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成长教育心灵成长教育:教育是心灵的感应)
【Educiot育联网】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的成长问题求助心理咨询。虽然孩子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表现,但本质都是心理成长受阻,而且多半和家庭教育有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家庭教育着手。这里我们总结了几条建议和家长朋友们分享。
不要多讲道理。
首先,喜欢讲道理的人往往都不怎么讲道理。真正讲道理的人是不会整天把道理挂在嘴上的,他们会付诸行动。就像真正有钱的人不会把钱看得很重,没钱的人才一天到晚谈钱。其次,孩子的理性还不发达,理解能力有限,还没到讲道理的时候。和他们讲道理有点像对牛弹琴,讲得太多只会令其厌烦。而且,就算孩子长大了也不要讲太多道理,因为维系亲子关系的不是道理,而是感情。道理不能不讲,一点点就够了。
所以那些爱唠叨的家长虽好先学会闭嘴。
先教育好自己
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人归根结底是被自己教育的,其他人只是影响和帮助,塑造人格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家长和老师如果真的爱孩子,真的想教育好孩子,就先好好“教育”自己。只有把自己教育好才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只有把自己教育好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教育问题确实很多,但是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很多教育者没有把自己的人格培养健全就去教育孩子,结果不但没能把孩子教育成人,反而制造了许多“问题孩子”。
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是一种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和人格熏陶。教育最大的魅力就是平等。强迫、要求、诱惑、乞求,这些都不是教育。因为人格不平等一定导致压迫和抗拒,一定会破坏关系的和谐与自然。许多发生在恩师与高徒之间乃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是因为关系中缺乏人格平等造成的。由于缺乏人格平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师徒关系中掺入太多的人身依附,使关系变得不再纯粹,教育。这是当代教育一大败笔。
建立平等关系不用“蹲下来”。蹲下来只是形式的平等。建立平等关系要以人格成长为前提条件。只有人格成长才有能力与受教育者平等相处。而人格成长正是教育者自己要去面对和完成的任务。
适当降低预期
很多人以为教育必须承载神圣的使命,觉得非给孩子树立崇高理想与远大目标不可。这固然不错,但不可勉强。教育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懂得因材施教,不要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照自己的孩子,更不要将自己过高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利。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既不揠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去实现自我成长。
有的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主权,不把孩子当孩子看。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喜好要求孩子去做他们做不到或者不喜欢做的事情,对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却横加阻拦。对于这样的家长,孩子通常会以一种最虐心的方式报复他们:拒绝成长,一辈子做你的孩子!