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教育伴随着成长(教育伴随成长教育伴随我们一生)

为什么我会说教育伴随我们一生呢?我们又不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也不是科研人员,但是我们是父母。我们完成了20年的自我教育,接下来还要完成30年,或者50年,亦或更多时间的教育。

我们都有一段特别悠闲的时光,那就是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那几年,每天早八晚五,为了工作努力拼搏,最重要的事就是提升自我。但是自从我当了妈妈,我发现教育的观念时刻占据我的大脑区域,随时要学习,要充电,然后让我的孩子汲取。

可能有人说,孩子那么小,要什么教育?能教她什么?她也不懂。有多项研究表明,婴孩拥有语言天赋,而这种能力也跟环境有关。我记得好像是美国一位演讲者,讲到的,说是一个小男孩,才1岁,把他放在一个多语言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他就学会了这种语言。难道,这还是一种学习,一个教育环境所带来的结果么?

所以,宝宝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都提倡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而不是一味灌输,我们从小接受的是灌输式教育,死记硬背,而现在多半是发散思维。父母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孩子成长的好环境,而充当的角色不是父母,不是讲师,而是伙伴,随时交流,随时沟通,这样一个角色。孩子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也能够自我得到提升和成长,潜移默化就会深入到内心深处。

我的宝宝已经一岁多了,现在大人说什么话,脸部有什么微妙的表情,她都能捕捉到,生气的,高兴的,哭泣的,所以说,虽然小宝宝语言还没开发,但是这些行为语言或者表情语言,她都能够理解。所以,当你有了一个宝宝之后,你就会发现,人生特别有意思,把你的思想、行为及表征都能在一个小宝宝身上得到实现,当然,我们还是要尊重宝宝的个体成长发育特点,不能强求。

其次是大人要树立好的榜样。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一直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些桎梏,主要表现在家庭中父母角色的充当。家里男孩女孩会不同对待,特别是重男轻女类型的,还有以宝宝听话不听话,乖不乖来评定宝宝的好与不好,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尤其会听到说,“看妹妹就比你听话,多乖”。这种语言环境的设立就有瑕疵,男孩女孩比较的不是听话也不听话,而更多的根据宝宝自身特别及性别,有针对性地发现他们自身优点,开发出来,男孩多培养动手能力,女孩更多精细能力,男孩要勇敢,有担当,女孩要多包容,有耐心。所以,如果我们身上带有原生家庭教育的负面,请多学习,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天生都有极大的探索欲,请鼓励,而不是抹杀。小孩子都对没见过,没摸过的东西感兴趣,因为这个问题,我的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没少跟我争吵,主要是我把什么东西都给孩子玩,而他们觉得有些东西其实是危险的,的确是,危险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远离宝宝,不让这种不安全因素存在,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消除,我们不能在无保护下,给宝宝一个危险的物品玩,而是由家庭带着认识并了解。比如,如果我的宝宝执意非要电池,那我会拿给她,并且让她摸摸,告诉她,这是电池,各种玩具都需要它,有了它,玩具才有了生命,但是呢,它也是危险品,小孩子不能碰,它穿着花外衣,但是里面却是有毒的。我不知道,我这种是否可取,但是我也在矫正,随时调整,只是想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我发现,她拿过之后,就不再对它感兴趣了。当然,探索好奇心,有很多方法,当跟孩子玩一个玩具时,像积木,或者变形玩具,跟着孩子一起玩,一起研究,既满足他的好奇心,又能激发他的探索欲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最好的教育应该就是作为父母长久的陪伴,父母要有耐心,有引导性,而少一些大吼大叫,我也是做了父母之后,开始关注育儿知识,关注教育,以后还要关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教育,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个阶段孩子心理的发展特点,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时刻感到需要你的爱,我们作为父母也时刻能够感觉到被需要。我们也是从孩子时代过来,但是随着时间,接触社会的时间较长,我们再来教育孩子,其实孩童的内心已经没有了,所以就要重新开始学习,所以说,教育如影随形,伴随我们一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