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学生复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疫情教育成长基于复学第一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调节情绪,疫情中成长,少年当自强 ”)

东莞市第五届慕课创新案例

作品名称:基于复学第一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调节情绪,疫情中成长,少年当自强 ”

作 者:彭兵 方炼

工作单位:东莞市道滘圣广小学心理学科组

研究背景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假,根据东莞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市中小学分三批错峰开学。复学在即,同学们心情各异。长期宅在家,可能会对做出改变感到惶恐不安,不少学生还可能出现焦虑无助的情绪,尤其是六年级马上面临小升初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去上好复学第一课?又该如何做好学生复学后的心理健康建设?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心理建设同样也较薄弱,如何利用关键期培养学生的心理建设,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教师孜孜探索的问题。本次重大疫情,学生宅家过久心理问题频发,复学第一课我们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情绪,疫情中成长,少年当自强”这一课程设计与开发来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藉此,利用翻转课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进行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从情绪、认知和行动三个方面进行赋能体验,并且通过自觉认知、探索资源、落实行动为自己心理赋能,达成良好的身心状态。

发现问题

针对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和从线上网课到面授心理转变的过程,教师需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赋能。然而,传统的心理课堂,困于课堂时间,心理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沟通效率较低,学生成长期羞涩不愿探讨等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基于以上弊端,我校心理教师尝试开拓一条通过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心理学科创新教学之路。

三、提出假设

疫情长期宅家对学生心理健康可能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我校在开学前对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摸底,根据家长的反馈信息及学生返校后会出现的适应不良和心理困扰,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让学生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环境和面授的学习方式。

四、实施策略

基于此次重大疫情及现代社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课前音乐律动游戏等活动来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中来,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让学生心理激发对新学期最美好的愿景,坚定自己不断成长的信念与勇气,快速让自己“心理复位”,顺利重启幸福的校园生活。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学生体验音乐导入新课(情绪体验)—开展情绪认知和管理活动(表演情绪,认知情绪,管理情绪)—观看微课《点赞真英雄 悦启新学期》(心理赋能)—生生结对互助(激发学习动力,交流学习共成长)—心理树洞(班级信箱,诉说成长烦恼)。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课前教师

(1)通过东莞市教学资源平台、东莞线上课堂等查找推送合适的心理健康微课;

(2)设计心理调查问卷;

(3)根据心理调查问卷结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生一档。

学生

(1)自主观看微课《情绪调节,“静”出快乐》;

(2)完成心理调查问卷。

课中游戏导学,激发探究热情。

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要达到其辅导目标,必须营造出安全、开放、轻松的气氛,让学生进入一种放松、温暖的情绪状态。一开始老师利用音乐律动游戏《布谷鸟》调动他们的愉悦情绪,有针对性的课前策动,开展教学。让学生对这一节课充满着期待,主动地参加到后面的学习体验和活动中去,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

我是情绪小主人,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课前,教师有针对性地制作调查问卷或通过搜集优质视频,通过手机推送视频资源,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视频内容,初步了解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在心理学中“情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它是人类精神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本活动的难点及学生学情出发,通过“SWTC”口诀、蝴蝶拥抱法、心理暗示法、目标转移法、说话交流法、运动释放法来实现疫情中所遇到及今后学习中要遇到的心理问题。正确地认识和体验基本的情绪及如何调节情绪,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在当前疫情下,少年当自强。

逆行中成长,增强学生心理正能量。

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播放致敬最美“逆行者”微课《点赞真英雄 悦启新学期》,展现当代少年该有的模样,视频中小患者向医护人员行鞠躬礼、方舱医院奋战高考的学生、从国外背回口罩捐献家乡的中学生、霸气安慰弟弟的6岁男孩都让我们看到了最纯洁美好的模样。不论生活遇到什么困难,每个人都能自我赋能,主动赋能,持续赋能,不断升华自我,成长为生活的强者和智者。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少年向着那光亮的地方生长,透过这次疫情,让学生领悟到“读书的意义”,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更能给我们力量。当危险来临的时候,用自己的知识筑起堡垒,迎难而上。引导孩子们在疫情防控中感知国家的伟大力量,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梦想合伙人,交流学习共成长。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认识了情绪,形成更加准确的自我定位;完成了心理赋能,积极情绪融入课堂;探索学习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增强对生活思维控制感。为了达到理想的复学状态,还需确定目标,落实到行动上去。鼓励学生设定目标,完成赋能传送带。找到一个梦想合伙人,分享各自行动计划,按照计划执行打卡,互相监督。

心理树洞,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班级设立心理树洞,学生主动觉知心理烦恼,寻求教师帮助。微课的推送也让学生可以反复查看相关内容,运用相关心理知识,自我开导。

课后个别谈话,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按时回访谈话,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五、反思与评价

心理辅导旨在于让学生积极认知自我,学会控制情绪。通过本次心理实践课堂,让学生自主反复观看情绪管理微课,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和管理方法;学生课前线上完成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加深自我认知,更能让教师轻松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调查问卷对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便随时追踪记录;课上学生情景演绎、小组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通过观看正能量视频,为学生心理赋能,赋予积极情绪;学生自主设立目标,结对互助,激发学生兴趣,交流学习中共同成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觉察自我倾诉烦恼,便于教师建立重点跟踪对象,按时谈话回访,帮助学生疏导情绪。

本次案例将微课和线上心理调查问卷相结合,学生在观看微课后,进行心理调查问卷的填写,教师课前发现、总结学生普遍心理烦恼,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效率,也解决了传统心理课堂中,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本次教学实践,让心理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知识传授,更是师生心灵的沟通。

当然,本次课程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仍然比较腼腆,在课堂上不敢敞开心房剖析自我,认知自我,表达自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用心去建立学生的信任感。但是通过本次的教学实践,利用当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学生的真实内心,有利于心理教育的组织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体验。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解放思想,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焕发课程魅力,为心理健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0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