孩子就是父母外化的“自我”,因为他模仿并且认同父母的所言所行,而孩子,不但反映出父母身上的缺失,也承接他们的缺失。 你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回馈你,想要改变孩子,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3高层次的家庭,父母都做好了领路人 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 大人喝完饮料,把空罐随手一扔,孩子也跟着乱扔垃圾。 大人遵守规则候车,孩子也照样自觉排队。 大人遇事大喊大叫、爆粗口,而孩子同样也不懂得控制情绪。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领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早已成了孩子心目中的行为参照。 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倒不如领路人首先做好示范和引导,孩子自然就会有样学样。 纪录片《镜子》中,14岁的泽清刚上初二就辍学,整天在网上跟人下军棋。 更令人难过的是,他经常动手暴打妈妈,用过凳子,也动过刀子,发怒时,还把房门踹出好几个窟窿。 然而,在这个问题孩子的内心,父母又是怎样做的呢? 泽清说,妈妈很少关心家人,脾气暴躁,嗓门大,话说到最后,都是她对。 爸妈经常为琐事争吵,而爸爸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动手。 父母以暴力对待泽清,泽清当然也学到了暴力。 这个热锅上的家庭,在节目组心理辅导人员的帮助下,终于让父母意识到问题出在自身。 泽清父母开始做出改变,尤其是妈妈。 平时在家尽量保持情绪平和,以柔和的语气跟丈夫说话。 而爸爸则学习更多地关注妈妈的感受。 一段时间下来,原本吵吵嚷嚷的家庭,现在却出人意料地平静。 泽清妈妈欣喜地表示,她很享受也很珍惜当下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父母一直在寻求改变的路上,泽清也开始改变,他不再流连网络,不久后便返回校园。 高中毕业后,他曾和一位合伙人共同经营一家保险营销公司,与此同时,他还一边努力学习英语,准备到国外深造。换在五年前,泽清父母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改变孩子,但今天,他们以改变自身赢得了孩子如此大的翻转。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父母能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无非三样,给孩子做表率就是其中之一。不好的示范耽误孩子成长,而好表率却让他一生受用不尽。 它在孩子内心留下高大正面的形象,给予孩子莫大的力量,即便未来偶遇风雨,仍然可以凭它稳住脚步; 哪怕有时遭遇黑暗,有了它也能很快走进光明。4 孩子成长的关键,在于父母本身,教育方式反在其次。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一本活教材。 无须提供太多大道理,孩子自然会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吸取学习。 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不断地追求改变和成长,才能对孩子产生更强更正面的影响力,激发成长的积极性。 正如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那句名言: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以生命影响生命,将更容易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有助于他成为一个自律而又强大的人。来源:妈妈抱团(mmbaotuan),妈妈的辛苦和幸福,我们都懂;妈妈们的成长交流平台,欢迎关注。原标题:《低层次的家庭,讲道理发脾气;高层次的家庭,父母都做好了领路人》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元元往期走心文章 · 推荐
给娃立规矩,其实没有那么难
父母不懂规则,孩子只好“叛逆”!
没有界限感的家庭,伤孩子最深
你的陪伴用不用心,孩子其实都知道
尊重孩子的第一步:给孩子面子
幼儿园里这些常见的社交问题,父母怎么应对很重要
孩子发脾气时,这句话能让孩子快速冷静下来!
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孩子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课外阅读量大,真的不等于语文好
孩子不爱上学,可能还有这个原因
孩子被欺负,别再轻易让他“打回去”了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价值育儿文章
微信号 : 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