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核心素养解读(成长盛烈教育一起读书吧 |《核心素养十讲》)

《核心素养十讲》是2018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启泉。

本书系“名家十讲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从倡导核心素养的目的和意义、核心素养的整体模型研究、核心素养与新型教学模式、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根治“应试教育”顽疾、学校改革的困惑与挑战、21世纪学校课程的创造、教育评价的演进、能动型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作为专家的成长十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解读与阐释,对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核心素养十讲》入选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二批。

目 录

引言 核心素养:新时代学校课程发展的DNA

第一讲 为了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一、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

二、“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价值”

三、推动草根式课堂变革

【专栏1】文件中的“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

第二讲 核心素养的整体模型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整体模型研究

二、“核心素养”界定的共同趋势

【专栏2】倡导“基于科学根据”

第三讲 核心素养与新型教学模式

一、“核心素养”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时代的内涵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三个关键词

三、“有效学习环境”的特征

【专栏3】“协同学习”优于“竞争学习

第四讲 关注育人价值的课堂转型

一、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

二、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

三、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

【专栏4】为什么“前向期待”是重要的?

第五讲 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疾

一、刷新学力目标

二、“能动学习”培育关键能力

三、注重成长心态与反思能力

【专栏5】多元智能发展的愿景

第六讲 学校改革的困惑与挑战

一、借助实证研究寻求更有效的学习

二、不让贫困阻断儿童的未来

三、尊重个性,消除学力落差

四、协同主导学习建构有效教学环境

【专栏6】学前教育的“投资收益率”

第七讲 新世纪学校课程的创造

一、求应变求平衡,高中接轨新课标

二、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专栏7】“隐性课程”的研究

第八讲 教育评价的演进与课题

一、教育评价与学力评价

二、从“测定评价”到“问题解决评价”

三、真实性评价:新型的评价模式

【专栏8】从“分数主义”看应试教育的丑陋

第九讲 教学流程与教学行为

一、教学流程的设计

二、能动型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

三、能动型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四、同传统型教学行为决裂

【专栏9】“班级经营”成功的奥秘

第十讲 促进教师作为专家的成长

一、教师角色的转型

二、教师作为“学的专家”的意涵与教师学习的特征

【专栏10】教师循循善诱的魅力

余论 “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

一、人格构成及其发展研究:发现人格发展的法则

二、学力模型研究:寻求国民教育基因改造的关键DNA

三、学校愿景研究:勾勒未来学校的图景

结语 核心素养与PDCA

经典语录/佳句摘抄

1.为了不折不扣地践行“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我们需要紧扣三个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堂转型。

2.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的功能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传递”走向“知识建构”。

3.作为关键能力之核心的是“反思能力”。这就是说,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能够引发、动员包括技能与态度在内的心理社会资源,应对复杂需求的能力”。

4.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的界定不是片断要素的罗列与相加,而是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模型”来处置的。

5.所谓“价值”就是人格特征,借助“信念”“态度”“行为”塑造而成。因此,价值以如下六种价值观为核心:尊重、责任、诚实、关爱、坚忍、和谐。

6.真正的学习一定是扎根于这样一种过程——通过知识建构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革新能力,形成有益于他者的公共知识,并且拥有知识发展的集体责任的过程,为要实现这种过程,“21世纪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7.从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发现新时代的教育思维:

第一,注重“所有人”的发展。所谓“卓越教育”,绝不是满足于少数精英学生的教育,而是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保障人人得到发展的教育。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尺。

第二,注重“整体的人”的发展。所谓“德智体”“知情意”的均衡发展,绝不是应试教育的“重分不重人”的教育,而是人格的健全发展与学力的持续发展。这是衡量每一个人是否成“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

8.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是同“立德树人” 根本对立的。我国基础教育界存在一股浮夸之风,口头上讲一套,实际上做的是另一套,形成”“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奇观 ,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依旧。

9.应试教育本质上是培育“极端个人主义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反人性”“反儿童”的教育允许应试教育的合法性,无异于“育分不育人”, 最终导致“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的损毁。

10.应试教育并不是“优质教育”,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校准,充其量不过是“低阶认知能力”优异而已,“高阶认知能力”几乎是空白, 仅仅“懂得知识”, 却缺乏“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种人在未来世界是派不了大用场的。

11.我们应当高高举起“立德树人”的大旗 ,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 不容损毁。基础教育是成“人 ”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

12.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核心素养”诉求是旗帜鲜明的,那就是两个整体的发展——强调整体儿童的发展;强调每一个儿童整体的发展,亦即求得每一个儿童的人格成长与学力成长。

13.倡导“核心素养”有其无可替代的时代意义。一直以来,我国对知识点的教学根深蒂固,教师上课主要是为了讲授知识,学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掌握知识,着力于知识点的堆砌。而能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需要我们“化信息为知识, 化知识为智慧 ,化智慧为德性”。

14.一些学校和教育局把学校改革重心放在了大刀阔斧的“课程开发”上,醉心于抛开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另搞一套,另起炉灶, 而把课堂转型视为“小儿科”,置之不顾,这是大错特错的。国际教育界的学校改革经验是“从课堂出发的变革”。

15.我们需要静悄悄的、不张扬的、持之以恒的、 基于课堂事件的发现与分析;需要教师团队围绕“特定教材、特定学生、特定学习课题”,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行动研究。

16.未来的学校是一种超越学校的学校。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