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就像种树(教育即成长养娃就像种玉米: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最好的教育)
很多人吃过玉米,但不了解玉米,玉米从播种到成熟要经历5个阶段:播种期、苗期、穗期、花粒期、成熟期。
玉米播种期需要大量雨水,才能保证正常出苗。如果天气干旱,就会少苗缺苗。玉米苗期不仅需要充足雨水,还需要充足光照,只有阳光雨水都充足,苗期的玉米才能茎枝茁壮。
玉米穗期雨水充足,肥料足够,才能保证玉米果穗又多又大。玉米花粒期虽然也需雨水,但更需要充足阳光,只有太阳照射时间足够长,玉米开花才会多,颗粒才会饱满。成熟期的玉米最怕遇到暴雨天,连绵雨会让玉米发霉长毛。
玉米每个阶段需要的光照雨水都不一样,只有顺应玉米生长规律,按时施肥浇水,秋天才会丰收。
养孩子就像种玉米,只有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大脑、身体发育状态,才能更好理解孩子,有效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0-6岁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每顺利度过一个敏感期,心智水平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李芷怡的《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用100个真实案例,分析了0-6岁孩子需要经历的不同敏感期,让父母充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发育特点,用科学教育方法,助力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让孩子心智、性格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李芷怡,早期在北上广等蒙台梭利幼儿园做高级教师指导,后赴美国进修教育学,在纽约、洛杉矶等地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并提供专业的育儿咨询与治疗,具有丰富的育儿知识与长期的经验累积。
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分五个年龄段,解读了0—6岁儿童的敏感期特征,理论精准,容易上手。
0-2岁半
孩子从出生到2岁半会经历7个敏感期: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渴望爱的敏感期。
父母应该:
1、满足孩子口腔需求
老一辈父母总认为吃手不卫生,所以百般阻挠,但其实孩子吃手是在探索世界,这是口腔敏感期的表现。
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说:“如果孩子口腔在一岁前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以后会出现补偿反应,比如贪吃、咬人。所以不要阻拦孩子吃手,而且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吃手。”
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分享了儿子的口腔敏感期,因为她喂奶过于及时,儿子没有机会用嘴探索,了解这点后,李芷怡开始有意识锻炼儿子吃手,补上了口腔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的孩子还喜欢咬人,但并非恶意,只是满足口腔需要。因而面对咬人行为,父母不要过于在意,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孩子口腔需求。等孩子口腔敏感期过去,咬人行为自然会消失。
2、提供更大活动空间
当孩子开始喜欢抓、捏、扔东西时,就说明孩子进入了手的敏感期。
大人觉得没意义的行为,却是孩子探索世界、区分事物差别的手段。
父母不要肆意干涉孩子行为,尽量提供大的活动空间,并保证消除空间里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开发孩子的手部功能。
孩子用手探索世界的同时,也会用脚丈量世界,进入行走敏感期。
行走敏感期的孩子会不断练习走路,走稳后,会喜欢上下坡、走楼梯,以此锻炼肌肉发育,探索未知世界。
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多学步空间,让孩子行走更顺利,但切忌操之过急。让孩子按照内在速度,慢慢学会走路。
3、 创造良好语言环境
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重复模仿别人说话、说脏话、说话结巴等行为。父母要理解这些行为,创造良好语言环境,尽量引导孩子说出完整、正确的句子。
对孩子的反常行为,不要过多关注,也别刻意纠正,只要给孩子提供良好语言环境,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度过语言敏感期。
2岁半-3岁
2岁半-3岁的孩子会经历5个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
父母应该:
1、 不强迫孩子分享
二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会慢慢觉醒。然后他们就会依靠物权来区分自己和他人,比如“这件玩具是我的。”此时孩子开始护东西,并且不愿意分享。
有些父母就会觉得孩子自私,于是强迫孩子分享,但父母越强迫,孩子就越渴望占有,甚至会出现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
因而父母要维护孩子的物权,不要强迫孩子分享,帮孩子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2、 帮孩子保持内外秩序的统一
前天给女儿洗了一个桃子,她看了半天递给我说:“妈妈,你给我换一个,这个有洞洞。”我仔细瞅了半天,才发现桃子上有个指甲盖大小的虫洞,给她换了一个完整的桃子后,她就利索吃了。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除了要吃完整食物,还有坚持物品放回原处、按固定顺序做某事的行为。
进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要求内外秩序保持一致,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父母要耐心,尽可能按孩子的意思做,就算孩子无理取闹,只要无伤大雅,就尽可能满足他。
此外父母也要创造有序生活环境,让孩子不因外界变化而感到不安,从而建立真正的秩序感,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
3、 鼓励孩子模仿
昨天碰到邻居安安妈责备三岁的安安:“你怎么这么没主见,就会跟着别人学。”
我上前问清原委,告诉安安妈:“安安不是没主见,只是到了模仿敏感期。”
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小伙伴甚至电视上的言行举止。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模仿行为,让他能够通过模仿满足内在需求,通过模仿达到更高的生命状态。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是非观,他们会模仿见到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对于孩子坏的模仿行为,父母不要过多关注,努力给孩子做好榜样,用正确标准衡量孩子的模仿行为。
3岁-4岁
3-4岁的孩子会经历4个敏感期:执拗敏感期、审美和完美敏感期、色彩敏感期、人际交往敏感期。
父母应该:
1、 尊重“爱臭美”的孩子
女儿最近进入了审美敏感期,每天出门要自己挑衣服,挑头饰,还会对着镜子偷偷涂口红。
对于“爱臭美”的女儿,我没有呵斥,而是尽力满足她。
孩子从三岁开始进入审美敏感期,开始关心穿衣搭配,并拥有自己的审美观,比如我女儿,挑了蓝裤子,上面必须要配蓝短袖,她觉得颜色统一才好看。
但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过分注重外表,会变得爱攀比,于是多番打击孩子的“臭美行为”。
但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爱美之心,引导孩子了解美学知识,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2、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说:“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的孩子,才能更好开展人际交往。”
每个孩子人际交往敏感期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喜欢交换,有的喜欢打人抢玩具。父母要区别对待。
另外,父母不要强行干涉孩子的人际冲突。让孩子自主处理问题。就算孩子无法自己解决,父母也不要强行出头,学着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岁-5岁
4-5岁的孩子会经历6个敏感期:婚姻敏感期、性别和出生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绘画和音乐敏感期、情感敏感期、书写和阅读敏感期。
父母应该:
1、 教孩子正确的婚姻观
四五岁的孩子常会说“我要和妈妈结婚、我要嫁给爸爸”这样的话,这是孩子婚姻敏感期的表现。
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说:“婚姻敏感期的孩子,除了会对父母、老师、同伴产生爱恋外,还会慢慢懂得讨好自己喜欢的异性,比如把好吃的给对方,把好玩的给对方。”
父母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看待孩子的爱恋行为,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让他们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
2、 别强迫孩子补习音乐绘画
四五岁的孩子会对音乐绘画出现狂热痴迷,于是“望子成龙”的父母迫不及待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其实,四五岁的孩子热爱绘画音乐,不一定说明孩子有天赋,只说明孩子绘画和音乐的敏感期到了。
因而父母要做的是尽量创造好的环境,让孩子充分享受绘画和音乐带来的乐趣。
3、 善待黏人的孩子
四五岁本来已独立的孩子,突然开始黏人,爱哭。但这不是倒退,是孩子进入了情感敏感期。
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说:“看似孩子的行为在退化,其实不过是他们用这些行为来获得更多的爱与关注,为下一次的学习积蓄能量。”
因而父母不要指责,要更耐心,更关注孩子。对于他们的吃醋、哭闹、黏人行为,要妥善引导,主动陪伴,让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5岁-6岁
5-6岁的孩子会经历4个敏感期: 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文化敏感期、自然敏感期。
父母应该:
1、 帮孩子社会化
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说:“5-6岁时,孩子会慢慢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走出来,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变得喜欢交朋友,喜欢在集体中玩耍。”
此时孩子对社会规则很重视,比如遇到红绿灯,即使没有车通过,也必须等到绿灯才能走。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不知变通,于是带头破坏规则,被父母影响的孩子慢慢也会变得没有规则意识,成为众人眼中的“熊孩子”。
父母要以身作则,坚守社会规则,帮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
2、 多带孩子亲近自然
孩子天生喜欢大自然,喜欢小动物。到了五六岁,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多,他们对自然有了一定认知,开始同自然界建立亲密关系,此时孩子进入了自然敏感期。
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各种小动物的生存状态,既让孩子感受美,又提升孩子专注力。
最后,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里分享了各个年龄阶段都需要坚持的敏感期原则:
1、 给孩子最大限度的爱和自由
2、 等待孩子自己成长
3、 观察孩子的言行,抓住从不守时而来的敏感期
4、 敏感期也是学习期,不干涉,但要提供学习条件。
种玉米时,农民要把握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该施肥施肥,该浇水浇水,做好每一个生长阶段,最后才能丰收。
养孩子同样如此,每个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经历的敏感期不同,表现也不同,父母只有了解敏感期的特点,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才能帮他们顺利度过敏感期,完善各种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