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好的教育经验之谈(我的教育成长故事随便扯扯||我的教育经历)

话题本是在这学期初黄老师的学前基本理论课上提起来的,在第一课上同学们和博后的师兄师姐围在一起讲述了各自的教育经历。与平素写在简历中短短几行的教育履历不同,我们回忆起的教育经历是那样的多彩。我从出生至今25.6年的时光,也是丰富且幸运的。

我1995年末出生于南通如皋市如泰运河边的医院中,整个如皋处于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之上,找不到除了河岸大堤之外任何隆起的土地,以至直到现在我都很享受在无际的田野中自由散漫奔跑玩耍的感觉,而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奶奶和外婆陪着我看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货船。那个“我从哪儿来”的问题我也问过,奶奶告诉我的答案是是从码头的船上抱来的。和其他小朋友不同,因为家人在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我从没记事起就在幼儿园中玩耍,而当我进入小班教室这样一个的受到约束的空间中时,我回以嚎哭,姑姑抱完舅妈抱,这种看似无由来的嚎哭持续到中班。我现在也没有办法去完整解释自己曾经的行为,这也只是一段模模糊糊的记忆。这期间外婆外公带我去水绘园很多很多次,那时的水绘园还叫做人民公园,如皋市政府在那栋民国老楼里办公,那时的我后桌是学霸萍,我也还是个乖孩子。

平原

小学一年级时,老爹调到隔壁通州市的平潮中学,紧临着通扬运河,我也跟随着到平潮小学读书。很快,捉螃蟹摸鱼的一年级就过去了,又跟随老爹搬回如皋,很遗憾,我连一位一年级同学都不记得,只记得班主任王老师是如皋师范毕业的,全班只有她听得懂我的如皋方言。回到如皋后,我进入如皋师范附属小学3班,我的小学是如皋最好的,老师们都很好,为了进入这所学校,爸妈也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很大程度上讲,老爹从通州调回如皋是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长期搭班教我们的有冒晓燕、张小燕老师,中途短期带过我的有黄益、郭姜燕和朱爱华老师。小学期间我并不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我很期待成为一个乖孩子,不要让老师和家长操心,但我并没有做到。按部就班却在各种杂七杂八课外书中徜徉的小学生活很快结束,经过了六年级下学期的机械训练后,我考上了当时很好的如皋实验初中,待过郑禛、薛宇昂、张拓、李葳蕤、冒旭等人的小组(他\她们都很厉害),遇到了储爱华、胡亚红、张晓宏、李军等非常好的老师。我一直成绩不好,在08年初的期末考试考了班级第19名,这是我记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最后一次考进班级前20。我痛苦于此,但我还是没能有什么新的成绩上的进步。

进入高中后,高一在十七班,有吴晔、钱奇、朱海滨、宋柳、郝二、菜籽儿等至今都关系很好的朋友。感激于同学们给我的指导,薛添驹、杨紫涵、缪浩然给的方向指导;杨洁、薛睿给我的学习建议;丁汉绅、丁睿教的数学;马驰、吴涵帮忙默写的英语单词……后来,选修班又从物化班分出,跳脱的我换了三个班型,到最后,语文被萌萌哒的许可姑妈碾压来碾压去,数学半死不活,英语更是从来没有抬过头,我这个学渣渣被碾成了学末末,还好有郭法师和陈嘉辉等好友的陪伴。高三的寒假是最忙碌的时候,本身的作业、自主招生变态的题目:复旦的全面、华师磨人的数学、卓越工科联盟的生僻“常识”,不停地刷题,和王媛姐姐谈心、互相开导,数着高考倒计时过去,获得了一个并不怎么样的结果。回顾基础教育阶段,我的老师们都很厉害,我的同学们都很优秀。除了我,用实力为如师附小、实验初中和如皋中学的最低教育水平做了注脚。

阴差阳错,我步入了洛阳理工学院的校园,又非常幸运的,专业是我自己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洛理师范恢复学前的第一届本科生,近乎于从零起步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野蛮生长的空间。非常感谢张晓伟、任占国等老师提供的各种资源和孟庆湖书记、李文霞院长等给予的包容。在华师学前就读的杨洁则时时给我塞一些资料,分享她学到的东西。更感谢朱家雄教授答应我的邀请,从上海到河南为我们做了专场讲座,在学前教育专业里继续提升自我也是受到朱教授勉励之后才做出的最终决定。给我很多关照的还有我的舍友们:毛玉坤(在信阳师院读学前专硕)、拓明涛(在丁青做园长)、周子朝(刚刚结束华东的硕论答辩)、杜坤(硕士毕业后在商丘幼师工作),和谐的宿舍关系真的给予了我很多,我因此习得了更多群体生活的必需经验。除去学校中的学习,早前的知乎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源,和吴枝婷、刘弘毅一起创建维护了QQ群,聚集起一大帮子同道,讨论问题、交流感想心得,群里一度说出了“为学前储才”这种热烈昂扬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词句。虽然到现在,算上老王后来组建的已经有5个群组了,但我依旧怀念那个最初无知无畏百无禁忌激情发言的群组。

图:我和舍友周子朝

身为学渣的我,考研不出意外的没有考上华东,调剂时得到了沈阳师范秦老师的热情帮助,也很幸运的调剂到了江苏大学读学硕,得以继续做读博的梦。还没入学就死皮赖脸凑到东北师蹭学长学姐们的论坛,认识了超级多优秀的学姐学长。研一精力旺盛人也很欢脱,在导师的支持下往来沪宁线两端蹭华东南师的讲座和课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研一就开始着手小论文的事儿,江大的毕业要求是一篇北核(我和老赵为小论文没少掉头发,我们现在继续做着同班同学,一起为小论文秃头),小论文写了改,改了再改。在各位老师们的指点和帮助下,最后多多少少发出来了些,得以拥有了博士入学考试的申请资格。期间还在南通师范代课半年,使我除了在幼儿园带过小朋友外,还有机会带过大朋友,进而明确自己的理想也认识现实。硕士阶段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单篇呈列:毕业季的絮叨

如皋师范的校门

我的教育经历是幸运的,在谈起时,一定是充满感激的,感激于发生各种联系的人、各种机缘巧合的事。当我在一年级时,被牵着手,走进张謇先生所创建的南通博物苑时,这个连“謇”字尚不认识的孩童,可能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要从事教育行业了。当我回到如皋后,每天的上下学,都从如皋师范(现在南通师范如皋校区)门口经过,看着大门上挂着的牌匾从“如皋师范”到“如皋高师”再到“师范学堂”,这座大陆上最早的简易师范学校旧址,每日都在强化我日后做一名教师的想法。选择学前则更多是因为我的姑姑,在8年前点击志愿选项时,我知道学前从前是什么样子,我也知道它现在的样子,我愿意参与到它未来样子的构建之中。

以后的日子,我可以充满希望的说上一句:

未完待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