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教育就是雕琢人生成长的行为艺术

育邻梦

​教育就是雕琢人生成长的行为艺术。

成长,指生命体通过内生驱动力,从外界获取养料促使自身向着生命体征的最优形态发展,比如植物从种子状态生根发芽,从泥土中吸取水分和矿物质、接受阳光照射使自身成长为能够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的状态;动物从生命从母体中诞生,然后通过进食获取营养使自己的形态逐步趋近亲代特征的过程。人类的成长就是一个人从受孕逐步达到父母生命状态的过程,是汲取生活周边营养逐步让身体演化大成年状态,是不断通过模仿、借鉴逐步完成行为能力自立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孩子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转变的全过程。

人生的成长就是不断从同伴【主要是父母】哪里获得帮助,不断获得生命所需的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以壮大自身的过程,是一个人从出生之时的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借助外界帮助维持生存的状态逐步完成生命活动完全自理、自立、自主的过程。生命成长就是不断借助外界能量完善自身行为能力的艺术,而教育就是外界赋予孩子学习成长、是雕琢生命成长的艺术行为。

教育为成长指引方向

教育是赋予孩子适应群体生活能力的技术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一支竹篙难度汪洋海”教育是一个促进社会团结协作的社会性普惠行为,而不是只培养冒尖个人的拔尖行为,简单的说教育推动的是大家报团取暖,而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育是促进人才进步的“马拉松”,需要众人参与、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教育从根本上促进社会集体进步。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都是集体性的。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包括人类】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单个个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

1、教育促进孩子融合社会生活

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就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促进人际交流融合,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人类在数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创造了“琳琅满目”的工具,从石器、弓箭、刀斧,到今天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在人类所创造的众多工具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字和数学,语言文字使人际间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使人类文明跨地域、跨时空、跨民族传承成为可能;数学让人际间的协作有了可量化的工具,让交易活动有了定量的标准。语言文字是人际间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它以语音、符号、寓意的综合形式呈现给大众,书籍则为语言文字最为系统的呈现形式。书籍能够记录人类生产、生活,如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能够记录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如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能够记录;能够记录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如心理学、教育学、解剖学、医药学......

教育内容来自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实践,是人类总结劳动智慧成果的结晶。教育的形式是家长或师长的“言传身教”,教育内容的载体是语言文字与书籍。语言文字与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最重要的工具,它让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有了标准化的统一符号与特定的寓意,让人类文明成果跨时空、跨地域传播成为可能。语言文字和书籍的出现,让人类有了种族的差别,同时还第一次让人大踏步的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高等级动物。

教育活动中广泛教授的知识内容都是前人生产、生活经验与劳动智慧成果的结晶,比如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的《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世界上书籍有千万种,每一种都记录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探索历程,如史书重点记录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医学典籍主要记录药物功效、病因、病理以及医治方法;生物学汇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认知;物理学与天文学讲述人类观察自然、总结自然规律;心理学、教育学集中阐述人生成长活动与教学活动规律......不同类型的书籍蕴含了人类成长所必须的不同精神营养。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为前行指明前行的方向,为成长储备能量。

教学活动传授文化知识,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促进社会信息交流的标准化,降低社会分工、协作的信息传递成本,比如义务教育就以标准化的教学内容,为四面八方、天南海北的孩子传授了统一的语言文字交流工具。有人说“教育活动生产了大量高度标准化人才”,的确,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材在较大范围是统一的、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是相近的。教育活动为人们从根本上形成对同一事物的相同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大范围人际分工、协作铺设了信息交流的高速路,就如同统一而标准的互联网协议让所有网络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一样,标准化的教育、教学促进了社会的融合发展。

2、教育打开人生成长的“心门”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是为个人成长赋能,唤醒个体成长潜能。教育活动是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中传承的文化成果如果正好应用到某项社会生活实践中,就如同给农作物追肥立刻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教学内容未能针对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问题,那它也培植了人类社会成长进步的土壤、提升了国民素质。也就是说针对性强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识教育就是为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教学活动赋予新生命融入社会生活的工具,人类生活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通过获得他人的帮助成长自己,同时又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更多人的帮助。教学活动教会孩子使用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语言,认知、标记事物的工具数学,了解自然世界方法的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教学活动给予孩子成长生活的工具,打开认知世界、融入集体生活的智慧“心门”,让知识智慧的阳光能够照进孩人生的心灵、照亮成长前方的路。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就是从小打开人生成长的“心门”、用智慧知识的“星星之光”为孩子指引成长方向,运用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修剪枝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学习并不局限于知识,更需要全面提升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教育的内容并不只限于课本,课本是对生活智慧的总结和汇编,最终仍然需要回归到生活之中。教育传授给孩子们社会中已经成熟的智慧知识,更为孩子们通过现有智慧知识组合、创造指引方向。

3、教育就是放飞孩子的成长梦想

自然与律法赋予每个人平等的生存权利,“人人生而平等”“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学习就是使孩子从身体独立,走向身、心、行完全独立的过程。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是拥有完整而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所缺乏的就是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经历与经验。教序活动就是家长和师长通过自身的言行示范授予孩子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让孩子们能够借助自身“天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借鉴、模仿家长和师长的行为示范快速成长自己。

《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授予孩子成长的智慧和知识,自然与律法赋予每个人平等生存的权利,但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却并不完全相同,他们拥有的社会地位、智力水平、财富多寡都“不平等”。那么,造成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存在“聪慧”与“愚笨”、贫穷与富余的根源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和从教学活动中获取的智慧水平不同。其实,人生真是“人人生而平等的”,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所有孩子的一丝不挂“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财富、信仰的差别,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但是,后天所接受不同的教育,人们学或者不学、学习的方向和学习收获智慧的多寡,造成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俗话说:“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智慧之道在于学,多学者因博、而不学者愚。

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智慧的唯一方式,那么应该学习什么呢?学习是一项综合性成长活动,学习活动概括起来主要包含:

① 知理论。人行之于世有顺境,也难免遭逢坎坷,足够的理论知识则是指导一个人走好人生之路的根本。就拿日常的工作来说,既有不好做的工作,也有容易做的工作,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指导;

② 习道德。重品行、有节操、守信用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根本,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并反省自己日常所作所为。为什么有的人会从事难度大的、高智慧的工作,而有的人从事简单的工作,这是因为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智慧和知识,同时,对人的道德修养标准方面也有不同要求;

③ 学文化。如果说老师是人成长的布道者,那么文化知识就是解开他面对各种困境时解惑明理的钥匙。学习文化知识能让人懂得更多的道理,获得更多的智慧。理论指导实践、道德指引行为、文化知识使生活更加丰盈、充满乐趣,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贫贱富贵不是上天注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在学习中所累积的智慧。事实上,上天不会预定一个人的贫富,更不会让人存在现在这种差别。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获得智慧,才能拥有富裕的生活。

学习成长就是个人通过模仿、借鉴逐步掌握融入社会集体生活的工具,掌握了融入社会生活的工具,个人才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的分工、协作之中去,才能懂得如何借助同伴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上成为巨人”,才能在道德与律法准许的范畴内自由翱翔,才能通过自身实践放飞成长梦想。

教育是修身养性的行为艺术

教育是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完成自我雕琢的行为艺术

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才。”质地精良的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自成具有收藏价值器物的,树木再好不经过加工也不能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树苗在自然成长状态下通过修剪枝叶能够获得更好成长、成才的机会。孩子自带学习成长的能力,是天生模仿学习的“专家”,拥有无限的成长能量。但是,如果每个人的成长都随着“性子”随环境的变化而变。那么,人类社会也就将不被称其为社会,那样人将如同散落的花瓣,谁也和谁都没有关系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因此,教育活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按照人类文明的模样为孩子成长塑形,让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孩子学习成长不仅仅是授予他们文化知识、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引导他们臣服于社会公共的道德与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行为习惯加以修剪,使他们的心性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标准、成为真正能够为“赏心悦目”的人类艺术佳品。

1、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全局负责

生活中人们通常讲分权、分责,那么关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负全责,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安全到学习上的进阶规划都应是家长的管辖范围。如果把社会组织的最小单元家庭比作机器,那么它更像一台复印机,家庭之中的父母是印刷的原件,孩子就是印刷好的复印件。如果您发现复印件出现了瑕疵,那么您最应该检查的就是原件是不是本就不完美。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他们饶有兴趣的从第一任老师【父母】那里学习各种生活行为习惯,继承并发扬父母关于世界真、善、美、丑的认知。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与父母日夜相伴的成长活动中不自觉的染上了父母的色彩,这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根本来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之时第一次见到的人就是父母,孩子学习中的首任老师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时间最长的是父母。说到影响,父母是对孩子的影响从遗传基因到学习、生活无所不包,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行示范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事、哪些事情是安全的、生活中应该注意遵循哪些行为准则。培养孩子是父母生活中最核心的工作,古有“孟母三迁”培养了一代大儒——孟轲;“曾子杀彘”告诉我们如何教育孩子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我们当然无法做到像孟母、曾参那样,但是他们绝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是生气,他找到学校:“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爱迪生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里面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这所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读童话的时候,爱迪生已开始阅读《英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大部头著作。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经过长期刻苦钻研,他终于成为最著名的大发明家。他一生为人类贡献了一千多项发明。

家庭教育的终生使命是养育人性。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教育对个人人性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全面性和深远性。家庭生活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学的素材和行为实践案例,家庭生活是人性形成的基础。简言之,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养育人性来达成人生幸福,养育人性是家庭教育的终生使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课本,更需要全面提升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课本是对生活智慧的总结和汇编,最终仍然需要回归到生活实践之中。

2、学校教育对授予孩子智慧知识负责

学校是集中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学校是人类文明极度繁荣的必然产物,它最为核心职能就是系统性的传授人类社会所总结的智慧经验。知识是人类对自身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等生活经验的总结,原本是零碎的散落在人际交往之中,每个人只能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智慧知识。如此以来每个家庭都只能传授自有的智慧知识给下一代,从而从根本上形成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子承父业”的社会阶层分化效应,比如原始社会狩猎部落世代以狩猎为生、鱼猎部落终身捕鱼,他们所总结的生活经验无法”互联互通”;农业生产为主的工业前时代,人们同样只学习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时期的教学方式以极少数人能够享有的私塾或家庭先生教导为主,教学内容也十分有限。

学校教学的目的是赋予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本领,授予孩子们将事物与语言文字符号的“音、形、意”完美对应起来的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记录生产、生活实践总结经验的工具,是将自我对自然世界事物认知高度图形符号化和发音的抽象化的发明创造。学习则刚好相反,学习是学习者将特定的文字符号、发音与原物体实物一一对应起来,并将其输入大脑形成长期记忆,以备下次遇见同类事物时能够准确辨识的过程。如果把自然世界比作一台机器,那么它并不自带格式化的使用“说明书”,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亲自学习、探索形成与自身兴趣相适应的自然机器使用“说明书”。

学校教育如“星星点灯”为孩子的人生成长指引方向,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的知识就如同“星星点点”的亮光,为孩子的成长照亮前行的方向。老师对孩子的教导集中在传授知识,对孩子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准确性负责、对条理系统性的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负责。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讲授知识过后,孩子们如何更好的理解,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负责孩子全局成长的家长。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底层目标就是按照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生长修剪枝叶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家长和师长严格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从小养成知纪律、守规则,促使孩子形成成长敬畏之心,教育活动就是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规矩”为孩子成长塑形的过程。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家长和师长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成长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人点亮、点燃另一些人的活动,教育活动最高效的方式是“言传身教”。自人类诞生之初,就摸索出了“言传身教”这个为教之道,原始人的狩猎、采摘等一系列活动均通过“手把手”的亲传教导,而今我们能够见到类似的场景就是狼群中头狼带领群狼捕猎的行为。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方面说明基因遗传对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刻的反应出家长和师长的行为示范对于孩子成长导向的重要作用。新生的孩子如同“白纸”,除了健全的身体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天生”的学习能力,虽然他们的生活不能自理、没有思想,但是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家长和师长的行为,习得独立生活的技能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思维经验。因此,我们能见到出生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如果将他们置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他们就会习得不同的生活习性、养成不同的言行习惯、拥有不同的文化信仰,成为不同民族的人。

家庭是人类活动的起点,一切生产活动最终为的也是家庭的幸福生活。家庭教育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古老、最基础的教育活动,也是人生成长过程最早接受、终身接受的教育活动。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开展好家庭教育就是落实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传身教”,也就是传承和示范,家长用自己切身的生活实践指引孩子成长、进步。家庭教育的主轴是传承德育,核心内容是教导孩子融入社会生活的礼教、民族风俗习惯等,也就是教导孩子习得适应生活生产分工、协作的“规矩”。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真、善、美、丑认知世界的“有色眼镜”,给予孩子从社会中过滤、汲取成长精神营料的第一“过滤网”。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律法是教育人性的最后方式,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后的查漏补缺,是对不符合道德与法治准则行为矫正再教育,是指引个人行为走向社会化的终极强制手段。人类文明之所以成为地球上最高等级的文明,人也成为自然界最高等级的动物,就因为人类有明确的文字、拥有完备的人际处事律法。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资源交易都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比如国家间遵循《联合国宪章》、每个国家有国内《宪法》、不同行业拥有行业标准......每个人的自由都是在遵循人类社会公共律法和道德的前提下获得的,如果把每个人比作汽车,那么只有遵循交通规则的才能畅通无阻,人类行为处事交通规则的最高形式就是律法。

学习就是借力修身的成长艺术

人们常说:“你在桥上看风景,在看风景人的眼里你就是风景的一部分。”生活中人类创造了众多精美的生活艺术品,然而人自身即是其他艺术品的创作者,更为重要的是人生本就是一件在不断成长完善的艺术珍品,教育就是完善人生艺术的手段。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