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成长教育的内容包括(成长教育大卫是干嘛的《成长教育》:从三个层面剖析萝莉珍妮误入歧途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导言:《成长教育》是一部老式英伦风味的影片。这部电影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的回忆录改编。本片曾荣获2009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及摄影奖,并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多项提名。

故事的背景是60年代的英国。16岁的珍妮聪明、漂亮且有品味,学习成绩优异。她出生在中下阶层家庭,刻板的父母一直过着精打细算的生活,并且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她考上牛津,一举进入上流社会。

在一次雨中,珍妮邂逅了开跑车的绅士大叔戴维。幽默且多金的戴维为珍妮打开了一扇上流社会的大门,听古典音乐会、游巴黎、吃高档餐厅,这一切对于涉世未深的珍妮来说,都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最终萝莉珍妮放弃学业,想与戴维结婚,却意外发现戴维已婚,他的举动不过是勾引小女生的骗人行径罢了。

《成长教育》是一部给花样少女、成年女性看的电影,更是一部给已为人父母的成年人看的电影。片中造成珍妮误入歧途、最终放弃学业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今天我将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因素三方面探讨萝莉珍妮成长过程受到“教训”的原因。此外,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教育”发人深省,在本文第四部分,我将探讨一下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个方面的思考与现实意义。

01、家庭因素:父母狭隘的价值观是造成珍妮放弃学业的根本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可以说是女儿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世界,直接影响女儿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在这部影片当中,也是如此。珍妮父亲狭隘的价值观是导致珍妮误入歧途的根本原因。

影片刚刚开始,直接就给观众生动地展现了珍妮父母奇特的三观。

首先,父母对于珍妮学习的态度。珍妮的兴趣爱好是拉大提琴,可是她的父亲杰克却表示反对。他一再强调,拉大提琴只是兴趣爱好而已,既然已经成为兴趣,就没有必要一直练习。去牛津大学面试时,只要说自己的爱好是拉大提琴就好,也不算说谎。父亲的期望就是要她考入牛津大学,与教学大纲无关的任东西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此外,父母对于金钱的态度。珍妮是个聪明漂亮的姑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喜欢法国音乐,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很有希望考入牛津大学。但是因为拉丁语成绩不如人意,所以当她提出请家教进行一对一学习的时候,父亲却发怒了。他大声斥责珍妮,家里的任何东西都需要花钱,钱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由此可见,珍妮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也是现实中特别真实的父母形象。

对于女儿,一方面父亲迫切希望她考上牛津大学,因此不允许女儿有兴趣爱好,不允许女儿浪费时间听法国歌曲,因为这些歌曲不在教学大纲上。正是这样一个刻板又严厉的父亲,使得珍妮的高中生活是枯燥乏味而疲惫的,这也就造成了她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渴望。

另一方面,珍妮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有点葛朗台,虽然希望女儿考上好大学,进入上流社会。父亲却舍不得花钱给珍妮上家教课程,把钱看的特别重要,这种价值观也严重影响了珍妮对于物质世界的判断,导致她最终被戴维所欺骗。

随着珍妮和戴维的进一步接触,其实珍妮的父母有很多次机会都可以发现戴维的欺骗。

首先,大卫要带珍妮去听爵士音乐会,来家征得珍妮父母的同意。面对老谋深算,举止优雅又多金的戴维,父亲结结巴巴,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对于女儿的外出,父亲的拒绝可以说是无力的,而母亲则被戴维的几句赞美冲昏了头脑,立即表示,要是你不同意,那我就带她去,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当戴维提出要带珍妮去巴黎的时候,父亲先想到的是我们没钱让你去巴黎过生日。在光鲜的戴维面前,珍妮的父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在听到戴维和牛津大学的克莱夫·刘易斯教授私交甚好的时候,珍妮的父亲竟然笑的合不拢嘴,最终一步步退让,让戴维将自己未成年的女儿带走。可以看出,珍妮和戴维一步步的发展都在父母的默许之下的。

在我看来,珍妮父母对于这个谈吐风雅、句子阔绰却来历不明的戴维,比珍妮自己还喜欢。或者早就认定戴维是一家人通往上层社会的乘龙快婿了。

当戴维向珍妮提出结婚的时候,珍妮尚且犹豫不决,征求爸爸的意见时,爸爸的回答是令人失望的:

那就看要和谁结婚了,如果和戴维结婚,牛津就不是必须的选择了。我懂教育,教育让你变得聪明,我相信要是你笨的话,戴维也不会选择你。

最终,当珍妮发现戴维已婚的时候,戴维选择彻底消失。痛苦的珍妮质问父亲:

你们鼓励我浪费人生的时候,又是什么人呢?笨女生总会被包装的成熟漂亮的男人所骗,那你们两个呢?

面对珍妮的质问,父亲承认自己一生都害怕没钱,他希望女儿进入更好的圈子。由此可见,在珍妮的父母心目当中,无论上牛津大学也好,嫁人也罢都不过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手段。他们鼓励珍妮放弃学业,抓住戴维这个摇钱树,丝毫不去考虑对于一个17岁的姑娘来说放弃学业,走进婚姻意味着什么。他们不会把女儿的成长纳入考虑范围,唯一考虑的只是哪个选择性价比更高。

对于珍妮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或许不懂社会,可是对于成人来说,明明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戴维有着可疑的企图,可是珍妮的父母却始终视而不见。说到底,还是爱慕虚荣,眼界太浅。也正是这毁人的三观蒙住了作为父母最起码辨别真相的眼睛,导致女儿珍妮误入骗局。

02、个人因素:对枯燥学业的不解和对绚烂世界的向往是珍妮受骗的必然原因

珍妮是一个浪漫派的文艺少女,她喜欢艺术,喜欢法国歌曲,向往有品位的生活。可是现实情况是珍妮从小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专制教育体系之中,父母对于她的精神生活漠不关心,对于她的全部生活,父母都已经完全安排好,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珍妮毫无选择的权利。

影片前半部分,对于出生在普通人家的珍妮来说,考上牛津大学是父母对她的寄予的期待,也是老师对她的期待。珍妮想要继续学习大提琴,父亲不同意,认为对于上牛津大学没有助益;就连珍妮在房间听听法国音乐放松一下,父亲都会喝止。

在我看来,考牛津只是父母和老师的目标,珍妮还没有明白这个目标对她的真实意义。在她心目中,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她厌恶无聊的生活,疲惫的学习,父母的唠叨。她渴望成长,渴望自由,渴望离开管束。

在这种毫无波澜的生活中,让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女犹如困兽。这个时候戴维出现了,一个儒雅、懂艺术成熟浪漫的人,完全符合珍妮的期许。在戴维这里,珍妮感受到了自由、高雅,与艺术的接近。对珍妮来说,戴维的出现解救了她枯燥的生活,于是珍妮不加思考的沦陷了,这也是她误入歧途的诱因之一。

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戴维带着珍妮参加名流的舞会,出入艺术品拍卖会,去高档的餐厅用餐,住豪华的酒店,给她足够浪漫的生活,带她见识绚烂多彩的世界。珍妮一边享受同学们的羡慕,一边感受对艺术的静距离接触,她可以为自己喜欢的画作一锤定音。这种生活的享受让她沉迷了,并且开始荒废学业。

我想,随着珍妮和戴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与其说珍妮爱上了戴维,倒不如说她爱上了这绚烂诱人的上流生活。所以,当戴维提出去巴黎的时候,珍妮不仅知道戴维的谎言,还帮助戴维一起欺骗父母。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珍妮看到戴维和同伴偷古画,她虽然不接受,但却很快被戴维说服了,再次接受戴维。更令人讽刺的时,后来在被戴维骗了之后,珍妮跑去质问戴维的同伴为什么明知道戴维已婚,看着他们交往也不告诉她时,面对诘责,对方直接说,你看着我们去偷画不是也什么都没说嘛?

其实,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更高层次的生活已经让此时此刻的珍妮已经迷失了。所以珍妮轻而易举就抛弃了牛津梦。面对校长提醒她“不要放弃学业,每个有价值的工作都学要学位”时,珍妮毫不留情的回绝:

不是每个人做有价值的工作都需要学位,至少女人不需要。读书那么枯燥,而我不需要学位也可以博览群书,在餐馆里享受山珍海味,享受生活。

在我看来,珍妮一定以为自己找到了上层生活的捷径。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享受生活。她肯定在想,既然我想要的生活可以通过男人得到,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呢?

对于如何选择,16岁的珍妮其实是迷茫的,父母没有给她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而校长的粗暴阻止起到的是反作用。在毫无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被奢华的生活和虚荣心冲昏了头脑的珍妮最终误入歧途。

03、社会因素:萝莉偏爱大叔的社会现象是导致珍妮遇到情感骗子直接原因

在这部影片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阳光少年格兰汉姆喜欢珍妮。他和珍妮年龄相仿,不谙世事,所以第一次去珍妮家拜访就把一切都搞砸了,完全入不了珍妮父母杰克和马乔尔的法眼。

珍妮生日的时候,少年格兰汉姆只能送一本拉丁文词典,相较与戴维大包小包的生日礼物,显得那么寒酸。因此,在青涩的兰汉姆映衬下,越发显得戴维沉稳内敛,加上很好的文化修养与眼界,很快就让珍妮沉迷了。

记得张爱玲曾说:

成名要趁早。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

不知道有多少少女和她有一样的想法,在年少时代偏爱阅历丰富的大叔。觉得少年男孩简单无趣,和年长的大叔在一起,不仅显得自己越发有魅力,更可以毫不费力拥有更高层次的生活。可是,并不是每个怀揣少女梦的萝莉都能遇见一个带她长见识又爱护有加的大叔。

在我看来,当戴维带着珍妮去往她憧憬的巴黎,他了解珍妮的一切喜好,尊重珍妮的想法,珍妮以为这是戴维爱她的表现,熟不知这只是戴维情感骗子的经验而已。然而,正是这种经验,让萝莉偏爱大叔。也正是这种诱惑导致珍妮误入歧途。

在影片中,戴维在情场游刃有余,风流倜傥,很懂女孩的心思。在一个雨天,戴维娴熟而自然的搭讪:

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只是怕你的大提琴被淋湿了。

他给珍妮打开的是一个灯红酒绿充满新奇的新世界。他懂得如何做戏做全套,知道如何迎合珍妮父母的喜好。这样的男人对于充满好奇的少女和无知的父母来说,都驾驭不了。

然而,他的良好教养,是刻意为之,他的甜言蜜语,是精心安排的重复。他为珍妮拉起衣带,也不过是套路。总之,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戴维经营了一个又一个圈套,让珍妮和她的父母自愿跳进去,深陷其中。

然而结局往往是残酷的,就像珍妮父亲杰克所说,树上不会长出钱来,同样天上不会无故掉馅饼。还是老套的结局,戴维已有家室,有妻有子。从妻子的口中,也可以看出,戴维早就骗人无数,珍妮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

在我看来,年轻的姑娘迷恋年长的大叔,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成为一个个无知少女落入情感骗子手中的直接原因。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社会中,所谓的萝莉爱大叔,看似美好,可是,终归不过是一场交易,你用青春交换成长的经验。

04、基于萝莉珍妮误入歧途的原因及其结局谈谈本片带给我的思考和现实意义

在《成长教育》这部影片中,萝莉珍妮受到的“教育”是多层次的。在影片结尾,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同时,珍妮也明白了读书上学的真正意义。同样,影片也带给我们丰富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琢磨反思。

今天,我会结合萝莉珍妮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的故事谈谈本片带给我的几点思考和启发。

①父母的见识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

在本片中,珍妮的父母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从一开始,父亲花钱让珍妮学习拉丁文,进社团,目的都是为珍妮最终进入上流社会铺路。所以当戴维出现之后,牛津就不在是进入上层社会的最好选择,嫁人才是。珍妮受骗固然是由于被大千世界所迷惑,但是父母的狭隘价值观才是珍妮误入歧途的推手。

有人说,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如果珍妮的父母在初遇戴维造访的时候,有足够的见识和格局,不去贪图虚荣,就会快速识破戴维这个渣男的骗局。退一步讲,即使因为戴维过于会伪装,珍妮的父母没有识破,也不会因为贪图奢靡生活而劝女儿放弃学业。

我想,回归到现实,人们都说女孩要富养,在我看来,真正的富养并单单是吃好穿好的物资富足,而是如何看待金钱,如何看待生活的精神富足。在这个命题中,父母必须有足够的见识,正确的价值观也要先把握住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想要的生活不是靠攀附别人,而是依靠自己双手去得到。

②我们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再去牛津的时候,其实珍妮已然发现戴维的钱财来路不明。可是面对唾手可得的梦想生活,珍妮选择假装看不见,是因为她早已迷恋上这种花花绿绿的精彩生活无法自拔。

对于珍妮来说,她得到的教训远远不止爱上大叔,受到情感欺骗这么简单。她的教训在于已经看出戴维的钱财来路不正,足以判断戴维这个人行为不端,却依然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直到最后,戴维消失不见,珍妮再次回去恳求校长给她一次复读的机会时,她才幡然醒悟,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可谈。

回到现实,看来,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归都会有无数的女性觉得学习枯燥,工作太累,想要通过外貌身体获得想要的生活,其实在上帝给我们安排人生的时候,所有的一切早已明码标价。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当你先得到了不该拥有的物资,必然也会付出成百倍的代价,毕竟,生活真的没有捷径。

③对于女性来说,读书的真正意义是成长。

珍妮是一个聪明且成绩优秀的姑娘,可是她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要上牛津,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父母的安排,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当她选择退学的时候,才会质问校长: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知道后来,她去老师斯塔布家拜访,看着老师温馨的家中,有舒适的家具,喜欢的音乐,还有一副自己喜欢的油画,内心发出由衷的感叹:“啊,好温馨的家。”

此时此刻,珍妮或者才真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何在。像老师这样的女性,看似生活枯燥无趣,但却因为读书而从不会迷失自己,他们的内心丰盈,时刻都能保持一颗柔软的心。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我想说,读书的意义在于要富养自己的精神。也许读书的效果很慢,可是,我们终归会发现,读书让我们不在迷失自我,可以让我们足够有尊严的活着,心安理得地寻求我们想要的生活。此外,只有多去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见识,才能让女性识破渣男欺骗的手段,不至于让自己误入歧途。

④跌入谷底,遭遇不幸,仍旧有勇气爬起来。

最后,导演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珍妮迷途知返,在难过与痛苦中挣扎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成长的意义。于是她重新振作起来,去恳求校长再给自己一次重新考学的机会。尽管校长严词拒绝,但珍妮也没有放弃。在老师斯塔布的帮助下,珍妮历经一年,重新考入牛津大学,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成长的教育有很多种,有的人面临挫折一次次被打倒,最终一蹶不振。还有的人在成长的伤痛中汲取教训,在遍体鳞伤的经验中寻求新的出路。

我想,珍妮是勇敢的。青春少艾,谁都是像珍妮一般的女孩呢?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牛鬼蛇神”,关键是,当我们跌入谷底时,仍旧有勇气爬起来去弥补错误。历经磨难之后,在痛苦的经历成长,心底还有阳光,还有爱的勇气。

结语:

《成长教育》让人看完之后不禁会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去爱的人。我想,不论成长的哪个瞬间,教育都无处不在。

在影片结尾处,珍妮历经冬雪春花,再一次圆了牛津梦。她终于明白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但她还会喜欢伯纳·琼斯的画,也还愿意去爱,愿意接受同龄男孩的邀请一起游巴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什么时候也不算晚。我想这也是本片的意义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