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于教育即生长你怎么看(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长,关键在如何生长?)

对于杜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学习教育学时区别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教学理论,而我也能再次翻阅存放在书架上已久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实话实说刚开始阅读本书的感觉是读不懂,而且还比较乏味,然后直接放在书架上想等以后有时间再阅读,而本次能有幸跟随张华教授一起学习《课堂里的杜威》使我豁然开朗,对待教育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个体在改造经验时必须与生活结为一体,必须认识到个人成长的自然性。孩子们(学生们)本身就处于未长成的状态,也是生长的第一条件,那生长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生长过程就是一个向着后来结果,逐渐往前发展的运动,一切向着未来发展的运动。而当前处于未长成的状态,同时也是指在未来有生长的可能性,这当然也不是说现在绝无能力,倒了后来才有的,是表示现在就有的积极的能力,即向前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做中学”,即儿童(学生)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这与我们所熟知的“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一样的道理,在一开始之所以读不懂《民本主义与教育》这本书就是缺乏实践,在生啃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时,空洞乏味,从而不能用实践来检验。当我们在有意识的将理论知识不断的应用于实践,在活动或实践中践行真理时,良好的习惯变形成了,而习惯也恰恰是生长的具体表现,它是指能利用自然的环境,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在平时我们也许注重控制影响自己的身体,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环境的影响,如能够走路就是能够运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环境等。在平时我们只是注重了习惯的养成,却没有加入思维、思考等智慧行为从而成为了简单的重复性动作,因此对于生长出现了束缚,故必须以思维为基础培养习惯养成。

教育的目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因此如何创造激发继续不断生长的欲望,提供培养习惯的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这便是对教育即生长的最高追求。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