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企的机会是不是很傻(伴成长教育放弃国企职位,投身成长教育,她教孩子读懂“青春密语”厦门日报2023-10-25 10:07福建厦门日报2023-10-25 10:07福建)
【人物名片】王艳丽,1975年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女童保护”公益组织中级讲师、长汀同心学校“建霖儿童之家绿伞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项目”讲师,厦门市湖里区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儿童、青少年成长教育讲师。更换“跑道”“我想遵循自己内心,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感觉不到累,只是觉得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投身公益“我把自己当成这些娃儿的‘妈’,很珍惜每一次给孩子们上课的机会。”关注成长“如果早一点传达自我保护的知识,可能就少一个孩子遭遇不幸。”“和上一代人相比,80后、90后家长已经意识到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却苦于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王艳丽正在上课。(受访者 供图)王艳丽在儿童成长教育课上与孩子互动。“来了,来了,王艳丽老师来了!”听到王老师来家门口上课,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她的课得认真做笔记,回家才知道怎么和孩子讲。”不久前,受到湖里区妇联的邀请,王艳丽作为讲师在湖里区禾山街道围里社区为三四十名家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其实,王艳丽是城中村的“常客”。今年暑假,每周三下午,王艳丽都会从家里奔赴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给城中村的孩子讲授儿童成长相关知识。每周的这节课,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课。时至今日,防范儿童性侵害、儿童性教育,对不少人而言都还比较陌生。“无论是50后、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没有接受恰当的成长教育。”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期,儿童成长教育讲师王艳丽会心一笑——这是每个人的成长秘密,带着趣味,有时也会变为笑料。正因如此,45岁那年,身为资深HR(人力资源管理)的王艳丽毅然从国企辞职,投身儿童成长教育。从关注女童保护,到参与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项目,再到常驻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讲课,她奔走于城中村、山区,免费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普及心理和生理知识,提供公益培训和免费咨询,4年来从不间断。“每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情起初都是微不足道的。”王艳丽说,儿童成长教育就像一片大海,而像她一样的讲师就是一条条溪流,潮起潮落,无数的溪流汇到一处,终成汪洋。她觉得,所有个体的“微不足道”注定会积沙成塔,推动儿童成长教育不断向前。45岁从国企辞职投身儿童成长教育“大家在纸上画两个姜饼人,一个是男生一个是女生。”“你画错了,女生是这样的……”这是暑假的一个午后,湖里区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的教室里,一幅幅画作在孩子们手中传来传去。这堂气氛轻松活泼的课,是王艳丽的成长教育课《青春期来了》。来上课的8名男生7名女生,都是初一和初二的孩子。很难想象,在这个城中村的公益图书馆里,这些孩子正在学习的,是不少人并不熟悉的儿童成长教育课。“我来告诉大家,生理期来了该注意什么。”讲台上,这位戴着眼镜,穿着淡绿色长裙的“知心姐姐”就是王艳丽。很少人知道,如今在讲台上娴熟授课的老师,其实是“半路出家”。4年前,刚满45岁的她,从一家国企辞职,常来高殿、后埔等多个公益图书馆做志愿服务。有一次,她在图书馆里看到了关于“女童保护”的小册子。从此,“女童保护”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后来,偶然间撞见的一幕,更令她深感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的一天,她和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创始人崔丽正在图书馆里做志愿服务,发现一名二年级男孩和另一名同年级女孩走进同一个洗手间。“生理教育对孩子们很重要,孩子们不清楚自己身体的正确概念,很可能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王艳丽说,“当时,我女儿上五年级,刚进入青春期,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于是,王艳丽坚定地走向“女童保护”之路。98分通过讲师考核在公益图书馆上了第一堂课已经45岁的王艳丽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多。王艳丽告诉记者,成为“女童保护”讲师考核的方式为脱稿授课录制视频,要背下近7000字的课程授课稿,不能有增减和修改,不能调整顺序,同时要配有多个互动和情景演练。考核满分100分,90分才算及格。“我们成年人会觉得授课稿像车轱辘话,但是这些重复的话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内容。”王艳丽说,那段时间,她把稿子录在手机里,坐车、做饭、散步都在听、在背。如此艰难,她一度也想过放弃。“但就在我迷茫时,大连发生一起‘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这个案子刺激到我了,于是我又爬起来背稿子。”她说,从2019年9月到11月,她利用两个月备考,最终以98分的成绩通过考核。通过考试后,王艳丽的第一堂“女童保护”课,就在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开课。回忆起这堂课,王艳丽频频用“激动”来形容。“激动”,是感情剧烈冲动;既不是“兴奋”,也不是“紧张”。“看着讲台下孩子们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我真的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平安健康长大。”王艳丽说,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很重,“我把自己当成这些娃儿的‘妈’,很珍惜每一次给孩子们上课的机会。”在授课的过程中,王艳丽也在不断调整,不断学习。她告诉记者,她所学的这套课程是适合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但在实际上课时,会遇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纪的孩子,需要变通。比如,在给幼儿园小孩讲解“什么是隐私部位”时,教案里写的是“背心和短裤覆盖的地方”,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可能不理解“覆盖”是什么意思,因此要改成“遮挡”“盖着”等口语词汇。4年往返厦门和长汀教会孩子直面青春期问题在之后的几年,王艳丽频繁往返厦门和长汀,走进大山里的学堂,向留守儿童传递成长教育理念和知识,每天上四节课,一待就是一周。她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数留守儿童从短视频上获取生理和心理知识,很多信息都是胡编乱造,容易误导公众。也是在这段时间,王艳丽意识到,城中村流动人口多,外来务工的父母对儿童成长教育的意识相对淡薄,因此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关爱和保护的重点群体,在城中村里的公益图书馆开课很有必要。在长汀公益授课之外的时间,王艳丽扎根厦门的城中村,她不再仅限于“女童保护”,而是把范围扩大到儿童成长教育。“青少年发育年龄比上一代人明显提前了,但学校的生理课却在初一才开展,目前生理心理教育在‘小升初’年龄段缺失了。”王艳丽说。据人民日报报道,世界人口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孩子的性成熟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小学是青春期教育的“黄金期”。“和上一代人相比,80后、90后家长已经意识到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却苦于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王艳丽清晰地记得,面向家长开设的第一堂课,一开始只有四名家长参加,后来才慢慢多起来。课程结束后,面对孩子的好奇,很多家长会说,“听听王老师怎么说”,家长们或许一时半会不知怎么引导,但他们知道,王老师懂得如何做。渐渐地,上过王老师课的男孩女孩有了些不一样的改变——五年级的男孩小宇上完课后,第一件事就是关爱生理期的妈妈,帮妈妈买卫生巾;和小狗一起玩,五岁小男孩已经懂得提醒其他小伙伴:狗狗的“隐私部位”不能碰……“青春期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开始。同学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自己的成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王艳丽在青春成长手册里给同学们的留言。王艳丽感慨,4年来,是“女童保护”把她从一名“小白”,培养成一名青春期成长教育的讲师;是专业的培训和知识,让她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她希望自己讲授的知识能守护更多孩子成长,陪他们走得更远。本版文/厦门日报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本版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